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3.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新课讲解本课小结随堂训练新课引入学习目标1.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体会张骞的精神。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理解和掌握其历史意义。3.了解西汉对西域的管理。学习目标4.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楚汉之争中项败刘胜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某电视剧台词说:一代帝王秦始皇喜欢吃葡萄,同学们你认为这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新课引入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玉门关阳关名词解释从“招贤令”中可以看出汉朝通西域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是谁应募出使?招贤令我大汉王朝,民殷国富,兵强马壮。吾皇武帝雄才大略,志在四方。为保境安民,彻底根除匈奴之患,拟联络西域的大月氏(dàròuzhī)国,夹击匈奴。现招募使者一名,代表大汉王朝出使大月氏国。事成,赏良田美宅、黄金百两。新课讲解知识点一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公元前126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第二次背景时间目的意义公元前119年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联系乌孙夹击匈奴、加强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了解西域的情况,以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合作归纳汉武帝反击匈奴汉了解了西域,控制了河西走廊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不屈不挠、勇于探险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用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问题思考然张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汉书.张骞传》材料研读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西域中亚西亚欧洲长安前138年1、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知识点二丝绸之路西来东去苜蓿mùxu丝绸铁器凿井技术造纸术佛教良种马葡萄石榴核桃胡琴舞蹈漆器铁器讨论: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有哪些贸易与文化的交流?从中国运到西方的所有商品中,丝绸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商品。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这条商路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阳光和玉门关一个在南,一个在北,名扬中外,情系古今,都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隘。凄婉悲凉的阳关和玉门关今天已是柳绿桃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丝路见闻敦煌莫高窟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楼兰遗址被称为“沙漠中的庞贝”,楼兰美女举世闻名。全景旷古凝重,场内破败的建筑了无生机,显得格外苍凉,悲壮。一弯清泉,碧如翡翠,泉在沙中,沙不落泉,泉不枯竭。这就是“山泉共处,沙水共生”鸣沙山、月牙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作用?探索发现东南沿海中南半岛孟加拉湾印度斯里兰卡(→→→→→)东南沿海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孟加拉湾沿岸印度南端和斯里兰卡岛马六甲海峡马六甲海峡思考南海主权问题,结合近期中菲南海争端,请你说出南海主权在哪个国家?(根据国际法原则:谁最早开发,最早命名岛屿,主权优先归属那一方)2、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自主学习三、对西域的管理西汉设立西域都护1、时间:__________年2、措施:西汉设置________,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3、意义: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范围包括今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东汉班超出使西域:东汉明帝时派________出使西域,重新建立汉朝与西域的联系。班超还派________出使大秦,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公元前60年新疆巴尔喀什湖班超甘英西域都护西域都护1、机构:西域都护2、职能:3、作用:颁行汉朝的号令调遣军队征发粮草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新疆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知识点三对西域的管理班超出使西域路线甘英出使波斯路线班超经营西域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本课小结1、王之涣《凉州词》之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2、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④①②D.④②①③3、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汉政府为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而设立A西域都护B新疆都护C宣政院D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ABB随堂即练
本文标题:3.14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58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