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完整版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主讲人:王健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WarII,简称二战),是世界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破坏性最强的全球性战争。时间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轴心国(及芬兰、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军队1.1亿人,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保守估算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涉及热带、寒带、温带、森林、丘陵、平原、沙漠、海域、河流等各种地形,在陆上、空中、水下等多层次作战;各交战国普遍实行前所未有的总动员;•开始时间: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开辟了世界上第一个反法西斯战场,中国八年抗日战争开始。•志村菊次郎与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晚,由于拉肚子而离队。蓄谋以久的日军借口士兵失踪向中方提出交涉,并提出要进宛平城内搜查,遭到拒绝,遂发生争执。日军军官清水节郎及伊木清直公然下令炮轰宛平城,并向国民政府守军第29军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20分钟后,志村菊次郎归队。日军为掩盖真相,称这是“生理需要”,后将志村菊次郎退出现役,遣送回国。1944年10月,再度入役的志村菊次郎在缅甸被新编第一军孙立人部打死。•战争性质:三种观点。第一种,大战开始时是帝国主义争霸战争,后来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第二种大战为反法西斯战争;第三种为两重性战争,反法西斯战争和帝国主义的争霸战争始终纠结其中。我们认为占主导地位的为反法西斯性质。新式武器•首先使用雷达、电子通讯设备、火箭炮、喷气式飞机、原子弹等。二战德国STG44突击步枪,世界上第一种突击步枪;Me262喷气式战斗机,世界上第一种喷气式战斗机;V系列导弹等;•STG44突击步枪:一战中作战双方以阵地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所以这就造成强调步枪的远射程;而在50米内的阵地争夺战,导致了近距离速射武器—冲锋枪的大量装备。各国装备的手动添装子弹步枪的射速不高,优秀射手一分钟也不过只能发射10到12发。这个射速显然无法对敌人造成足够的有效的火力压制。1918年,德国著名武器设计师施曼塞尔设计、伯格曼军工厂生产的伯格曼MP18型冲锋枪问世了。该枪发射9毫米手枪弹,虽然射程近、精度不高,但它适合单兵使用,具有较猛烈的火力,所以迅速装备了德国军队。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它未能来得及发挥威力。冲锋枪有着不错的射速和火力压制,但是射程近、精度不高。1942年黑内尔公司设计使用7.92×33毫米步枪短弹的原型枪MKb42,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1944年该枪完成改进定名MP44。这种自动步枪具有冲锋枪的猛烈火力,连发射击时后坐力小易于掌握,在400米射程上,射击精度比较好,威力接近普通步枪,而且重量较轻。MP44的出色性能受到前线部队广泛好评,终于被元首希特勒所认可,下令优先该枪的生产并亲自为其命名,正式改称Sturmgewehr44(44型突击步枪),简称:StG44。Stg44随即大量生产。第一讲:二战前的世界⒈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一战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东亚以及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最大问题是,它不但没有消除各大国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特别是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30年代法西斯分子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取得统治和对外扩张。在战胜国中,对势力范围的再分配也造成了各大国间的深刻矛盾。意大利在一战前曾是同盟国集团一员,但是在大战开始后却未及时帮助同盟国参战。1915年4月26日,意大利于英法签订了伦敦密约,获得后者允诺在战后满足其领土要求。一战结束后,它不但要求英法履行伦敦密约,索取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大片领土,还要求获得有争议的阜姆港,从而获得在亚得里亚海和东地中海的支配权,这就必然与英法美等国发生矛盾,未能兑现。日本趁列强在欧洲战场忙于厮杀、无暇东顾之际,出兵中国,夺去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利,并且占领德国在太平洋岛屿属地。一战后,日本力图将战时夺取的利益合法化,并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太。但是,日本随满足部分利益,但是却得到了限制,英日同盟瓦解。这种矛盾使得资本主义的新秩序从一开始就引起了种种的不满,20年代这个新秩序逐渐瓦解,到30年代又为新的国际危机所替代。正如法军元帅福煦所预言的:“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获利国:英国、法国、美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失利国:德国、日本、意大利。⒊1929至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黑色星期四”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即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持续最久的世界经济大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美国失业人口17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危机期间还爆发了货币信贷危机,大量银行倒闭,整个信贷制度濒于崩溃;美国破产银行达到1万家;德国国库黄金贮备减少了五分之四;1931年,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10400万英镑的国际收支赤字。1929至1933年经济危机第二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⒈德国•魏玛政府。1918年11月初“基尔水兵起义”;推翻霍亨索伦王朝统治,右翼政府艾伯特政府建立;1919年一月起义失败后,1月19日,举行国民会议,后改在魏玛开幕,民主社会主义及民主政党得到八成选票,选举艾伯特总统,建立共和国;•卡普暴动、战后赔偿问题、鲁尔危机等,魏玛政府公信力大受损害,右翼势力蠢蠢欲动。•啤酒馆暴动。1923年11月8日晚,阿道夫.希特勒登台。希特勒被判五年监禁,但只呆了八个月,在狱中口述《我的奋斗》;阿道夫.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晚6点半,出生于奥地利。阿道夫.希特勒•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地堡中自杀身亡。《我的奋斗》•这部著作是一个集国家主义、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反犹主义和反对民主主义思潮于一体的大综合。反犹主义是贯穿该书的一条主线。他认为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民族,雅利安人是优等人种,因此它有权征服和统治其他民族。该书的另一思想是鼓吹复仇主义。希特勒声言必须撕毁凡尔赛和约,必须同德国人民的不共戴天的死敌——法国算账。他声言,和约所加给德国的耻辱和仇恨己深深地印入六千万男女的心坎,变成了一片弥漫的火焰。宣传对外扩张是该书的又一主题。夺取生存空间,扩充领土,征服世界。他宣称“将把目光投向东方的那个国家”,“不能用和平方法取得的东西,就用拳头来夺取。”希特勒还在书中攻击议会民主制度,宣传专制独裁统治,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法西斯的理论。《我的奋斗》一书被看作是法西斯的理论和行动的纲领,是纳粹党的圣经。它为希特勒涂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迎合了当时广泛存在于德国的愤懑情绪,因而在纳粹政权时期它发行量很大,流传极广。纳粹势力上台•从1930年开始,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不断获得胜利,1932年4月10日举行总统第二轮选举,希特勒竟然获得了36.8%的选票。1932年7月31日举行国会选举,纳粹党获得了37.3%的选票,获得230个议席,一跃成为国会中最大的党派。•希特勒终于在1933年1月30日登上了总理的宝座。从这时起,魏玛共和国也就正式死亡了,第三帝国由此诞生。•1933年2月27日制造“国会纵火案”;•3月23日希特勒软硬兼施,终于获得了他所要求的授权法。希特勒在4年任期中获得立法权,就可以把国会和议员们撇在一边,不许他们问津。授权法是希特勒在权力道路上迈出的所谓“合法”的最后一步,同时也是建立他“元首国家”的基础。希特勒又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撤销邦一级的行政区;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政治组织,解散全国的工会;摧毁纳粹运动内部的反对派,清洗冲锋队,建立“盖世太保”;控制经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步骤,使各个领域进一步实行了“一体化”。就这样,希特勒在上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基本上结束了从上到下的夺权活动,并建立了纳粹党一党专政的法西斯极权统治。恰在这对,1934年8月1日,兴登堡病逝。这可是给希特勒提供了最后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的极好机会。希特勒立即颁布一项法律,把总统和总理这两个职务合二而一,叫军队以及法官和官员向他个人宣誓效忠。作为元首和总理,如今他成为国家政权的单独执掌者。积极扩军备战。•1938年11月9日,策划“水晶之夜”,迫害犹太人。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第一,对凡华体系的不满,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第二,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三,德国历史的发展道路造成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传统异常浓厚;第四,希特勒等纳粹党徒善于利用时机和宣传技巧,迎合各阶级心理,获得广泛的支持;第五,德国大垄断资本家等权势集团对纳粹势力的大力支持;第六,魏玛政府软弱,没有有效解决问题,更没有建立起稳固的统治;各派力量斗争严重,削弱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力量;⒉日本•第一,经济危机的打击;军财抱合;•第二,法西斯组织的成立,法西斯思想得到大力的宣传,法西斯势力得到极大发展;•代表人物:北一辉、大川周明;代表组织:犹存社、一夕会、樱会。•一夕会:一夕会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中的军人秘密团体。•1921年10月,在德国考察的永田铁山、小畑(tián)敏四郎、冈村宁次在德国结成“三杰盟约”,决心改革陆军时弊。回国后以陆军士官学校第15—18期的少壮军官组织“二叶会”,在其影响下陆军大学第21—25期毕业生也成立“国策研究会”(又称星期四会)。1929年5月19日二者合并组成一夕会。•永田铁山为发起人,冈村宁次为首领,建川美次为顾问。一夕会主张陆军人事安排要以陆军大学出身者为主,努力谋取陆军省与参谋本部的要职。对外以武力解决中国东北和内蒙问题,取得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权益。•樱会:日本三十年代初日本陆军中的法西斯军官团体。一夕会成立后,1930年9月由桥本欣五郎等发起组织,其成员多为陆军大学出身并在军部任职的年轻军官。鼓吹为推进国家改造和建立军部政权的宗旨,应不
本文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完整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64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