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二十八——报刘一丈书
作家作品宗臣,(1525—1560),字子相,号方城山人,兴化人,明代文学家,宋代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宗臣的创作较少模拟习气,散文成就较高。作品集为《宗子相先生集》。背景简介明代嘉靖年间,严嵩父子把持朝政,朝廷政治黑暗腐败,官场风气污浊不堪,清廉正直人士遭压抑排挤,而势利无耻之徒则趋炎附势,奔走钻营。宗臣为人耿介,不愿屈迎奉承,十分憎恶官场的黑暗现实。于是,在给刘一丈回信之际,他就刘信中提到的“上下相孚”一语借题发挥,揭露官场的丑恶,发泄积愤。解题报:回答刘一丈:即刘玢[bīn],字国珍,号墀[chí]石,宗臣父宗周的老友。一:指刘玠排行第一:丈:对男性长者的尊称。书:信①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译文:在数千里以外,时常得到您老人家的来信,安慰我的长久想念,这已经十分幸运了。竟然还承蒙您赠送礼物,那么我更要用什么来报答呢?您在信中表达的情意十分恳切,说明您没有忘记我的老父亲,从而也可以知道老父亲是很深切地想念您老人家的。时常,经常长久或遥远的思念谦词,意思是对方是长辈,这样是屈辱了对方赠送东西更加以何,宾前谦称,我②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於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融洽、信任符合译文:至于信中以“上下要互相信任,才能和品德要与职位相符合”的话教导我,正是我所亲切感受到的。我的才能和品德与职位不相符,本来我就知道的。至于不能做到上下相互信任的弊病,在我的身上表现得更厉害。文章开头作者先对刘一丈来信略作酬答,而后,明确表白自己不敢接受“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的赞美,既而,笔锋直抵“上下相孚”四字,从而借题发挥,将笔墨一拨,转到揭露官场的黑暗上。③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guànzhì](),走马抵门;门者怒曰:“为谁?”则曰:“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守门人说甜言蜜语袖子里藏着偷偷地送给他名帖洗脸梳头以…为耻通“无”,没有使(让)…进来从前译文:当今社会上所说的上下信任是怎么一回事呢?当他从早到晚骑马去权贵人家的门口恭候的时候,守门的人故意为难不肯让他进去,他就用甜言媚语装作妇人的姿态,把袖里藏着的金钱偷偷地塞给守门人。守门人拿着名帖进去之后,而主人又不立即出来接见,他就站在马棚里,与仆人和马匹相处,臭气熏着衣服,即使是饥饿寒冷或闷热得无法忍受,也不肯离去。一直到傍晚,那个先前曾经接受金钱的守门人出来对他说:“相公疲劳了,谢绝会客,客人请明天再来吧。”到了第二天,他又不敢不来。晚上他披衣坐等,一听到鸡叫就起来洗脸梳头,骑着马跑到相府门口,守门人发怒地说:“是谁?”他便回答说:“昨天的客人又来了。”守门人又怒气冲冲地说:“你为什么来得这样勤?难道相公能在这个时候出来会客吗?”客人心里感到受耻辱,只有勉强忍耐着对守门人说:“没有办法啦!姑且让我进去吧!”守门人再次得到他送的一笔钱,才起身放他进去。他又站在原来站过的马棚里。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後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无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许[一作“计”]交赞()之。希望熟识虚假地描述当日情状心里盘算着,交口称赞惊慌地跑献上执意;坚决地作揖照顾,关照刚才,方才厚待约略、稍微,此指偶尔译文:幸好主人出来了,在客厅上朝南坐着,召他进去见面,他就慌慌张张地跑上去,拜伏在台阶下。主人说:“进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来后就献上进见的金银。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就一再请求收下;主人故意坚决不接受,他就再三请求。然后主人叫手下人把东西收起来,他便拜了又拜,故意迟迟不起,起来后又作了五六个揖才出来。出来他就对守门人作揖说:“多亏老爷关照我!下次再来,希望不要阻拦我。”守门人向他回礼,他就十分高兴地跑出来。他骑在马上碰到相识的朋友,就扬起马鞭得意洋洋地对人说:“我刚从相府出来,相公待我很好,很好!”并且虚假地叙述受到接待的情况。因此与他相识的朋友,也从心里敬畏他能得到相公的优待。相公又偶尔对别人说:“某人好,某人好。”听到这些话的人也都在心里盘算着并且一齐称赞他。作者从一个典型事例入手,着力描述了“某人”投奔权门、低声下气、拍马求宠的丑态和权贵故作姿态、收受贿赂的全过程,揭示了当时所谓“上下相孚”的真实内幕和丑恶本质。这一段是全文的中心所在。④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一年四季]伏腊[夏伏、冬腊,古代两个重要祭日],一刺[持名片拜谒一次]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闲[一作“间”]道[闲时走路]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biǎn]衷(),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人生有命,吾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整年心胸狭隘策马驰骋腾跃这就是被高兴,喜欢顾及守本分该不会嫌弃迂腐我译文:这就是所说的上下信任,您老人家说我能这样做吗?对于前面所说的权贵人家,我除了过年过节例如伏日、腊日投一个名帖外,就整年不去。闲时经过他的门前,我也是捂着耳朵,闭着眼睛,鞭策着马匹飞快地跑过去,就像后面有人追逐似的。这就是我狭隘的心怀,因此经常不受长官欢迎,而我则更加不顾这一切了。我常常发表高谈阔论:“人生遭际都是由命运决定的,我只是守自己的本份罢了!”您老人家听了我的这番话,或许不会嫌我过于迂腐吧!作者以自己立身行事的准则表明不愿趋炎附势、同流合污的志节,亦即不愿跻身于所谓“上下相孚”之列。⑤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寄居他乡的人。此作者自指]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多变故悲伤的样子且不说。“亡”通“无”希望能心静译文:家乡多次遭遇灾祸,不能不触动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至于您老人家的怀才不遇,也使我心情悲伤而有所感触。上天赋于您的才德是很优厚的,不要说您老人家不愿轻易抛弃它,就是天意也不愿让您轻易地抛弃啊。希望您安心等待吧!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以劝慰刘一丈作结,既同情刘一丈抱才受困的处境,又勉励他不要灰心,来回敬刘一丈对自己的关心。主题文章通过对“某人”奔走权门、拍马邀宠的具体事例的描述,从干谒者、权要者、门者、闻者等不同角度揭示了当时官场的污浊和官吏的腐败,显示出“上下相孚”的真实内情和丑恶本质。由于作者所揭露的现象在明代以及整个封建社会有着普遍的代表性,因而本文就具有了十分深刻的认识意义。艺术特点(1)全文紧扣“上下相孚”借题发挥,从而使中心鲜明突出“上下相孚”这四个字原本是刘一丈来信中对宗臣的称赞之语,作者先谦称自己“才德不称”,而后抛开其余,直抵“上下相孚”,抓住这四个字加以发挥,大做文章。“上下相孚”四个字一贯到底,旁无杂蔓,文章中心鲜明突出。(2)以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刻画人物作者采用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将三个人物刻画得形神兼备:干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奉承、先媚而后狂;权贵者的假作姿态、受贿应承、先傲而后贪;守门人的狗仗人势、借机勒索、势利而刁钻。作者还在表面冷峻的描述中暗寓着针砭讽刺,表示了对这种官场丑态的强烈憎恶。(3)以典型事例揭露官场的污浊,描述精彩作者以“某人”求宠的典型事例来揭露当时官场的人情世相,描述简洁生动,颇为精彩。“某人”到权门拍马求宠,虽行事鄙下,却也大费周折,历尽“千辛万苦”:先是进门难,再是见面难,三是拜谒送礼难;一旦目的达到,又得意忘形,四处张扬。(4)运用夸张、对比、细节描写等手法夸张。作者用略带夸张的漫画笔法,把干谒者、权贵者、守门人的特点及自己的立身原则鲜明地突现出来。文章最后,作者也用夸张描写表明自己不巴结权贵的立身原则。对比。作者通过身份不同的对比、同一物在不同环境中的不同表现的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张扬,作者的憎恶之情便也表露无遗。细节描写。作者善于描摹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不仅将权贵者、干谒者等人物的丑恶嘴脸勾画得淋漓尽致,而且把他们的肮脏灵魂刻画得入木三分。悟写作课堂训练一、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亡奈何矣,姑容我入(《报刘一丈书》)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报刘一丈书》)即门者持刺入,而主人又不即出见(《报刘一丈书》)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报刘一丈书》)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报刘一丈书》)“亡”通“无”,没有“亡”通“无”,不要古义:名帖;今义:刺杀名作动,说甜言蜜语名作动,袖子里藏着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报刘一丈书》)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报刘一丈书》)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报刘一丈书》)幸主者出,南面召见(《报刘一丈书》)起则上所上寿金(《报刘一丈书》)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报刘一丈书》)夜,名作状,在晚上意动用法,以……为耻辱使动用法,使(让)……进入名作状,向南名作动,献上形容词作动,厚待二、判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句子不才益将何以报焉(《报刘一丈书》)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报刘一丈书》)斯则仆之褊[biǎn]衷(《报刘一丈书》)以此长不见怡於长吏(《报刘一丈书》)宾语前置(翻译略,下同)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THANKS谢谢!后七子,明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中国明代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以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名称首见于《明史·文苑·李攀龙传》。因在前七子之后,受李梦阳、何景明等人的影响,继续提倡复古,相互呼应,彼此标榜,声势更为浩大,世称他们是后七子。又有“嘉靖七子”之名。后七子的文学主张基本上与前七子相同,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前七子是明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的文学流派。成员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七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代表。首见于《明史·李梦阳传》。为区别后来嘉靖、隆庆年间出现的李攀龙、王世贞等后七子。七子皆为进士,多负气节,对腐败的朝政和庸弱的士气不满,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啴[chǎn]缓冗沓,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其文学主张被后人概括为大力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子,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他们都怀着强烈的改造文风的历史使命,却走上了一条以复古为革新的老路。前七子崛起文坛之后,其复古主张迅速风行天下,成为文学思想之主流,掀起了一场文学复古运动。这在明代文学史上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本文标题:2020年山东省专升本《大学语文》新增篇目之二十八——报刘一丈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511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