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各单元教学计划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分析:所教班级,从上学期了解的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存在着年龄的差异,所以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由于智力、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以引导他们达到学段目标。二、全册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在数与计算方面,本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学期里学生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三角形两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学习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单式折线统计图,学会看懂此种统计图并学习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统计的观念。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计算内容,教学用所学的整数四则运算知识和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感受数学的魅力。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四、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五、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以前的教具和学具,一些仍可继续使用,本册的教学需要一些新教具和学具,如下:1.数位顺序表2.用硬纸条做的三角形六、教学措施: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6、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七、课时安排:四则运算6课时位置与方向4课时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10课时小数的意义与性质14课时三角形6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6课时统计4课时数学广角5课时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四则运算)本单元教学内容:1、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有关0的运算本单教材分析:学生在原来的学习过程中已遇到过本单元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有很多学生已经知道了其中的运算顺序,本单元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教学整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其中的问题是需要两、三步计算解决的问题。教材创设了热闹的滑雪场情境,由此生出一系列的情境串,引出相应的4个例题。每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归纳,主动解决问题。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出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的运算顺序。借助括号的加入体会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性。难点:会用括号列综合算式。本单元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和练习题纸。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1、加、减法和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课时2、有括号的混合运算............................................2课时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2课时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位置与方向)本单元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位置与方向,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物体的位置关系必须与已知的物体建立起联系,他们的关系是相对的。作用、看图时,先确定方向,找图标,确定东南西北方位,再确定距离,看1厘米代表多少,用尺子、量角器仔细量,可以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与方向。教材中以学生到公园开展定向运动为教学情境开展教学,首先学习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具体位置和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学生掌握测量物体位置的具体方法。列3的教学是学生弄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相对的,方向是相反的,学会描述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具体位置,并会根据具体描述画出路线示意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重大关系位置与方向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经历位置与方向的测量、描述、画图等过程,体验实践中积累经验的学习方法。3、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会测量物体在平面图上的具体位置,理解物体的相对关系。难点:会根据描述,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具体位置,画出具体路线示意图。本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位置与方向.....................(4课时)第四单元教学计划(小数的意义与性质)本单元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2、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3、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4、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生活中的小数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这是在学生熟练的掌握了整数四则运算,以及学习了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学生今后小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教学中,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是教学的重难点。小数的性质通过直观的教学来说明,学生明确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去掉0,不会引起大小变化,这与整数不同。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移动的教学都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和故事展示知识的实质,学生理解掌握都很直观,并不太难。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2、理解小数的性质,掌握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3、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难点:明确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去掉0,不会引起大小变化。本单元课时安排:(14课时)1.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3课时2.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3课时3.生活中的小数....................................................3课时4.求一个小数的近似............................................4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第三单元教学计划(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本单元教学内容: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本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包括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和一节数学活动课“营养午餐”,其中简便计算含有运用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两种类型。要求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发展学生思维。教材中采用列举法向学生展示各种运算定律和性质,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并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为今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列题安排将单纯的计算融于解决实际问题之中,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今后学习较复杂的运算打下基础。教材中的练习题形势多样,内容活泼有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促使学生爱学、了学。本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理解和掌握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难点:灵活的应用运算定律本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1.加法运算定律....................................3课时2.乘法运算定律....................................3课时3.简便计算.............................................3课时4、营养午餐..........................................1课时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三角形)本单元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图形的拼组、三角形的内角和本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
本文标题: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各单元教学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2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