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大气的运动规律----------------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专题一自然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高考考纲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纲解读从考查的内容看,应掌握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及其应用、逆温及其影响、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考纲要求与解读考查形式选择题为主综合题为辅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气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难点逆温现象及其影响读图技巧----等温线走向及其影响因素重点与难点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1.(2015·广东文综)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D高考真题回顾大气受热状况2.逆温及其影响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1)逆温就是对流层下冷上热的现象,有辐射逆温、平流逆温、地形逆温和锋面逆温等几种形式。辐射逆温较为常见,无论其形成还是结束都是从近地面开始的。(2)无论哪种形式的逆温,都不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从而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剧大气污染。(3)大气稳定也有一定好处,如稳定无风可减少沙尘暴,在高空有利于飞行。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较高大气层冷却较慢,气温从地面开始向上递增,这种现象称为辐射逆温。读图24,回答3~4题。3.图中a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前的气温垂直分布,一般在正午前可形成,并持续到午后;b表示辐射逆温形成后,一般出现在黎明以前。c出现的时间最有可能是()A.上午B.正午C.傍晚D.凌晨4.逆温的影响有()①利于污染物的扩散②利于雾的形成③抑制沙尘暴的发生④减轻山区农作物的冻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考真题回顾逆温及其影响AB3.气温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1)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同高度迎风坡气温低于背风坡(4)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2)海陆→(3)地形→(5)气团暖气团影响气温高冷气团影响下气温低大气的受热状况与气温主干精讲4.气温的分布规律(1)气温的分布规律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空间变化垂直分布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水平分布全球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海陆间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沿海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等温线走向(弯曲)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依据等温线走向判影响因素(三平行)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②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③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盆地边缘平行→地形、地势。读图技巧(2)依据海陆等温线弯曲判季节(点北陆北)①陆地上等温线向南弯曲→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②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即“一陆南,七陆北”,海洋上与陆地相反,其影响因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依据海洋上等温线弯曲判洋流海洋上只要发生等温线弯曲,一般是受洋流的影响,且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即为洋流的流向。(4)依据陆地上等温线弯曲判地形(凸高为山)①陆地上等温线向高值弯曲→该处气温偏低,地貌类型是山地。②陆地上等温线向低值弯曲→该处气温偏高,地貌类型是谷地(或冷空气影响的背风坡,如冬季东北平原和四川盆地气温偏高)。③陆地上等温线是闭合状态:线内温度高(无论冬夏季)→盆地(或城市热岛);线内温度低→山地;闭合等温线内气温的高低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判断。
本文标题:二轮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和气温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4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