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2017中考语文 古诗词曲部分(课标40首)(共237张PPT)
二、古诗词曲部分(课标40首)第一部分古诗文知识梳理一、关雎二、蒹葭三、十五从军征四、观沧海五、饮酒六、木兰诗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八、登幽州台歌九、次北固山下十、使至塞上十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十二、行路难十三、黄鹤楼(唐崔颢)十四、望岳(唐杜甫)十五、春望(唐杜甫)十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十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十八、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十九、卖炭翁二十、钱塘湖春行二十一、雁门太守行二十二、赤壁二十三、泊秦淮二十四、夜雨寄北二十五、无题二十六、相见欢二十七、渔家傲·秋思二十八、浣溪沙二十九、登飞来峰三十、江城子·密州出猎三十一、水调歌头三十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三十三、游山西村三十四、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三十五、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三十六、过零丁洋三十七、天净沙·秋思三十八、山坡羊·潼关怀古三十九、己亥杂诗四十、满江红一、关雎《诗经·周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一句写传来的鸟鸣,是所闻;第二句写循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写对心上人的思念,是所想;第四句写主人公强烈的向往和默默地自我祝福。一二句以雎鸠鸟合鸣起兴,领起全篇,形成基调,渲染和谐悠扬的气氛;三四句统领全篇,奠定了全篇的基调。描述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爱情画面,打开故事的开端。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用采摘荇菜起兴,写小伙子艰难执着的追求过程。“寤寐思服”写出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两个“悠”字均以感叹语气给出,着重表现了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情极生幻。这几句是虚写,用采摘荇菜起兴,正是饱受相思之苦的主人公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以求的愿望,是全篇的精髓。“琴瑟友之”想象相会相处时的愉快,“钟鼓乐之”想象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一系列心理描写正是对生活的细微捕捉和真实刻画。【主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质朴、率真,以清新动人的笔墨表现了青年追求爱情的纯洁愿望;风格健康明朗。】2.对“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一诗句进行赏析。(2分)考情搜索近8年未考。【解析】通过“悠哉悠哉”二字重复,可知前一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那么赏析就应结合反复的表达效果朗朗上口来回答。其次“辗转”一词是双声叠韵词,这是《诗经》的语言特点,也是赏析的一个角度,体现了《诗经》的音律美,也表现出内心的不平静。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体现音律美,写出了男主人公的思念之情。“辗转”是双声叠韵词,突出了男主人公内心状态的不平静。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对美满生活,幸福生活)的追求。【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主旨情感的理解。分析时要纵观全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男子对女子的求而不得,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渴慕,进而延伸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3.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二、蒹葭《诗经·秦风》以蒹葭起兴。前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三四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可见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叙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由此,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痴如醉的形象栩栩可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两章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困难重重,刻画出急切的心境。“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写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追寻时间之久。“方”“湄”“涘”,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的场景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主旨: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2.请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句话进行赏析。(2分)这句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追寻伊人而不得的惆怅之情。考情搜索近8年未考。【解析】本诗描绘的秋景清冷,气氛相对来说就是凄清了,结合诗的意境,那种追寻不得的惆怅也就不言而喻了。3.这首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请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解析】《蒹葭》中的每章开头与五、六句都是写景。开头的景物都是写芦苇上沾满霜露之景,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所写之景必是衬托人物情感,因此着眼于“凄婉之情”即可;同时每章的五、六句各有不同的景物描写,突出表现的是主人公对心仪姑娘的真挚感情及执着追求的情怀。诗中描写了深秋早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烘托出深秋凄凉的气氛,也表现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境。同时诗中还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曲折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三、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课标新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一个“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多年来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四句写老兵在归乡途中与乡里人的对话。后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的离去。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是近景描写。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荒凉破败的景象。作者没写室空内无人,而是抓住野兔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院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从侧面表现出征人从军时间之久,物是人非,揭露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老兵用野谷和野葵做饭,再次表明家园荒芜,没有粮食可吃。后两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老兵的孤苦伶仃。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两句运用细节描写,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形象生动,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主旨:本诗借一个老兵从军65年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考情搜索近8年未考。【解析】这两句诗应和了前文中“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的询问,老兵从征几十载,好不容易从前线返回故里,在返途中遇到熟识的乡人,就迫不及待地向他询问家中的亲人,又怎会料到家中竟早已家破人亡,这景象与他的心理期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表现出因为战争而远离家乡的老兵归乡之后的悲惨命运,其中寄寓着诗人的无限哀痛与忧伤之情。“看远处那就是你的家,坟墓相连松柏混杂”,这两句写了老兵家中早已家破人亡的景象。寄寓了作者的无限哀痛与忧伤之情。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八十”与“十五”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从而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不合理,也反映了当年战乱不息和百姓离乱之苦。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2分)【解析】作者借用两个数字,其实是夸张的说法,凸显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从而反映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战乱持续不息及老百姓所遭受的离乱之苦。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四、观沧海(东汉曹操)实景描写。实写俯瞰沧海神奇壮观的景象。描写时先总后分,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点明“观沧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虚景描写。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同时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主旨:本诗借景抒情,诗人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考情搜索2011昆明卷以简答形式考查。1.(’11昆明)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分)诗句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迈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解析】首先要清楚诗句的意思,即雄伟的太阳和皎洁的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灿烂的银河也好像出自大海。然后要明确诗句中蕴涵着作者的博大胸襟和雄心壮志。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所展示的画面。(2分)在这水波轻微动荡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解析】这两句勾勒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根据诗句意思,层层深入进行描写即可。五、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前两句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然”“见”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心与山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一问一答,回答了“无车马喧”的原因。“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弃官归隐的情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就是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不在世俗中迷失自我。自然之趣和人生的真谛在此以哲理性的语言小结,给读者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空间。【主旨: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场景,表现出诗人渴望归隐田园、悠然自得的心境。】考情搜索2009云南卷以简答题形式考查。3.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3分)写出了诗人宁静致远的心态,表现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解析】作答时需要结合具体诗歌内容分析,通过阅读,可知“问君何能尔”问话朴实,“心远地自偏”回答深刻,“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态度。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得极妙,请加以赏析。(2分)“见”字的妙处在于诗人无心、无意之间的偶见,诗人在采菊时,山的形象便在无意中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很好地与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相融合,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解析】“见”字为无心之举,于无心中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悠然闲适的心境。六、木兰诗《乐府诗集》[课标新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写停机叹息,是全诗的引子。诗歌运用起兴手法,以织机声开篇,展现“木兰当户织”的情景。“女叹息”暗示她此时无心织布。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的缘由,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卷卷有爷名”的夸张手法写出征兵催促之急;“从此替爷征”可见其对父亲的爱心,对国家的忠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前四句在叙事中强烈地烘托出木兰忙忙
本文标题:2017中考语文 古诗词曲部分(课标40首)(共237张PPT)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0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