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专题基本线索: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过程实际上就是两极格局形成、发展以及最终瓦解的过程。二、专题主题:理解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三、核心知识:1、美苏“冷战”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世界政治格局(P153)国际关系格局,是指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主要是指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所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载体:演变的根本原因:力量对比改变、国家利益利害:理解:既是稳定的,又是动态、变化的。第一讲两极世界的形成(1945—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条件和原因:“二战”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与军事力量。军事上,美国不但垄断了原子弹,还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个军事基地。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全世界2/3的商品由美国制造,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占全世界59%),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美国还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大不列颠作为一个世界强国,已经完蛋了”。——美国国务院官员琼斯“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取决于我们。——杜鲁门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西欧普遍衰落,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超级大国思维提示:近代历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后,战胜国都要根据自身利益和实力对比状况召开国际会议,缔结国际条约,重新划分边界与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从而确定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期间,美苏英中等反法西斯大国先后召开了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国际会议,签订了一系列的国际条约、协定,协调了共同对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作战,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重新划分了边界,安排了战后世界秩序,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确立了战后国际关系体制——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内容——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格局协调反法西斯国家行动,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建立国际军事法庭,审判法西斯战犯;对法西斯国家进行民主化改造,防止法西斯死灰复燃;重新绘制亚欧政治地图、疆界及被法西斯国家占领地区的领土归属、边界;建立联合国,协调国际争端,维护战后世界和平;对殖民地实施委任统治和托管计划,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重新划分了苏美英的势力范围有关美苏势力范围的划分问题: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从美苏国家利益出发,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基础上达成的,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的表现。苏联:东欧、秘密强租旅顺、大连;东北、北朝鲜、外蒙古独立;东德;巴尔干半岛部分、日本美国:西欧、巴尔干半岛部分、中国(关内)、日本、西德、1.基础:在美苏实力均势的基础上形成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体系——雅尔塔体系。“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取决于我们。——杜鲁门“原子弹的惊人的破坏力产生了这样的看法,即我们的空军现在有决定性的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使美国从此以后建立对世界的警察统治,并使世界接受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军陆军参谋长的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的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二是技术上的,怕原子弹秘密保持不住;第三是经济上的,随着和平的来临,经济会重新转向衰退,1000多万的退伍军人也需要解决就业,避免萧条的途径就是增加对外贸易,美国需要其他国家开放。2.美国欲称霸世界,苏联大国沙文主义膨胀3.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国家利益上的矛盾美国要领导“自由世界”抵制“极权统治”,苏联要确保势力范围,双方的战略及利益存在严重冲突。美苏从战时同盟走向对抗,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对立,起因则源于斯大林要建立安全地带。二、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1.序幕:(丘吉尔”铁幕”演说)1946.3.5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华沙、柏林、布拉格、布达佩斯、布加勒斯特和索非亚——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不仅以这种或那种形式屈服于苏联的势力范围影响,而且还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温斯顿·丘吉尔:富尔顿演说(注:什切青位于波兰和德国交界;里雅斯特位于意大利和南斯拉夫交界处)在这些国家里,包罗万象的警察政府对老百姓强加控制,达到了压制和违背一切民主原则的程度。或是一些独裁者,或是组织严密的寡头集团,他们通过一个享有特权的党和一支政治警察队伍,毫无节制地行使着国家大权。苏军驻扎的东欧、南欧等国家包括德国东部地区,在这些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构成苏联安全屏障。丘吉尔说这道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以东在苏联高压控制之下,丘吉尔得出一个结论,共产主义对基督教文明构成了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他认为苏联还要向西欧扩张,因此他号召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应对苏联。2.开端:1947、3;杜鲁门主义——冷战开始标志希腊遭到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恐怖主义活动的威胁,一旦它作为独立国家陨落,不但将危及土耳其和整个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而且将给欧洲一些地区带来灾难,他把希腊和土耳其危及比喻为希特勒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再现。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利,我们就可能危机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什么地方,不论直接侵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有关。——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2.开端:1947、3;杜鲁门主义核心:影响:反苏反共,遏制共产主义,以保卫“自由世界”为名称霸全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经彻底摆脱孤立主义影响,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3.经济:1947、6;马歇尔计划(1).1947年欧洲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共产主义革命蓬勃发展宣称“计划”的目的是“战胜饥饿、贫困和混乱”;西欧及其殖民地对美国商品和资本开放;美国提供的援助以购买美国商品、机器设备等形式提供;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特点:实质:把“遏制”共产主义计谋和美国商品、资本输出融为一体,具有十分强的隐蔽性。是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达到共同遏制苏联的作用,是美国冷战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西欧经济很快恢复;防止了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上西欧及其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销售市场,适应了美国经济扩张;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作用:对西欧:对美国:4.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1947.95.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1949年1月)6.军事:北约组织成立(1949年)美国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控制了西欧,使得西欧成为美国遏制苏联的前沿阵地。7.华约组织成立(1955年)知识链接“北约”集团15个国家的军队近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7个国家的军队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开始处于战略对峙状态。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只是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拥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相当于在广岛使用的100万颗原子弹的威力)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两极对峙局面最终形成三、两极格局下两大阵营对抗方式:冷战具体表现: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裁军艰难军备限制同时进行;核讹诈;意识形态对立;经济上割据;社会心理素质竞争。美苏三、两极格局的影响2、主要事件:★德、朝两国分裂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德国分裂(1949年)1、总体形势: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相交织(“冷战”对峙的重点在欧洲,“热战”的重点在亚洲)朝鲜分裂(1948年)和朝鲜战争(1950-1953年)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越南战争(1961—1975年)德国的分裂:背景:根据雅尔塔协定,二战结束后,盟军对德国柏林实施分区占领;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加剧一九六一年修筑的柏林墙二战后,德国作为战败国,被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柏林一分为二。1961年8月13日,民主德国决定封锁西柏林四周的边界,9月,一道高约3.5米的水泥石头墙开始破土动工。沿柏林墙共建筑瞭望塔290座,还建有防坦克路障,电网和装有触发装置的铁栅栏,布雷区和自动射击装置等。它成为德国和欧洲分裂的标志,东西方冷战的象征。赫鲁晓夫与肯尼迪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背景:古巴革命胜利,卡斯特罗宣布为古巴社会主义国家;美古关系恶化;美苏冷战加剧,苏联乘机向古巴部署进攻性武器。观察该图,提取相关信息?世界处于核战争危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美苏之间相互制衡朝鲜战争:1950—1953年背景:1945年美苏达成协议,美苏划分了双方在朝鲜的势力范围;美苏分别扶植了北朝鲜、南朝鲜北朝鲜发动了进攻,意图统一朝鲜半岛;(1950—1953年)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宣布援助韩国;命令第七舰队开入台湾海峡;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侵略朝鲜。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中朝军民联合抗击。1953年,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朝鲜战争朝鲜战争: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动的错误战争投下800万吨炸药,超过二战各战场投弹量的总和,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美国自己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2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越南战争:1961年—1975年背景:日内瓦国际会议后,越南分裂为控制的北越和南越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加剧,加紧争夺第三世界。在侵越战争中军费开支高达4000亿美元,比侵朝战争还多一倍以上。侵越战争的结果,美国的经济由高峰开始走下坡路。月日尼克松哀叹:“美国已丧失了它在工业自由世界中很大一部分占压倒优势的经济力量”。“我深深地意识到我们有很多事情都是由于战争而被耽误或推迟了。”----尼克松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造成国际局势紧张;擅划国界,导致国家分裂,为国际争端埋下祸根。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从对方身上借鉴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发展。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四、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消极影响:2、积极影响: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侧地图,理解准确的是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本文标题:两极格局下世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390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