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设计及方案 > 清平乐李煜(上课用2)
•1、背诵《虞美人》;•2、请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一、导入新课•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清代诗人郭麟•前期:多写宫廷安乐生活,风情绮丽,婉转缠绵。•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多是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清代赵翼二、教学目标:1、分析意象,体会作者的感情;2、分析本词的艺术手法。清平乐(南唐)李煜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三、背景:该词写于李煜亡国之前。当时国势已很衰落,北方邻国宋大军压境,李煜派弟弟李从善作为使臣入宋进贡,被扣留在汴京。李煜请求宋太祖让弟弟回国,未被允许。所以李煜登高望远,泪下沾襟,写下了这首词。这首词充满了忧愁,不同于他前期那些“贪欢”之作。四、合作探究:1、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或词语;2、作者借助哪些意象来写愁;3、分析上片如何以梅写愁;4、“路遥归梦难成”一句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愁的?5、分析下片末句的修辞手法和作用。1、请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关键词)触目愁肠断离恨2、作者借助哪些意象来抒情?落梅鸿雁归梦春草3、分析上片如何以梅写愁;(1)“如雪”,比喻,色白,画面冷寂,渲染出人生的哀伤、离别的凄凉;(2)写梅零乱,语意双关,实写作者心绪烦乱;(3)写梅越落越多,“拂”了还“满”,象征愁绪挥之不去,拂了仍来;古诗中梅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4、“路遥归梦难成”一句是从谁的角度来写愁的?答:难成归梦,写因为道途遥远,以致欲归不能。——从弟弟的角度着笔,想像他如何思归。5、分析下片末句的修辞手法和作用。①比喻;②以远接天涯、茫茫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绵绵不尽的离愁别恨;③写出愁思的深广无尽,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可感。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愁名句:鸿雁传书,而亲人无信,所以有离愁;路途遥远,以致欲归不能,所以有离愁;梅乱,实为心乱,落梅象征离愁,拂去仍来;草生,实为愁生,春草比喻离愁,绵绵不尽。是什么触动了诗人的离愁?为什么?五、总结:高考链接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1、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别情的哪两句?2、前两句在写法上或运用反衬,或用字巧妙。请结合具体诗句选择其一,作简要分析。3、后两句的表现手法独特,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2、诗句运用反衬手法,以橘柚飘香的美好景色反衬友人醉别,表现诗人深切的惜别之情;首句“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使人感到寒冷,更写出了此时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3、前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友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不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
本文标题:清平乐李煜(上课用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07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