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日照成都路城市设计方案
第一章:项目理解1.1项目背景1.2区位分析1.3上位规划研究1.4现状分析1.5SWOT分析001第一章:项目理解1.1项目背景随着日照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东部中心区土地开发基本饱和,开发区建设的重点开始由东部向西部转移。《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批复实施,日照经济开发区面临西扩战略机遇期。目前,以威亚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喜多来工业园及山东金马集团为主形成的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建材制造类工业区已初具规模。根据日照市“十二五”规划,积极争引临港先进制造业项目,重点发展汽车及发动机零部件、浆纸及印刷包装、粮油加工、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化工及海产品加工等产业集群,建成江北重要的汽车及发动机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浆纸生产基地之一、我国最重要的制糖基地和油脂加工基地。依托保税物流中心,拓展服务功能,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取跻身全国一流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区的合理建设能有效改善、提升开发区生态环境质量,并有利于完善产业结构,加强日照市老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联系,在发展中产生联动效应。001第一章:项目理解主城西区主城北区主城南区铁路现代路老城中心规划区经济区位优越,辐射范围广阔日照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处于环太平洋经济圈和环(黄)渤海经济圈,是承接韩日产业转移的理想基地之一;其经济腹地广阔,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关中等地区。1.2区位分析1.2.1宏观区位日照主城南区发展经济支持力日照主城区作为日照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包括主城西区、主城北区和主城南区。其中,主城南区是铁路以南地区,主要以居住、港口、工业等职能为主。日照经济开发区属于主城南区,《总规》对其的发展要求为:坚持日照经济开发区的合理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扩大经济规模,增强对全市经济的支持力度。规划区位于日照经济开发区中北部,通过南北向城市主干道——现代路与铁路以北的老城中心联系。同时,随着岚山临港工业的崛起,日照将逐步呈现南北轴向分片发展形态,规划区的开发建设为强化南北联系注入新的动力,是老城区、开发区和岚山工业区联动发展的重要接合点。1.2.2中观区位老城区开发区岚山工业区规划区铁路以南南北轴向宏观中观001第一章:项目理解1.2区位分析1.2.3微观分析规划区北侧是日照铁路西站,中部有一条运煤铁路专用线,东西侧贯穿两条城市河流——崮子河、沙墩河。规划区由三大居住组团围合中部工业组团构成。其中,基地为北侧紧临日照西站的居住组团,地理位置上最邻近老城中心区,是承接老城区辐射,并与开发区联系的起步点。主要设置商业、商务办公等居住配套及相关工业配套功能。成都路现代路西宁路贵阳路兰州路大连路秦皇岛路九江路长春路规划区工业区居住组团居住组团工业组团基地老城中心区居住组团001第一章:项目理解1.3上位规划研究总规层面《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的日照开发区发展政策走向为:主城区工业用地主要应在铁路以南的市区范围内统一协调解决。加快产业改造和升级,逐步搬迁或转产普通、低效工业。避免日照经济开发区工业用地向住宅类房地产流失,确保港后工业合理发展。提高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比例,增强城市活力。控规层面日照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规划区的定位为居住为主的“综合配套功能区”,对基地的定位为“城市综合服务区”。日照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日照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空白与模糊鲁南经济带及日照总规中对开发区的定位清洗明确,但对规划区的定位都存在空白,还处在未纳入规划范围的原始状态。而日照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对规划区的定位为“综合配套服务区”并设置一核心作为“城市综合服务区”,但对于具体服务对象、服务范围等方面的界定还很模糊。各层次规划中的空白与模糊不利于规划区的后续发展。001第一章:项目理解1.4现状分析1.4.1基地现状分析道路基地内部包括两条已建城市快速路/城市干道:东西向城市快速路——成都路(道路红线宽40米);南北向城市次干道——大连路(道路红线宽30米);现代路已规划并在建设中,其他城市干道尚未规划建设;另外,基地内部还包含若干条联系各居民区及外部道路的城市生活性道路。水系紧邻用地红线东西两侧各有一条城市河流:西侧崮子河水系、东侧沙墩河水系。用地现状内部用地大部分为集中的民房,其余均为农耕地及弃置地。其他基地北侧为日照西站铁路线。001第一章:项目理解1.4现状分析1.4.2基地周边空间分析周边土地利用基地周边土地低密度开发,用地资源严重浪费;工业企业分布基地东南侧有东方电器、冷藏厂、氧气厂、金田玩具等几家小型企业;周边空间形态基地范围外的居住建筑及工业建筑层高多为1~2层,空间形态过于开敞,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景观效应;周边建筑风格沿路多为低矮的厂房和零星1~3层的办公楼,加之大片的低矮民房,整体建筑风格迥异,色彩杂乱,缺乏可识别性。其他基地南侧为运煤铁路专用线,容易对附近居民产生不良的影响,不利于生态环境效益。001第一章:项目理解1.5SWOT分析机遇山东省已把鲁南经济带作为南翼来重点培育,明确提出以日照市为核心建设鲁南临海产业区,并已将该产业区列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予以重点扶持。日照经济开发区是规划中鲁南临海产业区的核心区域之一,是鲁南经济带最具活力的开发区之一,是依托港口发展临海产业优势最明显的区域,将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担负重要责任。鲁南经济带威胁开发区除中心区外的临港、物流两大板块在上层规划中都有了明确的界定。西侧物流中心已形成了自己的规模,且占地广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南侧临港产业可依托石臼港,又可就近接受南部岚山工业区的辐射,发展前景也很清晰;规划区虽毗邻中部工业区,但由于个层面规划定位的空白与模糊,可能导致其在开发区中的弱势发展。规划区物流中心临港产业开发区中心区001第一章:项目理解优势开发区已形成了以威亚汽车发动机和海洋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业,以港口物流、电子商务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和以科技孵化、软件开发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特色产业新格局。其中,威亚汽车发动机有限公司位于现代路两侧,处于规划区毗邻的工业区内,可与以机械制造业为主的喜多来工业园和山东金马集团联动发展共同形成规划区的主导产业;另外,规划区内有两条城市河流——崮子河和沙墩河,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景观资源。两大优势促使规划区朝“滨河产业新城”这一明朗化的前景发展,同时给予了规划区明确的发展定位。劣势开发区中心区、滨河产业、临港产业、物流中心四个组团的逐渐形成,标志着开发区正面临从过去单中心向未来多中心的发展态势。而作为滨河产业组团的规划区也正是由传统工业区向综合性产业新城转型的起步阶段,作为新的城市化空间,其开发和利用模式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开发强度过低、土地利用效益低下等。原有粗放式的土地开发模式不利于开发区的后续发展。中心开发区多中心单核——多核工业区工业区居住配套单一组团——多组团物流中心城老中心城临港新城滨河产业新城主导产业居住组团相关配套工业居住规划区内部多为成片低层的厂房、民房,造成土地的低密度开发,浪费现有土地资源;低矮的建筑导致城市天际轮廓线平缓,中心地标缺失,无法承担开发区联系老城中心的门户接合点;现有产业除威亚等初具规模的大型企业外,其他中小企业间分布零散,相邻企业间缺乏内在联系,很难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规划区内部工业区与居住组团之间连接生硬,缺乏相关的配套设施,不能满足当地居民和产业员工的各类生活需求,也无法与外界沟通联系,形成小范围的虚圈,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孤岛效应”;现状道路体系不完善,无法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出行服务。1.5SWOT分析第二章:公共服务设施研究2.1研究背景及意义2.2国内外相关理论及实践2.3模式研究2.4实践研究:项目专项指导001第一章:项目理解在某种程度上,我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相当于开发区发展的三十年。开发区模式主要是依靠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从而推进我国的工业化进程,这相当于以把城市公共资源压价销售以换取发展机遇,并学习发展经验。但是随着开发区规模的扩大以及大量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在开发区集聚,城市综合功能缺失逐渐成为妨碍开发区健康、持续发展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一是开发区建设的目标直指经济增长,政策驱动与外来投资构成开发区空间拓展的核心动力,由此形成了开发区空间拓展以产业空间为重,而人居空间的发展则相对滞后的局面。如由于开发区工业飞地的存在,人居空间的滞后对母城造成巨大的通勤压力和居住压力,增加开发区与母城的交通负荷;同时,降低开发区的吸引了,影响开发区的经济建设等等。二是大部分开发区主要表现为国际垄断资本的“加工基地”和“组装基地”,内生增长与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信息等发育不足,不仅极大地制约了开发区吸引外部资本的能力,也使得开发区产业结构升级极为困难。三是开发区所创造的大部分就业岗位对于技能的要求不高,开发区整体人口素质难以短期内得到提高且暂时的流动人口也难以通过本地化转为城镇人口,企业提供职工社会基本服务的现象广泛存在,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构成矛盾。2.1研究背景及意义2.1.1研究背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发展的空间地域系统也正经历着结构性调整。一个最为显著的现象,就是城市开发区的出现。作为担负着引导产业发展重任的经济开发区在这种结构性改变中表现更为敏感和突出,需要不断地在不同功能的发展轴上进行切换调整,重新考虑其空间拓展的时序和主攻方向。可以说开发区群雄并起、良莠混杂的战国时代即将结束,以规范、有序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后开发区时代”悄然开启。回顾过往,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初始阶段多以单一的工业性功能为主导,但随着后开发区时代的到来,大量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开始在区内聚居,开发区的城市化之路成为必然,呈现综合功能和多元内容的城市发展趋势;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高位运行,也必须通过城市化功能开发,才能达到其增长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同时,在以人为本以及人文关怀的现代思潮影响下,“把人放在首位”以吸引人才的集聚正成为开发区持续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因此开发区单一型经济功能结构必将逐步被以人为本的多元型城市功能结构所替代。而建立完善的开发区公共服务体系正是开发区走向城市功能多元化的必由之路。001第一章:项目理解面对进一步发展的潜在瓶颈,部分开发区已开始积极推进开发区从工业园区建设向开发区城市建设的转型,但由于初期的考虑不足,开发区拓展人居空间的需求往往因为可达性等原因而难以有效地得到满足。因此急需通过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与建设来改善开发区生产生活环境,要以完善的公共服务作为吸引人口和产业进一步入驻的重要前提条件,提升它们的内在品质,促进和完善开发区的城市功能,增强其经济发展的综合竞争能力。首先,在开发区空间发展转型的背景下,迫切需要政府加强开发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尤其发挥建设职能,重点保障公共服务和基础服务设施供给。一个适宜的公共服务空间体系能够促使和引导公共服务体系的快速建构,从而解决开发区人群生产、生活的现实服务需求。其次,从开发建设模式来说,公共服务体系导向是极为有效的空间增长引导模式。开发区的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其导向性作用,促使建立公共服务设施网络;引导开发区有序的用地拓展和空间资源的重组与整合;引导开发区管理者及时转变管理和服务理念,有序地引进公共服务设施的投资项目,从而优化开发区空间的功能结构。再次,从规划学科的发展来说,当前社会发展和结构分异的趋势对公共设施的供给模式和内容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无视社会个体特征和社会群体选择的规划方法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对相关规划方法进行深入探讨和有效改进。现阶段公共服务专项规划有了一定程度的展开,但是对于开发区这一特殊空间类型的公共服务规划的研究甚少,其相关的各类规划内容都急需进行深入地研究与探讨,从本次规划的实践角度,研究公共服务设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2.1研究背景及意义2.1.2研究意义关联定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为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
本文标题:日照成都路城市设计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96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