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家畜主要寄生蠕虫病及其防治
家畜蠕虫病学是研究寄生于畜禽的蠕虫及其引起疾病的科学。蠕虫病包括吸虫病、绦虫病、线虫病和刺头虫病。蠕虫(helminth或vermes)是具有三胚层的一类多细胞动物。虫体呈叶状、带状或线状等,两侧对称。缺体腔或假体腔。多寄生于动物消化道,肝,肺,肾,肌肉和血管等组织器官,所以又称“脏虫”。吸虫病——吸虫的通性:1、形态结构2、发育史3、分类。——肝片吸虫1、病原体形态构造2、发育史3、流行病学4、症状5、综合防治措施一、吸虫通性(一)吸虫的形态构造:吸虫多为雌雄同体,背腹扁平,呈叶状,少数为线状或圆柱状。大小不一,长度范围在0.1—75mm。体表光滑或有小刺、小棘等。虫体前端有口吸盘,腹面有腹吸盘,有的腹盘在后端,称为后吸盘,有的无腹吸盘。体表为角质层,里面为肌肉层,构成皮下肌肉囊,包囊着内部柔软组织,内脏器埋在柔软组织中。肝片吸虫虫姜片吸虫虫阔盘吸虫虫双腔吸虫1、消化系统:有口、咽、食道和左右分支的肠管.口孔位于口吸盘底部,其下为咽、食道和左右分支的肠管,肠管末端为盲端。食物残渣从口孔排出体外。2、神经系统:在食道部有神经环,由此向虫体各部发出神经干,末梢终止于各器官组织。3、排泄系统:毛细管、前后集合管、排泄总管,汇集到位于虫体后部的排泄囊。排泄囊开口于虫体末端的排泄孔。吸虫模式图4、生殖系统:雄性雄性生殖系统有两个(个别有两个以上)睾丸,各有一条输出管汇合成输精管,输精管后端膨大称为贮精囊,其外围绕有前列腺,末端接雄茎,开口于虫体腹面的雄性生殖孔。贮藏囊、前列腺和雄茎被包围在雄茎囊内。5、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卵膜、卵黄腺、子宫、受精囊、劳氏管和雌性生殖孔等组成。子官呈弯曲的管状,一端与卵膜相通,另一端开口于雄性生殖孔,其作用是接受精子和将成熟的虫卵排出。受精囊是贮藏精子的器官,与卵膜相通。劳氏管是与卵膜相通的小管,另一端开口于虫体背面,排出多余的卵黄物质,有时起阴道的作用。(二)吸虫的发育史吸虫在发育过程中均需中间宿主成虫虫卵胞蚴毛蚴雷蚴子胞蚴子雷蚴尾蚴外界中间宿主离开中间畜主雷蚴虫卵成虫成虫成虫囊蚴或后尾蚴囊蚴终末宿主终末宿主终末宿主补充宿主尾蚴(三)、吸虫的分类扁形动物门(一)吸虫纲1、单殖目2、盾殖目3、复殖目复殖目(1)片形科片形属(肝片吸虫→肝胆管)姜片属(姜片吸虫→十二指肠)。(2)歧腔科歧腔属(歧腔吸虫→肝胆管、胆囊)胰阔盘属(胰阔盘吸虫→胰管内)。(3)前后盘科前后盘属(前后盘吸虫→成虫寄生于瘤胃,有冲击生于真胃、小肠、胆管、胆囊)。(4)分体科分体属(分体吸虫→门静脉的小血管)。肝片形吸虫病一、肝片形吸虫病概述:肝片吸虫病是牛、羊最主要的寄生虫之一、是由肝片吸虫及大肝片吸虫寄生于牛、羊肝脏胆管起的疾病。其他哺乳动物和人也可感染、是危害养业及养羊业的重要寄生虫病。肝片吸虫俗称柳叶虫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胆管、肝脏中,引起性或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胆管炎,表现为消化机能营养机能障碍等方面的症状.肝片吸虫成虫二、片形吸虫病病原体:病原体为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虫体新鲜为棕红色,固定后为灰白色。羊常感染的为肝片形吸虫和大片形吸虫,呈扁平叶片形和长叶片形。分类:病原体系片型科、片型属的肝片吸虫和大肝片吸虫三、形态结构肝片吸虫体长20一35毫米,宽5—13毫米,片形吸虫、体长33—36毫米,宽5—12毫米。虫体前端呈圆锥状突起、其上有圆形深凹的口吸盘、突起基部骤然变宽,称之为肩,而后逐渐变窄。腹吸盘位于肩水平线中央。四、发育史:肝片吸虫发育需要两种中间宿主,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动物的胆管和肝脏内,牛羊鹿等反刍兽为终末宿主。幼虫寄生于淡水螺体内、营无性繁殖,淡水螺为中间宿主(椎实螺)。中间宿主发育过程:寄生于牛羊鹿等动物肝脏胆管和胆囊中的成虫,产生大量的虫卵,虫卵可随胆汁排入消化道并随粪便排出体外。卵在水中在适宜的条件下、PH5---7.5、温度15—30度水中、经10-25天、孵化为(出)毛蚴,毛蚴在水中游动,钻入到椎实螺体内(中间宿主),经30-50天、发育成胞蚴——雷蚴——尾蚴尾蚴从螺体逸出、离开螺体,尾蚴随处漂游,附着于水面或在水草上或植物的茎杆、叶的表面,发育(变成)囊蚴,牛、羊吞食含有囊蚴的水草而感染。囊蚴进入动物的消化道,在十二指肠内形成童虫脱囊而出。童虫可经以下三个途径到达最终寄生部位:1、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经肝包膜至肝实质,童虫再进入胆管.发育成成虫。2、穿透肠壁静脉、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进入胆管发育为成虫。3、幼虫可直接在十二指肠内通过胆管开口处进入胆管发育成成虫。囊蚴从感染到发育为成虫约需2—4个月成虫可在终末宿主体内生存3—5年。虫卵(温度25℃~26℃、氧气、水分及光线条件下11-12天)→毛幼(外界存活3~36h进入中间宿主进行无性繁殖)→胞幼→雷幼→尾幼(外界环境)→囊幼(进入终宿住体内进行有性繁殖)→成虫。五、流行病学:1、易感对象:吸虫病(成虫)寄生于动物和人的肝脏.胆管中引起的疾病。牛、羊等反刍兽,其次为骆驼、鹿、猪、马、驴、骡、兔等家畜及野生动物。人也可感染。2、传染源:病畜和带虫畜是重要的感染源,中间宿主淡水螺。3、传播途径:经消化道传入。繁殖力及抵抗力:片形吸虫的繁殖力较强,一条成虫每昼夜可产8000—13000个虫卵。细虫期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无性繁殖,一个毛蚴最后可以发育成数十至数百个尾蚴。虫卵对于燥抵抗力较差,在干燥便中停止发育,完全干燥时迅速死亡。在潮湿环境中可生存几个月。囊蚴抵抗力更强。在水及温草上可活3—5个月。地理分布:肝片形吸虫病在我国普遍流行;大片形吸虫病主要见于南方。季节动态:感染多在夏秋季节。病状:急性型是由幼虫引起的,多发生于绵羊和犊牛,见于秋末冬初。患者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有时腹泻。肝区扩大,触压和叩打有痛感。结膜由潮红黄染转为苍白黄染。迅速消瘦,经5--10天死亡,或转为慢性。慢性型病状:由成虫引起的,多发生于冬末和春季。表现为贫血逐渐加重,黏膜苍白,淋巴结肿大、水肿眼睑、颌下、胸下及腹下发生水肿,早晨明显,运动后减轻或消失。并逐渐严重,出现胸水和腹水现象。病畜消瘦,毛干易断,食欲消失。间歇性瘤胃臌气和前胃弛缓,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患病的母羊乳汁稀薄,怀孕母羊早产、流产,临死前出现下痢。肺部感染肝片吸虫病时出现咳嗽。经2—3个月死亡或隐性带虫3—5年。患病肝脏1.驱虫2消灭中间宿主3.动物饮水和饲草的卫生
本文标题:家畜主要寄生蠕虫病及其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572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