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农村校长要有学、做教育家的意识
农村校长要有学、做教育家的意识北京教育学院钟祖荣提纲•一、农村可以出教育家•二、农村教育的发展需要教育家•三、什么样的人是教育家?•四、教育家是怎样形成的?•五、努力学、做人民的教育家一、农村可以出教育家•一个生于农村、干于农村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农民家庭•师范教育•农村学校校长•教育思想的泰斗•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个案•第一阶段,从1岁到17岁,上七年制学校及师范学校师资训练班,工作后又参加波尔塔瓦师范学院语言文学系的函授学习,打下了语文专业与教育专业的良好基础。•第二阶段,从17岁到29岁,先后在小学、中学教语文,参加过卫国战争,先后担任过中学教导主任、中学校长、区教育局局长,积累了工作经验,形成了初步的教育思想。•第三阶段,从29岁至55岁。29岁被任命为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经过十年的艰苦创业,学校开始显出良好的成效,41岁的他获功勋教师称号,这表明他的创造周期为10年。•第四阶段,思想影响期。39岁被选为俄教科院通讯院士。41岁获功勋教师称号,他的学校工作经验,在苏联引起热烈反响,各地发电来函祝贺,要求他介绍经验。60年代中以后其代表作出版,68年获全苏劳动英雄称号,70年代,《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文集》出版,表明他被社会公认为著名的教育家。二、农村教育发展需要教育家•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农村教育“重中之重”•农村教育的方向•农村教育的质量•农村教育的师资•农村教育的特色•马克思引爱尔维修的话:“每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邓小平1986年提出:“哪一天中国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就好了。同样,我们也希望中国出现一大优秀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和其他各种专家。”三、什么样的人可称为教育家?•关于教育家,也有一些解释。但在两个问题上有分歧。•一是素质上的标准问题,即教育家是必须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还是可以只有理论或只有实践;•另一个是教育家的层次标准问题,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关于“教育家”的一种解释•所谓教育家,是在他人或自身教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论,对教育事业和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推动作用,在一国较大区域内或全国教育界乃至国际教育界有较大和较长的影响的人物。教育家的特征•1、对于教育家,应该既有教育实践(各种各样的),又有教育理论,而且这两方面是相关联相结合的。•2、总结形成了较系统、新颖、先进的教育思想或理论。•3、他们的思想和实践,对一地、一国乃至世界教育的发展都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长期的影响。教育家的类型和层次•行政的,管理的,教育的,事业的,理论的•划时代的教育家;著名教育家(大教育家);教育家。四、教育家是怎样形成的?•杰出的内在素质•良好的外部条件和优势积累•继承和创新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成长过程与最佳年龄(一)具有杰出的素质•第一,好学不倦,知识渊博;•第二,勤于实践,才能卓越;•第三,献身教育,敬业乐群;•第四,富有见识,敢于创新;•第五,性格各异,特点不同。•概括为五个字:学、才、德、识、性。1、好学不倦,知识渊博•(1)知识水平——学历。56位中,自学成材12人,受过专业教育的44人。有22人获得过硕士或博士学位,占44人的50%,占56人的39.28%。•(2)知识结构——哲学、社会、教育心理、广泛的知识•(3)好学精神——聪慧、好学、求知欲2、勤于实践,才能卓越•(1)才能水平——通过业绩反映•(2)才能结构——管理、教学、创新、总结•(3)勤奋精神——时间投入等3、献身教育,敬业乐群•(1)思想和道德水平——先进、高尚•(2)价值观与品德的结构——•思想的进步性•立足社会和人民的教育价值观•高尚的(人民人道爱生)道德品质4、富有见识,敢于创新•创造——是人类生产新的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一种活动。•一些研究者强调思想观点的新颖性,认为教育创造必须提出全新的思想;另一些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比较强调活动方法的新颖性和实效性,思想的新颖性则是相对的。•赞科夫:“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教育家创造性的表现:•(1)问题意识。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小原国芳《教育改造论》。杜威对传统教育弊病进行了尖锐批判。陈鹤琴《现今幼稚教育之弊病》,批“死教育”。廖世承《中学教育改造的基本原则》。叶圣陶《今日中国的小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的改造》。阿莫拉什维利对分数评价及专制式教育进行了批评。上海市实验学校在《走向未来的学校》中提出传统教育的弊端有六。•(2)有胆量,有勇气。•因为教育改革意味着和现行的教育观念、教育制度、课程内容、教育方法等相冲突,这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阻力,碰到反对,没有一定的勇气是不行的。•(3)开辟和实验的精神与行动。创新的重要途径:一是创办实验学校。陶行知说:“试验学校是教育上新知识的来源,一般学校是应用此种新知识的场所。”积极创办乡村师范试验学校。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德科乐利创办隐修学校,蒙太梭利创办幼儿之家,尼尔创办萨默希尔学校,泰戈尔创办自己的实验小学,小原国芳创办玉川学园等;二是进行教育实验,如赞科夫。5、性格各异,特点不同•个性•爱心陶行知:一个案例•陶氏的治学与治事——•治学特点:目的是使大众获知;重在实践;勇于创造•治事特点:美国人的实际精神;为大众服务的目的;有魄力;总结经验(一句话)•《陶行知的生平和学说》60-66页(二)良好的外部条件/优势积累•家庭/学校/单位/社会•朱克曼:“当某些个人或团体一再获得有利条件和奖励时,优势就累积起来。这些有利条件和奖励使获得者越来越快的成长,相反地却使未能获得者(相对地说)越来越贫乏。无论按照什么标准来分配有利条件和奖励,不管是根据天赋还是根据才能,这一过程促使了精英的形成而且最终产生了等级森严的分层制度。”1、家庭环境•(1)大多出身于上层和中层家庭•(2)大多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3)早年丧亲的经历•有早年丧亲经历的教育家有14人,占56人的25%。这14人是: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霍瑞斯曼、福泽谕吉、拉伊、克鲁普斯卡娅、小原国芳、张之洞、徐特立、陈鹤琴、陶淑范、吕型伟。笔者对古今中外177名教育家早年丧亲经历的统计是48人,占27.12%。艾伯特对一系列杰出人物16岁前双亲亡故的统计,达30%左右,最高达55%,而对照组(普通居民)不到10%。•孔子(3岁丧父),孟子(丧父),王充(丧父),韩愈(3岁父母双亡),朱熹(14岁丧父),张载(丧父),张之洞(4岁丧母),蔡元培(11岁丧父),吴大猷(5岁丧父),俞庆棠(17岁丧母,21岁丧父),成仿吾(丧父),黄炎培(13岁丧母,17岁丧父),徐特立(4岁丧母),吴玉章(丧父丧母),吴贻芳(双亡),陶淑范(2岁丧母),马叙伦(10岁丧父),杨昌济(13岁丧父),孟宪成(丧父)。2、学校教育•(1)名校效应——48%•(2)师承效应——人才链3、工作环境•(1)教育家的流动•频率高;向上流动•(2)单位的类型•名校和重要单位,64%•自办教育机构,12%•其他一般单位,19%4、社会环境•(1)时代分布•古希腊罗马0.54(人/百年);中世纪0.22;文艺复兴时期3.67;17世纪中到19世纪末,10;20世纪初到80年代,52.5。•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儿童研究运动、新教育运动、进步教育运动。涌现出了蒙台梭利、杜威、德可罗利、尼尔、罗素等近20位著名教育家,其思想的共同点是强调尊重儿童的个性、自由、需要、心理特征。二战以后,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竞争成为时代主题,出现了苏联的赞科夫、苏霍姆林斯基、巴班斯基、斯卡特金、阿莫拉什维利、艾利康宁、达维多夫、沙塔罗夫等。还有一批心理学家也作出了贡献,如皮亚杰。•(2)地理分布•我国从古代到现代的100位教育家(其中,古代32人,近代8人,现代60人)的籍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出教育家较多的省份依次是:江苏、浙江、湖南、福建、河北、广东、山东。其中江浙占36%。再分时期看,古代有两中心,一是黄河流域,以鲁、山东为最,一是江浙两省。这和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一致。现代以江、浙、湘三省为最。•对我国60位现代教育家进行考察,发现教育家工作地较分散,每人最多选2处(最主要的工作地),得到的统计结果(共计80人次)是:教育家的主要工作地集中于北京(21人次)、上海(12人次)、江苏(11人次)、陕西(8人次)、湖南(5人次)、浙江(5人次)等地。教育家的教育活动与政治因素和文化因素有更密切的关系。•另对56位中小学教育家最主要的工作地进行统计,发现:在城市工作的50人;在农村工作的6人。城市占绝大多数。一校长的认识•“教育家的形成关键是内因”。•“要想寻找一个温度适中、氛围良好的外部条件作为培养教育家的环境,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惊奇的发现,所有教育家成长的外部条件都不是很好。我们还发现,目前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最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三)继承与创新结合•第一,是由于他们有比较深厚的哲学修养,对社会发展的趋势有深刻的理解。•第二,来自于他们在教育上的远大抱负,为其改革创新提供了参照系和标杆。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条。(杜威、陶行知等)•第三,来自于教育实践和实际调查,来自于对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第四,来自当时思想理论和科学发展所提供的新思想、理论、方法的启示借鉴。中小学教育家教育创造•只选其最典型的三项,因而统计为人次。•居第一位的是提出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目标,26人次;第二位是进行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创新,22人次;第三位是进行学校综合性改革实验,16人次;第四位是进行教育行政决策和区域教育改革,12人次;第五位的是创办学校,11人次;其他还有较单一的教育教学课程教材改革。(四)理论和实践结合•廖世承说:“治教育者,至少须具三种资格:(一)略谙教育原理,(二)确具实验精神,(三)有恒心。三者缺一,即不能收美满之效果。•阿莫拉什维利说:“学者自己应该掌握授课的技巧和方法。如果他不会授课,就要剥夺他写学术著作的权利。”他自己每天到学校上一至两节课,再去研究所工作。(五)成长过程和最佳年龄•教育家素质形成阶段,•初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的阶段,•教育家教育思想基本形成的阶段,这也是教育家创新的辉煌阶段,•教育家社会影响形成阶段。•陶行知(1891-1946)个案第一阶段,素质形成期,从1岁到26岁,先后受家教、塾馆教育,入崇一学堂、金陵大学文学系、伊利诺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优秀。获政治硕士和“学务总监资格”,立志教育,并受教育专业训练。第二阶段,创造准备期,从26岁到30岁,在南京高师工作,初步形成了教学合一,试验教育等思想,提出了生活教育的概念。第三阶段,创造期,从31岁至55岁。其间又经历几个阶段。从31岁至34岁推行平民教育,办晓庄是其顶峰,从35-39岁。35岁(1926年)发表《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我们的信条》等是其初步教育思想的形成的标志,然后照此去实施,创办晓庄师范。1928年(37岁)出版《中国教育改造》一书,蔡元培、冯玉祥、蒋介石先后到晓庄师范学校参观,说明已产生影响。办晓庄师范的周期仅5年,是由于国民党的查封而中断,此后又继续办工学团、育才学校、社会大学,是其创造的继续。第四阶段,教育思想产生影响期,可从37岁算起,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引起反响,此后他不断参加各种民主政治活动,发表演讲、出版著作、办刊物,影响很大,1946年逝世后,中共及各界给予很高评价。•《大教学论》40岁;《教育漫话》61岁;《普通教育学》30岁;《人是教育的对象》43-45岁;《教育学》(凯洛夫)46岁;《人的教育》44岁;《教育人类学》(蒙)43岁;《教育论》41岁;《德国教师培养指南》44岁;《教育诗》45-47岁;《学校与社会》40岁,《民主主义与教育》57岁;《爱弥尔》50岁。(36
本文标题:农村校长要有学、做教育家的意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62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