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洋节热与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洋节热与如何保护传统节日摘要当中国传统节日沦落成中国吃喝文化的镜子时,节日文化的内涵,已经渐渐枯萎。而各大中城市流行的洋节日不断升温,随着全球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开始过洋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的大学生对于中外节日又是什么感受,又有什么看法。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的调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同时,我们也希望这次调查能唤起大家对中国本土的传统节日的重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重新树立起传统文化的自尊和自觉,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赢得世界人民的尊重。中国节日的现状近年来,由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对于圣诞节越来越热衷,甚至超过了中国自己的节日,造成端午节这种中国重大传统节日被列为别国遗产。母亲节,父亲节,光棍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学校里掀起一波又一波“洋节”的热潮,大家都热衷于过“洋节”,对中国传统的节日却几乎没有兴趣。在现代年轻人所认识的节日中,情人节和圣诞节比咱们的端午节和中秋节都重要的多。都认为这些外国节非常时尚,非常浪漫。就连春节的意义与节日气氛都大不如前,认为中国传统的节日已经落伍,过的没意思,传统节日原来有一整套的仪式和内容,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很多节日仪式的片段在不断的遗失,比如春节贴对联是为了避邪;吃饺子是为了送走旧的时辰,迎来新的时辰;互相拜年,表达了对对方的美好祝愿……但现在这些程序虽然还在,但缺少了仪式的凝重感和虔诚感。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确切日期的了解情况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清明节(节气清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七夕(农历七月初七)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尾牙(农历腊月十六)、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祭灶(农历腊月廿四)、头牙(农历二月初二)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除夕(农历十二月卅日)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故事的了解NValid114Missing0Mean37.41Median37.00Std.Deviation4.692Minimum28Maximum5555504540353025total20151050FrequencyMean=37.41Std.Dev.=4.692N=114Histogram正因为万圣节这种轻松而有趣的过节方式,让不少人忘却了它的“鬼节”名号,成为人们尽情欢乐的节日。宫悦嘉说:“开始只是找个机会朋友们聚一下,后来发现万圣节很好玩,于是就成了大家的‘常规节目’。”有的同学认为认为,不仅是外国文化让人好奇,更重要的是,万圣节的过节内容充实、有趣,让人想去参与。她说:“大家戴着面具,闯鬼屋,搞恶作剧,挺新奇刺激的。”有专家指出,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之所以被广大国人接受,正是因为它们有丰富的过节方式和具体的节日仪式。还有的同学说,相比于西方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过节内容单一并缺少仪式。现在,虽然一些传统节日已成为法定假日,但原有传统仪式丢失,使这些节日少了过节滋味。我们的传统节日如何看待中国人的“洋节”情结情人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一方面,当一些专家、学者纷纷动议要将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传统节日——春节改到2月4日,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时候,另一方面,国人中却有相当一部分摩登的、前卫的、新潮的新新人类,在赶西洋人的时髦,纷纷过起了洋节!面对这些光怪陆离、异彩纷呈的社会众生相,一些有识之士禁不住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怎么了?善良智慧的中国人民怎么了?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怎么了?到底该怎样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国人该不该钟情于西洋节日?西方人是否也像我们一样崇拜中国节日?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到图书馆、阅览室翻阅资料,到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到社会上走访了各行各业的人士,现将主要观点整理报告如下:1.您对西方的一些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万圣节、平安夜、圣诞节、复活节A.都了解(3.54%)B部分了解(90.27%)C都不了解(6.19%)2.你是抱着什么心态过洋节的呢?A洋节比传统节日刺激(13.27%)B随波逐流,大家过就跟着过(71.68%)C对部分节日有宗教信仰(例如:基督教和天主教过圣诞节),所以才过(15.04%)绘制图表你是抱着什么心态过洋节的呢?您如何看待当前年轻人热衷于过西洋节日?为什么传统节日略逊风骚?一方面与西方较强的经济与文化大背景有关,这种甜头在盛唐时代我们中国也尝到过。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市场把这些外来的充满新鲜感的节日,当做商机,大力炒作,捧为时尚。另一方面是由于过去几十年过分地强调生活的政治内容,而片面地强化政治性节日,淡化了民风民俗的节日。如今社会生活归返正常,人们的口袋和时间都富裕起来了,此时就需要一个个节日带来生活的情趣与高潮,结果发现我们的节日早已变得贫乏、有限,难以应付人们的需求,于是出现了空白一方面是感情表达模糊化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是主题简单明了的洋节。显然,后者更易于表达现代人的情感。民俗学家万建中认为,都市人在工作紧张需要放松时,洋节自然成为首选。原因在于:(1)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政治多极化的大背景下,随着中国从封闭的计划经济转为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主动向世界敞开大门,各国文化进入中国,产生了对传统文化,包括节日文化的冲击。在强势文化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媒体、商家为捕捉商机,大肆宣传,纷纷推出各式各样的活动来吸引顾客、制造影响。这样做法其实本无可厚非,但却在无形中助长了圣诞的气焰,为“洋节”推波助澜,使它们越来越被大家所接受,似乎更要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3)西方的一些节日大多以自娱自乐为形式,注重热情奔放的情感追求,过节方式洋溢着狂欢和自由,比较迎合年轻人的心态。而中国节日虽然也注意创造欢乐祥和的气氛,讲究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但在这些现象的背后,总更趋向于实用理性,尽量用理智的行为去指导情感的活动。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内敛而含蓄的,圈子局限在家人之间的其乐融融。不少节日还讲究礼节,有的地方甚至还有很繁琐的一套礼仪,稍不注意,很可能会让长者找出晚辈的“无礼”之处,这对于年轻人来说,无疑成了他们的一种负担。(4)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众的好奇心理、追求时尚和从众心理。(5)一些国人“崇洋”的思想在作怪。一些国人总以为只要是外国的东西便是好的,因而,“洋节”当然会比“土节”更有情趣,更罗曼蒂克。他们将一些国外的东西一任搬来,不分国情,不理会传统,只要沾上“洋”字便大肆流行起来。仿佛只有这样,才更能显出自己的“洋气”,才更能“与世界接轨”。虽然圣诞节是西方宗教节日,而且中国的基督徒只占总人口的1.15%,但据中国社会调查所日前报告,有51.8%受访的中国人说,他们会过圣诞节。传媒报道,今年中国的圣诞气氛比往年更浓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过洋节也一夜之间风靡校园。然而,过洋节是受到商家广告宣传的刺激,还是对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忘?我们将通过自己的研究去了解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并尝试为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例如:加强对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不仅学校要做,全民族(包括商家、媒体……)都要重视。积极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吸取西方节日的某些合理形式,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节日庆典形式等等。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除夕里有哪些习俗。但还有部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喜欢,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习俗,有些竟然将一些“洋节日”当成传统节日。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调查人群中,人文类大学生相对其他领域的大学生对传统节日了解更多,并比其他人更喜欢传统节日(并非带有功利性的,例如放假)可能是与大学生所学学科的特点和要求有关。比如,人文类大学生长期受文学艺术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因而对传统节日了解多一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和对统计分析,我们发现:传统节日何去何从中国社会调查所目前公开一项调查表示,有90%的青年人表示今年会过圣诞节,37%的人表示同春节、元宵节一样把过圣诞节当成一种习惯。在上述情况下,圣诞节等西方节日越来越火,而我们的中国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节等,它们的味道却一年比一年平淡。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最为直接和集中的体现,莫过于圣诞节在中国的悄然兴起与日趋流行。年轻人对洋节是有选择性的,喜欢过的主要是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等,为的是增进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的友情、爱情和亲情。喜欢过洋节并没有什么不好,但如果因此而疏远自己的传统节日就太可悲了。传统节日该何去何从,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继承问题。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越来越淡。政府禁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使春节变的索然无味,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人们对于春节的希冀就剩下中央电视台的那台大戏,除了商家、媒体制造出来的那点嚎头外,似乎春节的一切都流于形式。1、我国传统节日总是被国人习惯性和食品联系在一起,仿佛除了吃这种食品过节就没别的了。这就降低传统节日生命力,让整个社会对自己的文化失去自信力。总之,这都是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浮躁心态所导致的。故应增加传统节日内容和生命力2、全年总假日天数不变。这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总体状态仍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和建立在经济基础上的人民文化生活也处于发展中的两条依据;从这两条依据出发,兼顾人民一年的休养生息。建议3、节假日的制定,在节假日经济和节假日文化的基础上,要充分考虑到人民的休养生息。保留冬夏两季双休日,改春秋两季的双休日为单休日,使春秋两季省余下的“双休日”之假日移给节日,使“长假”和传统节日的制定有时间上的保障;其季节的时间划分,应以中国的气候趋势为依据,不能教条地按“日历”行事。4、恢复传统节假日,就必须恢复传统节假日的文化。节假日文化既讲传统,也要与时俱进。说实在的,现行节假日的文化特色并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和展开;五一、十一两节日文化特色并不明确;五一节不说,单就十一国庆节,就应该通过各级政府和民间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力展现和宣扬那些五千年来对中华民族发展有杰出贡献的先贤,大力展现和宣扬五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实现其深入人心和代代相传。有了传统节日后,也不能仅停留在“清明踏青”“端午赛龙舟”“中秋赏月”等等简单的文化活动上。既要在全国范围内规划各节日的文化活动,也要调动各省市地区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点搞活各节日的文化活动,使节假日文化丰富多彩。小组分工课题负责人:郑磊设计问卷:龙贵颖石教明李光敏发放及回收问卷:全体成员统计问卷:全体成员整理调查报告:吴翰宇刘泉朱小清马佳兴撰写报告:徐飞郑磊展示ppt:李光敏Thanks
本文标题:洋节热与如何保护传统节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09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