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金融资料 >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综合介绍
养老保险养老保险概念所谓养老保险,也叫老年保险,是指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因年老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社会劳动领域后,由社会提供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特征•由国家立法,具有强制性特点。(与商业保险相比?)•养老保险的基本对象是劳动者。也有少数国家在普遍养老金制度中包括非雇佣者,其前提条件是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是劳动者在年老时退出社会劳动岗位后,才开始发挥其作用。对于在职的劳动者而言,只是一种期待权。•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退出社会劳动后的劳动者提供稳定可靠的经济来源,以保障其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实行基金化和社会化服务管理。养老保险分类根据其实施的主体与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基本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统一组织,强制实施,涉及面较广,是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补充养老保险:是指在养老保险的基础上,由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为本单位的职工建立的一种追加式的或称辅助性的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则是指从一定的年龄开始缴纳相应的养老保险费,具有储蓄功能,因此,称作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养老保险分类根据国家对养老保险承担责任方式的不同与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将养老保险分为:强制储蓄型(新加坡、智利)自保公助型(美国)国家福利型(英国、北欧)国家保障型(前苏联等东欧国家)养老保险分类强制储蓄型:其雏形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的“职业保险基金”,由国家实行强制储蓄的一种社会养老保险。它通过国家立法强制要求雇员与雇主各自缴纳等额的保险费,共同出资建立特别基金,作为专款分别存入每个雇员的账户,作为雇员的存款;当被保险人发生事故(即生、老、病、死、伤残和失业)时,连本带息一次性发给本人;在少数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以选择分期领取年金,或者将存款留给其继承人。这类养老保险的理论基础是由雇主和雇员个人承担资金责任,国家对养老保险不承担任何资金责任,其现实基础则是减轻了国家的负担能力。养老保险分类自保公助型:起源于俾斯麦时期,后被美国、日本等国仿效。强调养老是个人的事,因此,应以自保为主,国家予以一定的资助。养老保险分类国家福利型:起源于英国,其理论依据是“福利经济学”,后被瑞典等北欧国家发展,国家借助于财政经济政策,保障退休人员的晚年生活,把养老保险作为一项福利政策,依法实施,并设有专门的主管法院,监督执行。还强调享受待遇的普遍性,除普遍养老金发行的对象为所有老人外,退休人员还享受与收入相关的年金,该类型的养老保险的主要资金责任,养老金的支出来源于一般税收,基本由国家与企业共同负担,个人不缴纳或者只须缴纳少量的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分类国家保险型:首创于原苏联,它是由国家宪法把以养老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作为基本原则确定下来,老有所养是公民在宪法上享有的一种社会经济权利,由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保证。个人无须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金的支出,全部由国家和企业负担,工会可以参与决策与管理。养老保险制度专业术语介绍:•财务制度现收现付制度v.基金积累制度•责任制度既定给付制度v.既定供款制度现收现付制度(PAYG:payasyougo)•用在职职工的税收或缴费支付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代际赡养*通过税收或缴费建立专用账户或公共基金*非积累*便于管理现收现付制度•问题:*逃税(费)。*劳动力向非正规生产部门流动,影响整体经济发展。*不公平的代际负担,无力应对老龄危机。*失去资本市场的发展机遇,养老基金回报率低。现收现付制度当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和人口老龄化同时出现时,现收现付制度受到到批评。主要的批评是:养老社会保险淡化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从而影响效率,对经济增长造成阻力;当人口老龄化发生时,制度收支不平衡,不具可持续性;养老基金的集中管理导致资源的浪费等等基金积累制度•是某一代或某一个人年轻时积累,年老后消费的生命周期内的收入平滑制度。从分配的角度看,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一代纳税而退休一代消费的代际分配制度。现收现付是一种即期平衡财务制度,而基金积累制度则是一种长期平衡财务制度。现收现付制度v.基金积累制度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之争是20多年来养老保障制度争论的核心之一。这一问题不仅与制度的可持续性有关,也与储蓄以及经济增长相联系。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截然相反了两派主张。(经济学的争论更多)现收现付制度v.基金积累制度•一派以考特利考夫(Kotlikoff),萨克斯(Sachs),荷塞皮涅拉(JosePinera)等为代表,认为现收现付制是养老保障制度出现一系列问题的罪魁祸首:现收现付制的引致退休效应远远大于资产替代效应,因而会挤出个人储蓄,引致投资减少,进一步导致产出的减少,最终有碍于经济增长;同时现收现付制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会出现收支不平衡,从而导致政府财政赤字膨胀,税收增长.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社会保障私有化”,即由现收现付制度转向强制的,基金积累的个人账户制度。现收现付制度v.基金积累制度•另一派以亨利阿伦(Henny,Aaron),奥格萨(PeterR.Orszag),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阿兰布林德(Alan,Blinder),戴蒙德(PeterA.Diamond),尼古拉斯巴尔(NicholasBarr)等为代表,对基金制和个人账户的优越性提出了质疑。现收现付制度v.基金积累制度•奥格萨和斯蒂格利茨认为,目前关于养老制度改革的许多讨论似是而非,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之间的区别,得出了许多错误结论,有关基金制和个人账户的某些优势只是这些谬论中的一部分.•巴尔(2003)认为,现收现付制对代内和代际都具有再分配功能,因而具有较强的互济功能。一方面,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现收现付制具有负面的效率影响,另一方面,却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它所带来的公平效果是有益的。与基金制相比,现收现付制具有重大的优越性:使劳动力流动的障碍减少到最小;迅速建立起全额养老金领取权;使处于支付阶段的养老金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根据经济增长提高养老金的实际价值.而基金制对增长率几乎没有任何影响,特别是,认为只需要把资金问题解决了就可以解决好人口问题的想法是非常危险的。既定给付制度Definedbenefit简称DB计划•德国模式的责任制度。•养老金收入通常是职工退休后按一个既定的公式计算退休金收入,支付的责任是养老金制度的,当然收不抵支的风险由制度来承担。既定供款制度(新加坡)Definedcontribution简称DC计划•既定供款计划与个人帐户制度相联系,职工的退休金收入取决于个人养老帐户的供款积累,退休金积累不足的风险由个人承担。一种个人完全积累制度,没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个人的养老金完全来自其个人账户的积累,政府只提供最低收益率保证和税收优惠。个人账户的资产完全属于个人,在其死亡后可以由子女继承,但在退休前只能用于特定目的。在这种制度中,政府把基金掌握在自己手里,并制定了严格的投资政策,由特定的机构进行集中管理和投资,大部分资金被投资于国债。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仅政府可以把它当作宏观调控工具,而且具有规模效应,管理成本比较低,也避免了个人决策不当带来的风险。但这种制度也因为隐性税等问题受到指责。DBv.DC:政府责任v.个人责任•DB计划的主张者认为,既定给付制度有利于增强社会成员的安全感,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了社会成员收益均等化的程度,促进了社会公正,减少社会冲突。既定给付还得到了大数法则和概率论的技术支持。因为,根据大数法则和概率论,风险和不确定性随着风险单位的增加而减小,如果成员足够多,整个群体的损失经验率将能预测,于是,通过特定的制度安排,每个成员将能把个人风险转移给群体,而自己获得稳定的收入。DBv.DC:政府责任v.个人责任•既定供款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有关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理论以及激励理论。按照这些理论,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负责,一个人所获得的权利应该与他或她的义务对等,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养老金权益应该由他对制度的贡献决定。这样,每一个人都会为了获得更高的养老金水平而努力工作,还会积极参与有关监督与管理工作,因而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率,进而会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养老保障。既定供款制的拥护者认为,既定给付制割裂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联系,因而容易产生“奖懒罚勤”的恶果,不仅不公平,而且会阻碍经济发展,祸及养老保障制度本身的可持续性。然而,既定给付制的拥护者反击道,既定供款制把每一个人都推入风险旋涡,使每一个人都没有安全感。养老保险及基金管理模式的构建“砖”德国模式美国加州模式新加坡模式智利模式基本构成强制性既定给付既定供款现收现付基金积累公共帐户个人帐户管理模式集中管理分散管理政府导向市场导向监管严格监管谨慎人监管中国的制度选择:混合模式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不仅因为它提供的保障是基本,也指它在老年收入保护体系中的作用是基础的,因而是强制的。•混合性:-混合公私两种所有制和两种财务制度,即现收现付制度与基金积累制度的混合。-基金的管理是集中管理,投资上是政府主导的*智利等国:采用的是分散管理个人账户制度的模式。*瑞典:在90年代对其与收入相关联的养老社会保险进行了改革,创造了名义个人账户制度和实际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制度,前者是现收现付制度而后者则是基金积累制度;前者集中管理而后者则是集中管理分散投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中国)•SPA(SocialPensionAccount)强制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0%缴费,国家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建立SPA,支付工资替代率30%的基本养老金。•ISA(IndividualSavingAccount)强制职工个人缴纳个人工资8%,建立ISA,按缴费确定方式支付养老金。(个人储蓄帐户之一:1997年开始不得低于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最终达本人缴费工资的8%)•补充养老保险:鼓励企业和个人按照个人账户方式自愿建立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帐户之二)养老保险制度之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中国)•个人基本帐户:个人缴费的全部•社会统筹帐户:企业缴费计入养老保险制度立法——回顾•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除包括工人、职员外,还包括工资制、供给制人员及学徒、临时工、试用人员。*1966-1976“企业养老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立法——目前的法律•1991年《国务院关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2006年《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与缴费年限长短和缴费水平高低联系不够紧密,不能充分形成职工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因此部分被保险人在缴费年限满15年后,即选择停止缴费或低基数缴费,影响了基金的应收尽收,影响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2006年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2005年末,国务院在国发26号文件实施8年的基础上,总结了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试点经验,发布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2005]38号,以下简称国发38号文件)。2006年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的背景原则:基本养老保险要统筹考虑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坚持覆盖广泛、水平适当、结构合理、基金平衡的原则。1.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2.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3.逐步做实个人账户;4.加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与监管;5.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6.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7.加快提高统筹层次;8.发展企业年金;9.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10.不断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水平。2006年改革的原则和目标: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使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与缴费年限长短、缴费水平高低紧密挂钩,形成多缴费多受益的参保缴费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养老保险制度的改
本文标题: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综合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3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