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矿井井下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1矿井井下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专项)预案编号:2009-06目录第一章引言、概况-------------------------------------------1第二章术语、符号、代号-------------------------------------2第三章预案内容第一节基本情况-------------------------------------------5第二节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5第三节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6第四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6第五节报警、通讯联络方式---------------------------------8第六节事故的预防措施-------------------------------------8第七节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9第八节人员紧急疏散、撤离---------------------------------9第九节危险区的隔离---------------------------------------9第十节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10第十一节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12第十二节现场保护与现场处理-------------------------------13第十三节应急救援保障-------------------------------------14第十四节预案分级应条件-----------------------------------14第十五节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4第十六节应急培训和演练-----------------------------------15第四章附件-------------------------------------------------16第五章附加说明---------------------------------------------162第一章引言、概况随着现代化煤矿生产的发展,其规模日趋扩大,生产过程中存在能量巨大的潜在危险源,尤其是它们会引发重大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顶板垮落等危害极大的事故,通过安全设计、操作、维护、检查等措施,可以预防事故,降低风险,但达不到绝对的安全。因此,需要制定万一发生事故后所采取的紧急措施和应急方法,迅速控制事故的发展并尽可能排除事故,保护现场人员和场外人员的安全,将事故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低程度。应急预案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和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对于如何在事故现场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有助于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因此,制定有效完善的应急预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预案所引用的规范性文件:《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具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职责。”《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应急措施。”根据以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煤矿成立了应急预案的编制小组,制订了编制计划,收集了各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初始评估、能力3资源的评估,以及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本预案每半年更新一次,特别情况需要及时更新的,由预案编制小组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决定。本预案资料的收集采用各基层单位提报与小组成员现场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危险源的辩识和风险的评价是根据***煤矿历年灾情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煤矿安全的形势进行理论分析和综合评价。本预案的级别为:Ⅰ级(企业级)-事故的有害影响局限在东风煤矿的界区之内,包括井田范围内的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以及地面工业广场,机关、各基层单位办公楼。事故可被现场的操作者遏制和控制在该地区域内,事故可能需要投入整个单位的力量来控制,但其影响预期不会扩大到社区(公共区)。预案编制小组:组长:***副组长:***第二章术语、符号、代号一、术语煤矿“三大规程”:是指《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人技术操作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的总称。是煤矿生产过程三个最基本性的规范性文件。应急救援: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4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危险目标: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各种事故的场所或设施。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采空区: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局部通风机: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5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瓦斯浓度:瓦斯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二、符号三、代号第三章预案内容第一节基本情况**煤矿位于七台河矿区西部,行政区属**市**区,与**矿、**矿相邻,井田走向长4.6公里,倾斜宽3公里,面积13.8平方公里。***煤矿开发建设于1956年,属国有煤矿,证照齐全,原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经过四次矿井生产技术改造和两次通风系统改造,2008年核定生产能力为40万吨/年。**煤矿,在籍职工3328人。主要产品为煤炭(1/3焦煤),矿区内有铁路专用线与***线、牡佳线接轨,公路可通往勃利、依兰、哈尔滨等市县,交通极为便利。**煤矿除工业广场外,地面还有医院、供应科、机电厂、车队、面包厂、水暧科、支护科等地面厂区。井田境界:东部以**铁路煤柱和F:14号断层为界,与**矿、新**6矿矿区相邻;南部以40号煤层-800米等高线的投影为界;西部以第12号勘探线为界与青龙山详查区相邻;北部以F9号断层和74号煤层露头为界,与新建煤矿相邻。***煤矿井田区域内共有三十多条大断层,属高沼气矿井,煤尘爆炸指数大于30%,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矿井。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阶段水平分区式;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全部垮落法;掘进方式为:炮掘。除30101、30105、30106、30108队为皮带连续化运输外,其它掘进工作面均为耙斗机装岩、一吨固定矿车运输。现有4组采煤队和11组掘进队,分布两个采区。矿井通风方式:中央分列式。第二节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一、危险目标***煤矿主要是以原煤生产为主的生产型企业,属高危行业,其重大危险源主要来源于井下采掘工作面以及机电、通风、运输等系统。参照《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规定进行识别。确定的危险目标有:火灾(地面、井下)、水灾(地面、井下)、冒顶、放炮、瓦斯爆炸、机电、运输事故。**煤矿建矿以来,井下共计死亡133人,没有发生水灾致人死亡的情况,但因透水致人重伤的情况遇有存在。1997年3月16日二采区右一片盲巷透水伤3人,5小时恢复。主要是因为采掘工作面过破7碎带、老空、钻孔、断层等地质构造复杂的区域。二、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煤矿井下水文地质简单,含水层不发育,矿井涌水量不大。2008年测算涌水量最大为61.2m3/h,正常涌水量55.5m3/h,最小涌水量31.2m3/h,随矿井延深水量减少。东风矿区地面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mm,最大时降雨量790mm。井口地面标高250m,从建矿到目前没有发生过淹井等水害事故。第三节危险目标周围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及其分布***煤矿为了控制井上下各种灾害事故的发生,按吨煤0.5元提取安全投入资金,针对每一危险目标,上齐了各种可利用的安全设备、器材,其分布遍及所有采掘工作面,巷道网络,地面各可控范围内的工业厂点。为了控制井下水灾事故的发生,各水平及采区都开凿足够量大的水仓。配齐工作水泵及备用水泵。每天24小时有人看管。并采用了水位自动控制装置。水情的记录和日记等制度健全。第四节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煤矿针对重特大事故成立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各采区成立了救灾领导小组,两级救援机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各组织机构的组长是现场指挥人员。8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职责:(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7)事故信息的上报。(8)接受公司及政府的指令和调动(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井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职责:(1)接受矿应急救援机构的指令和调动。(2)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应急救援工作。(3)发现事故后立即向上级层报。(4)做好职工家属的思想工作。(5)积极配合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开展。(6)全力组织恢复事后的生产。矿应急救援组织单位:矿副总以上领导、调度室、车队、医院、保卫科、救护队、生产科、安检科、机电厂、设备站、通风区、供应科、机电区、煤质科、监测科、预备队、掘进一区、掘进二区、调整科。9矿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组员:****第五节报警、通讯联络方式***矿地面通讯系统较为发达,矿在1998年投资30万元更换为DH256型程控交换机(最多可达256台电话),现在矿台电话已达160余台,电话遍布东风矿区大小单位、科室,各单位之间联系相当快。全矿各生产单位及业务科室还安装了局台电话,并与市话并网了,与市区和***联系也相当方便。矿生产调度室设一台20门交换机,供各井(区)和主要生产单位互相联系,也可直接通往井口蹬勾房。1997年更换为CSDD程控多功能调度总机,井上下共有电话26台,井下各主要机电峒室、井下调度室、井下煤仓、主要运转设备、井底车场均有电话,地面各采掘队、区及辅助生产单位办公室均安装了井下电话,与井下联系、指挥生产、汇报安全生产情况相当便利。调度室还有CANONFA×510传真机一台,HG-890电话会议终端机一台。附:应急指挥联络图10第六节事故的预防措施****煤矿各采区在雨季前后主责技术员负责检查井下是否有积水区。地测科设专人到地面查看井口和塌陷区内是否有积水。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同时对井下的防水煤柱进行定期检查,各采区必须及时检修水泵和排水管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维修好,保证正常排水。各采区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水线、积水区域必须采用打长探眼,进行探水。巷道贯通前必须将被贯通巷通积水排净,保证安全贯通。各采区井下作业人员正确及时地判断透水前预兆,发现隐患必须采取探放措施,方可施工生产。地测科经常对以下几处的巷道密闭出水孔处出水情况进行观查:1、-200五七石门通往五井的密闭处。2、一采二片68密闭泄水孔。以上各出水点在雨季及汛期,地测科水文人员经常到现场写实确保矿井安全生产。第七节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1、发生透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在班组长或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救,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堵住漏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情况危急,水势很猛,水压很大,无法抢救时,应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迅速撤离到地面或上一水平。2、调度室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矿、局领导汇报,并通知有关人员撤离。113、透水后,应尽量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合力以赴排水。4、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地、准确地核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堵在井下,则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抢救。5、对被淹区停止供电。第八节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依据可能
本文标题:矿井井下水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62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