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1《《孟子》二章 主课件
21《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讲人:汤梦思作者知多少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3主要思想施仁政民贵君轻人性本善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战国时期。当时,各大国之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面对这样一种社会现实,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他到处游说,宣扬他的“仁政”“王道”主张。孟子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为“仁政”思想,指出“民贵君轻”,劝导统治者重视人民。同时他反对诸侯互相攻伐,以武力相兼并,提出“不嗜杀人者”才能统一天下的观点。他极力主张“行仁政”,恢复井田制,省刑薄赋,确保“黎民不饥不寒”。背景资料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往之女家,毕敬毕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原文: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句意:人名,纵横家的信徒。公孙衍:人名,即魏国人犀首,著名的说客。张仪:魏国人,与苏泰同为纵横家的主要代表。致力于游以路横去服从秦国,与苏泰“合纵”相对。安静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句意:代词,这,这个。怎么。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句意: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他。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句意训导,告诫。谨慎。介词,把。正理。道理。违背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是妾妇之道。”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句意动词,居住。名词,居所。道路。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句意得到,实现。志向。实行。固守,坚持。原则。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句意动词使动用法,使……迷惑。动词使动用法,使……动摇。动词使动用法,使……屈服。威胁暴力。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大丈夫,这样才叫做大丈夫!(二)词类活用1.富贵不能淫(使动用法,使……迷惑)2.贫贱不能移(使动用法,使……动摇)3.威武不能屈(使动用法,使……屈服)(一)古今异义1.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古义:男子;今义:女子的配偶)2.母命之(古义:教导、训诲;今义:命令)3.以顺为正者(古义:准则,标准;今义:正确)4.富贵不能淫(古义:惑乱,迷惑;今义:过多;放纵;淫乱)3文言知识积累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把顺从作为准则的,是妾妇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动摇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1.品析第一句,说说这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这句话从“居”“立”“行”三个角度阐释真正的大丈夫是有仁、有义、有礼、有智的。精读品味2.孟子举生活实例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孟子举男子加冠、女子出嫁这样的生活现象,言下之意是:你景春怎么连此类常识都没有呢?从论证方法看,这句既是举例论证,又是类比论证,以“女子”守礼教来类比“大丈夫”的矢志不渝。3.孟子是怎样从正面展开论述的?【答案】孟子用排比句从正面论述,“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这是比喻论证,同时与上面构成对比论证;用“得志”和“不得志”分别表明“大丈夫”应有的行为准则,这又是一种对比。4.本文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答案】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事例阐述大丈夫的所作所为,通过“得志”与“不得志”的对比,分析他们对待理想、志向、人生的态度,赞美了大丈夫高洁的品质。5.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方法提出来的?【答案】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议论文结尾段作用分析法。议论文结尾段的作用主要有:①总结全文,得出结论或得出中心论点(深化中心论点);②重申(强调)……中心论点;③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④补充论证了……,使论证更全面更严密;⑤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启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阅读方法解密【难点探究】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答案】“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其本质是对内心仁义礼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研读探究1、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吗?2、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哪三句话能概括其精髓?3、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你思我想,理解精髓威武不能屈———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贫贱不能移———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261、怎样才能做到有大丈夫之道呢?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论语.述而》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认为,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并能将此大道推行到广大人民中去;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大丈夫。思考: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富贵不能淫——关羽、文天祥、方志敏。•贫贱不能移——陶渊明、杜甫、朱自清。•威武不能屈——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你讲我讲,感受英雄你说我说,畅谈理想“大丈夫”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他的高尚的道德品质。结合自己的理想,说说你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仁义礼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告子》你找我找,发现问题在我国星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会不时隐藏着某些封建主义的糟粕,本文也不例外,请你把这些地方找出来,谈谈你的看法。•妻妾制度•三从四德•父母之命不可违糟粕之处:富贵不能淫得志不得志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板书设计归纳总结《富贵不能淫》通过景春与孟子对于“大丈夫”的不同论述,明确提出了孟子关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的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探究主旨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命: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知识拓展拓展延伸愿大丈夫的铿锵音韵永远萦绕在你我耳畔愿大丈夫的高尚情操永远流淌在你我心间•青蛙在开水里逃生•青蛙在温水里死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发:畎亩:举:士:市:舜从田野耕作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中获释被任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的海边被任用,百里奚从奴隶市场上被赎回并登上相位。起,指被任用田间、田地狱官集市,市场被选拔译文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降:大任:是: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要使命给这样的人,下达重大责任,使命这,这样(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苦:心志:劳:饿:体肤:空乏:拂:乱:使……扰乱使…痛苦内心使…劳累使…受饥饿躯体使…受贫困违背一定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动:忍:曾: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使他内心惊动,使他性格坚韧起来,增加他过去所不具有的才能。用这些办法使…惊动使…坚韧使…坚强同“增”,增加不具备的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恒:过:衡:作:征:喻: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起,有所作为;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吟咏叹息表现在声音上,然后才能被人们了解。常常犯错误同“横”,梗塞,不顺有所作为表现了解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入:拂:出:(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能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常常会导致灭亡。在国内同“弼”,辅佐在国外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后:这样以后,人们才会知道因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死亡。这样以后自读课文,说出蓝字的意思1、舜发于畎(quǎn)亩之中,2、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3、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4、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6、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7、饿其体肤,空乏其身,8、行拂(fú)乱其所为,9、所以动心忍(rèn)性,10、曾(zēng)益其所不能。11、人恒过,然后能改,1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1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4、入则无法家拂(bì)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词类活用1.发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兴起,指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动词,显露,流露)2.拂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入则无法家拂士(同“弼”,辅佐)3.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介词,给)征于色(介词,在)1.必先苦其心志(使动用法,使……痛苦)2.劳其筋骨(使动用法,使……劳累)3.饿其体肤(使动用法,使……饥饿)4.所以动心忍性(使动用法,使……受到震撼,使……坚忍)(三)特殊句式1.作者开篇一下子列举了六位名人,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举例论证作用
本文标题:21《《孟子》二章 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299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