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06S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例俞滨洋【摘要】论述了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要树立城市规划新理念,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修编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融入到修编工作中;总结了哈尔滨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的一些特点和做法,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水平提出了一些可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城市总体规划;哈尔滨GUIDINGTHEAMENDMENTTOTHEMASTERPLANWITH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WITHTHEAMENDMENTTOTHEMASTERPLANOFHARBINCITYASANEXAMPLEYUBinyangABSTRACT:Thispaperconcludesthatnewurbanplanningideasshouldbeestablishedintheamendmenttothemasterplan,thatthe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shouldberegardedasthebasicguideline,andthatthegoalsandrequirementofsettingupaharmonioussocietyshouldbeaddedintotheamendment.ItsummarizessomefeaturesandmethodsintheamendmentofthemasterplanofHarbinCityandputsforwardsomehelpfulexperiencesforreferenceinordertoimprovethequalityofthemasterplans.KEYWORDS:scientificconceptofdevelopment;masterplan;Harbin1解放60周年以来哈尔滨总体规划编制情况1.1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为了适应“一五”期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哈尔滨市于1953年成立了城市规划机构,并开始编制建国后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经国家建委批准实施(图1)。规划确定将市中心区马家沟机场迁出,改作城市建设用地,城区适当向西南方向发展。在此期间,国家在哈市建设了13项重点工程,形成了平房、动力工业区。1958年随着地方工业发展的需要,新辟建了三棵树化工区和哈西机械工业区。在哈尔滨南部形成学府区。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区域布局、道路系统在哈尔滨以后的发展建设中发挥了比较好的作用,构成了哈尔滨城市的基本形态格局。图1哈尔滨市第一轮城市总体规划(1956年)Fig.1FirsroundmasterplanofHarbin,19561.2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86年)改革开放后,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1982年哈尔滨开始编制新一轮的城市总体规划,并于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图2)。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黑龙江省省会,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以机电工业为主,轻纺、食品工业和旅游事业比较发达的工业城市;城市规模为人口规模近期控制在220万人,远期控制在250万人,用地规模达到170km2;城市发展方向为西南方向为主,北沿松花江,南至阎家岗一带,东近阿什河漫滩,西到杨马架子。这一时期,在规划指导下,改造了新发、荟芳里、地德里等228片危棚户区,新建了嵩山、辽河等一批住宅新区,城市规划基本适应了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大规模发展建设的需要。1.3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哈尔滨于1992年开始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又一轮的修编工作,并于1999年12月28日得到国务院正式批复(图3)。此次规划确定城市性质为黑龙江省省会,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东北北部经济、政治、贸易、科技、信息、文化、旅游事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市;城市规模为2010年人口控制在326万人以内,用地控制在252km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为向南、向西发展为主;城市形态为分散组团式布局。这一时期,在老城区规划改造了新阳、大方里、宣西、安埠、红平等住宅小区,在新区规划建设了红旗、闽江、河松等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居民居住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两轴、四环、十射”的城市道路网规划逐步得到实施,“两轴”基本建设完成,“内环”、二环已经全面建成,四环路建设已经启动,新建了机场高速路,打通了红旗大街、文昌街、电塔街,拓宽改造了学府路、友谊路、新阳路、先锋路、花园街等。1.4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有工业产业渐趋老化,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单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在城市总体布局上表现得日益突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中央提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为哈尔滨市的城市复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些在客观上要求对原有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哈尔滨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的修编工作于2001年正式启动,经过4年时间编制完成(图4)。2004年初,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行政区划调整,设立松北、呼兰两区,原太平区与道外区合并为道外区,市区面积由1660km2扩大为4272km2,据此又对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成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修编经过严谨科学的组织方式,履行了严格的审批程序,在通过建设部专家组初步审查后于2005年报国务院待批。图2哈尔滨市第二轮城市总体规划(1986年)Fig.2SecondroundmasterplanofHarbin,1986图3哈尔滨市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Fig.3ThirdroundmasterplanofHarbin,1999图4哈尔滨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Fig.4FourthroundmasterplanofHarbin,2004-20202坚持将科学发展观贯穿规划编制工作的始终2.1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树立全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中,树立和谐规划新理念,不断增加规划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美学含量、绿色含量、法律含量和市场经济含量。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人文的规划;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科学的规划;坚持城乡一体,体现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坚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体现经济的规划;坚持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体现绿色的规划;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公平与公正的规划;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社会与文化的规划;国内与国外相结合,体现开放的规划;加大公众参与,体现公共政策的规划;坚持依法行政,体现法制的规划。2.2坚持将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促进集约和节约用地作为规划修编工作的基本原则在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中,按照提高土地使用效益,促进集约和节约用地的原则,结合哈尔滨的实际,提出通过调整和优化土地利用,改变发展模式,综合考虑土地、水、能源和生态环境等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条件,按照“紧凑型”的城市发展方针,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防止盲目追求城市规模。2.2.1加强工业用地的调整优化对位于城市优势区位的68.68km2工业用地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改变用途的达34.22km2。通过这种优化调整,可以有力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完善城市整体功能,大大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益。2.2.2加强内涵改造和非耕地利用对于规划新增建设用地,坚持尽可能利用闲置滩涂地和加强城市内部整合的原则,其中包括全面解决历史遗留的“城中村”问题,通过调整和改造,可以增加22.65km2用地,充分利用现已围堤和正在围合的松花江闲置滩涂地,可增加47km2。通过这些措施,节约利用了空间资源,也降低了城市发展建设的成本。2.2.3加强实施时序和发展重点控制依据“十一五”规划,完善近期建设规划和项目库的内容,并严格实施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强化通过内涵改造,防止外延拓展的盲目性。2.3坚持将区域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修编工作的前提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必须从全市域的角度看问题,通过区域统筹和城乡统筹来解决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规划修编以省城镇体系规划为指导,提出了构建以哈尔滨为中心,包括6个卫星城和40个小城镇在内的哈尔滨经济圈(图5)。通过加快市域内卫星城市的培育和建设,构筑宾县—宾西、双城、空港工业园区等12个产业集聚区,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吸纳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产业,实现产业集群发展,为解决城市现有老工业基地布局分散、城市在形态上“摊大饼”扩张等问题提供了办法。通过构筑完善的市域交通和基础设施框架,形成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城乡格局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富有活力的空间布局结构和生态框架(图6)。图5哈尔滨都市经济圈空间发展示意Fig.5SpatialdevelopmentofHarbinmetropolitanarea图6哈尔滨空间结构示意Fig.6SpatialstructureofHarbin2.4坚持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作为规划修编工作的基本目标执行国家有关强制性规范和标准,考虑了中心区用地的控制与置换,工业用地的外迁,停车场、绿地、基础设施和道路系统的优化,居住日照条件的改善等。通过整合与调整城市空间资源,优化城市的空间结构,为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提供有效的支撑。(1)针对计划经济时期老工业基地配套住区低层、低密度、分散的模式,按照布局合理、交通便捷、环境优化的要求,规划了23个居住社区,其中80%以上面向中低收入阶层,不仅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质量,而且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在重点考虑了老城危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在环境好的地段规划高标准居住区。(2)针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实际,以建设高效、节能的城市支撑体系为目标,按照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规划完善“两轴、四环、十射”的城市道路系统格局,包括1条环线和5条主线的轨道交通网络(图7);还完善配套了给水、排水、电力、电讯、供热、环保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规划。(3)针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实际,围绕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充分考虑沿江、沿河、沿路的生态绿色廊道建设,在旧城更新中加强绿化建设,构筑由市级公园、区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街头绿地组成的公共绿地体系,人均绿地指标大幅度上调(图8);规划重点治理城市污染水系,加强环保、节能、节水的市政设施建设为目标,规划形成11个集中供热热源,拆除大批烟囱实行热电联供,规划城市中水回用率达到30%以上,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标准。3坚持规划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服务的宗旨3.1把为经济建设服务放在首位在充分研究哈尔滨市现有产业结构特点、地域资源优势基础上,按照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要求,结合哈尔滨的实际,调整工业布局,形成装备制造业、医药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食品加工业和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等五大优势产业基地的要求,以及金融商贸、物流产业、会展产业、市场建设等,做好用地布局规划,为增强城市经济活力搭建了载体。3.2注重战略与布局、功能与载体、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协调把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落实到空间载体上。规划强调了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的协调和相互衔接,结合我市各相关部门的专业规划,在社会、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综合平衡,体现了规划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在规划中构筑了富有活力的产业经贸系统、现代化的基础是设施系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型园林系统、一流的寒地生态社区以及具有北方文化特色的城市品牌等空间载体系统。图7哈尔滨城市道路网规划Fig.7UrbantransportationnetworkplanningofHarbin图8哈尔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Fig.8GreenlandsystemplanningofHarbin3.3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的关系,突出城市特色针对城市众多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风貌特
本文标题:06S1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55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