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十一章30年代小说(三)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节老舍的文学道路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1899——1966),中国现代杰出的小说家和剧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原籍北京。他对多种文学体裁都进行过实践。中国现代文学史父亲之死。底层人民的忧患、酸辛。十四岁进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及中学教师多年。1922年发表处女作《她的失败》。1924年赴英国,大量接触世界的名著,开始文学创作。中国现代文学史1926年到1929年接连发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以市民为题材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幽默、通俗的艺术风格。中国现代文学史1929年离英返国途中在新加坡逗留数月,发表《小坡的生日》。童话体作品,表现对弱小民族的同情与期望。中国现代文学史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又接连发表《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另有写于1930-1931年间的《大明湖》原稿被战火焚毁,未能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1936年发表优秀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标志着创作进入崭新阶段。接着又写《我这一辈子》、《黑白李》、《断魂枪》、《月牙儿》(据《大明湖》改写而成)等。中国现代文学史抗战期间,担任总务部主任,主持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抗战后期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火葬》和《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1946年赴美讲学时完成第三部《饥荒》。中国现代文学史新中国成立后回国,任全国文联、作协的副主席。从1950~1966年共写出23个话剧剧本,其中包括《龙须沟》、《茶馆》等。1951年北京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中国现代文学史1961年至1962年,老舍创作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遗憾的是未完成,就被迫停笔。文革中,同许多老一辈爱国文艺家一样,老舍遭到了恶毒攻击和迫害。196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终年67岁。中国现代文学史他曾经说过:“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却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四十自拟小传舒庆春,字舍予,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亦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时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也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收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也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不过,已不可能。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节初、中期的小说中国现代文学史《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或隐或显地在中西文化对照比较的背景下,揭示中国社会的弊端,分析国民性格的弱点,探寻理想的国民人格。中国现代文学史初显其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一些重要特征:善于以幽默的笔调和喜剧性的手法反映市民社会平凡日常的生活,运用纯熟的北京话,侧重从文化风俗和世态人情方面反映社会现实。中国现代文学史《猫城记》:旨在探索古老民族性格、命运的救治方案。舍幽默而趋冷嘲,充满忧愤的民族情感,也不乏对文化弊病的深刻揭发。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认识存在局限。中国现代文学史《离婚》:透过北平财政所一群公务员的灰色无聊的生活图景,批判市民性格中的自私庸俗、因循苟且的人生哲学。艺术上返归幽默,控制有度,布局匀称,主要人物鲜活如生。中国现代文学史《月牙儿》:立意用散文诗写小说的优秀之作。运用回环复沓的韵律,象征性的抒情对象,加强小说的悲剧控诉力量。中国现代文学史《断魂枪》:以传奇的笔致写现实人物故事,在“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的时移世变中,思考探寻古老文化的命运,流露对传统文化兴衰的眷恋和感慨。结构精致,手法老到,场面生动,氛围强烈,通过行动和语言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中国现代文学史没有民族风格的作品,是没有根的花,它不但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而且无论在哪里也活不下去。——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节《骆驼祥子》中国现代文学史《骆驼祥子》于1936年9月16日至1937年10月1日在《宇宙风》杂志第25期至48期上连载,上海人间书屋1939年初版。这是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长篇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反映城市贫民生活的最杰出的作品。通过祥子追求“拉上自己的车“而三起三落的悲剧故事,描绘了北京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中国现代文学史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中国现代文学史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中国现代文学史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中国现代文学史祥子形象分析:由破产农民进入城市底层。他善良纯朴、勤苦耐劳,不懈地追求一份独立自主的生活。乱兵的抢掠,侦探的敲诈,虎妞的纠缠与难产而死,使其一再受挫。当小福子吊死之后彻底绝望、堕落。中国现代文学史祥子“杯具”的客观原因:①把人变成鬼的旧社会的逼迫;②车厂主女儿虎妞的诱骗。中国现代文学史祥子“杯具”的主观原因:①祥子与生俱来的小农意识,狭隘的眼光,尤其是他的个人奋斗思想;②祥子个人性格上、心理上的弱点。中国现代文学史祥子“杯具”的社会意义之一:有力地控诉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社会吃人的罪恶,它不仅吞噬人的肉体,还毁灭人的灵魂。中国现代文学史祥子“杯具”的社会意义之二:对个人奋斗道路的有力批判。祥子的所谓要强与好胜,其实只是个体小生产者狭隘心胸的表现,他的挣扎与反抗,只是孤立无援的个人奋斗。中国现代文学史虎妞形象的复杂性:大胆泼辣,有些心理变态;有剥削者的某些特征,又有追求自身幸福的合理愿望;蔑视宗法道德,又屈从礼俗人情。是一个挣扎、周旋于不同层次文化之间的具有多向意义的“杯具”性人物。中国现代文学史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书中出现的人物近20个,包括老马祖孙、小福子、二强子等,既写出了别的人的个性,写活了别的人,又烘托了祥子,写出了祥子丰富复杂的性格,给祥子的“杯具”提供了更多的现实依据。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特色之一:在结构布局上,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作为结构框架,把发生在人和车厂、小茶馆、大杂院、“白房子”等的种种事件串连起来,把笔触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多侧面、多角度地勾勒出时代和社会风貌。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特色之二: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突出地采用了心理描写。中国现代文学史艺术特色之三:凝炼、通俗、幽默、诙谐的语言特色。以北京方言为基础,服务于表现市民阶层人物的需要,通俗、浅近,口语化,具有说唱文学的特色,还常含幽默讽刺,极富生活气息和地方风味。中国现代文学史《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①结构上以祥子的遭遇为主干,一线串珠地组织构思,安排情节,紧凑集中;②小说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③景物描写的鲜明的“京味儿”;④语言上简洁朴实,自然明快。中国现代文学史第四节《四世同堂》中国现代文学史《四世同堂》分为三部分:《惶惑》、《偷生》、《饥荒》,1949年美国出版节译本,书名《黄色风暴》,被誉为“好评最多的小说”。原著有中英文两个版本。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老舍中国现代文学史《四世同堂》的思想主题:小说真实地反映了北平人在异族侵略者的统治下灵魂遭受凌迟的痛史,剖示了他们封闭自守、苟且敷衍、惶惑偷生的思想精神负累,并进而对民族精神素质和心理状态进行了清理透剔的反省,提供了映现40年代沦陷区人民心态的一面镜子。小说也发出了激励人民起而奋斗、起而抗争的呐喊。中国现代文学史老派市民代表祁老者形象:祁老者是“四世同堂”的祁家的长者。他思想守旧,胆小怕事,顽固地想照陈旧的法规维持全家族的生活。随着残酷的战争现实击碎了他想在战火硝烟中安度晚年的幻梦,他的心中逐渐萌生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中国现代文学史祁瑞宣性格分析:祁瑞宣身上既有从老一代市民身上传留下来的性格特征,又接受了前辈不曾接受过的新式教育,这就使他的内心和行动都充满了矛盾。中国现代文学史《四世同堂》的艺术贡献:1、作品几乎跨越了八年抗战的全过程,富有史诗的气魄。2、在艺术结构上,呈辐射型、网络状展开,但结构严谨、匀称,脉络清楚。3、人物塑造方面,完成了对市民形象体系的构造。4、语言方面,将一贯的北京方言推向更加纯熟。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小说的创作特色:1、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2、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3、鲜明强烈的“京味儿”。4、幽默的格调。5、小说文体的创新。中国现代文学史讨论:老舍与茅盾都市小说的比较分析中国现代文学史老舍与茅盾都市小说的比较分析:1、个人命运VS时代命运。2、平民形象VS阶级代表。3、日常生活叙事VS历史宏大叙事。4、改造国民性VS指导人生。5、民俗风情VS政治隐喻。6、平实幽默VS细腻铺陈。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文献:樊骏:《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赵园:《北京:城与人》
本文标题:10第十一章 老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474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