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L/O/G/O冉提纲过程、方法、注意事项、存在问题起源、形式、原则、常见问题及解决确定课题确定题目含义及重要性什么是选题?选题包括确定论文课题和论文题目–论文课题:简称为课题,指论文论点所寓居的具体的学术领域范畴,是论文的主攻方向,选择课题是战略性问题。–论文题目:简称为题目,即论文的总标题,是具体的文字表达形式,选择题目是战术性问题。1选题1.1选题的含义及内容1.2选题的重要性题定一半有学者曾说:“使治学工作更为有成效,乃是本世纪最大的管理任务。这就如同使体力劳动更为有成果,乃是上个世纪最大的管理任务一样。未获得丰硕成果而加以管理的治学工作,与不加管理的治学工作之间的差异,远远超过将科学管理引进体力劳动过程前后生产成果的巨大差异”。即对于学术论文写作人来说,在其着手工作前花一点时间考虑一下论文写作的管理问题,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确定课题Textinhere本学科领域的权威的建议和启示实践者提出的建议学术刊物、专著、公开发行的论文集等现实生活中与研究领域有关的事件权威人士及权威机构如:职业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学工作者以往论文的启示现时事件2.1课题的萌生源了解历史,研究现状发现热点和空白点常通过媒体、内部文件、口头输导的方式传播动态如:潘懋元、姜大源等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开拓质疑参辩补白12432.2课题的萌生2.2.1萌生方法兴奋点:本学科前沿本学科是新的、重大的、对全局发展有指导或启动意义的课题兴奋点:本学科领域传统的理论、概念、模式、方法上真理的相对性,需局部修正或取而代之兴奋点:本学科领域的空白处分别吸收争论各方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中的合理成分,经过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兴奋点:本学科正在讨论的热点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根据本学科基本理论和可能涉及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开发出新的知识,补缺空白经过调研,确定一种自己认为正确的论点,提出新的论据,用不同论证方法,使其更加严密,更加充实热点空白点亮点疑点角度不同,看法不同;见仁见智;自圆其说挖掘“处女地”,如:某课题为:中职某专业师资培养基地(无学校开设过的)如:借鉴别人文章中的出彩处;或反思别人的败笔处争议点难点萌生点2.2.2课题的萌生点可来源于研究者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或对文献的查阅,或对理论所做的思考。一般为较宽泛且初略的主题,笼统抽象对初定研究主题分解,罗列相关因素,再逐步缩小研究问题的范围,最后聚焦。常用的定义方法有3种:1)常用于自变量的条件描述法;2)常用于定义因变量的指标描述法;3)常用于定义因变量,即行为描述法。选题过程初期:选定初步的研究方向或范围聚焦研究问题对选定问题中的关键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2.3课题选定过程用于自变量的条件描述法定义:指通过陈述测量操作程序界定概念内容:包括对所解释对象的特征或可能产生的现象进行描述,对要达到某一结果的特定条件作出规定,以及指出用什么样的操作去引出什么样的状态等例子:关学生的智力可定义为学生《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wisccr)上的测量得分常用于定义因变量定义:即行为描述法。通过陈述测量结果界定概念内容:包括对所解释对象的动作特征进行描述,对可观测的行为结果进行描述等例子:将“旁观”界定为注视别人的活动达2-3分钟以上而自己未有参与的行为;“合作”则可定义为对别人的活动予以支持,并直接参与活动和成为其中一员的行为常用于定义因变量的指标描述法定义:通过陈述测量操作标准来界定概念内容:包括对所解释对象的测量手段、测量指标、判断标准作出规定,通常这些指标可进行量化处理例子:“青少年”一词可以界定为“年龄在7岁以上,18岁以下的人”2.3课题选定过程对选定问题中的关键概念加以操作化定义探究与体察思维策略批判性思维策略拓展延伸思维策略转换思维策略类比与移植思维策略2.4课题选定过程中所用思维策略思维策略逆向思维策略直面教育现象,在在对现象本身的思考中提出新的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聚类思维策略一种从已有事物、经验或课题等完全相反的角度进行思考的方式.如果已有的认识是由此及彼,那么逆向思维便是由彼及此研究者为探寻研究对象间的内在联系,把相关对象整合为一个研究类型加以研究,从而发现该整体类型的内在机理和外部功能的一种策略运用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选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思考,从而发现新的研究问题事实和经验(发现与现有结论或常规不一致甚至相左的地方,从而进行进一步研究);逻辑(对概念表述的科学性及相关概念的区分性进行推敲,对理论结构在逻辑上是否存在错误或混乱现象进行分析,由此产生新的研究问题)批判性思维策略对已有的结论、常规、习惯、行为方式等从相反的方向怀疑其合理性,寻找反驳的突破口,或是对习以为常的现象提出质疑,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2.4课题选定过程中所用思维策略定义判断依据定义研究者从原有结论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从不同的层面认识原有的研究对象,从而获取新的研究问题的思维策略2.4课题选定过程中所用思维策略转换思维策略与批判性思维策略的区别转换策略:不以否定原有结论为前提,而是摆脱以往的思维定势和已有知识的影响,另辟蹊径。人们对问题的认识不可能一下子达到全面、深入、完善,因此通过转换思维角度的方式提出研究问题的机会很多。向着研究较少、较为薄弱的方面转换,寻找研究的空白点或者是不甚清楚的环节分类(1)同一层次上作转换(2)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转换(3)研究视角置于事物与事物之间,或者是同一事物不同发展阶段之间的结合部,找盲点(4)通过比较的视角进行转换,分横向和纵向比较。横向:国家之间或国家内部地区之间的比较;不同类型间比较纵向:历史比较定义范例分类关键点特点是从对其他事物或学科的研究中得到启发,创建新的研究视角要善于在表面上看起来不甚相近的事物间找寻出相似之处,从而为思想搭建起桥梁过比两类事物间的异同,或借用其他学科领域中的原理、技术、方法等,以产生本学科研究中的新问题的一种思维策略.近年来借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等分类依据:思维的角度,分2类横向:①与其他学科研究对象作类比或是借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发现本学科研究的新问题;②则是面向实际生活,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提出教育科研课题纵向:对历史上前后出现的事件加以比对,或从历史事件中看出与当代现实事件的相关性以此得到启发,即以史为鉴,反思历史等2.4课题选定过程中所用思维策略类比与移植思维策略好的选题的特点须是可行的须是清晰的须是有意义的须是合乎伦理道德的须是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的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或独特性如何区分是否为好的选题的标准2.5好选题的特点可行性(feasible):具备实施并完成该研究所需的主客观条件清晰的(clear):即多数人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关键概念的含义没有异议有意义的(significant):即通过该研究能获得一些有用的成果或收效使得研究值得开展合乎伦理道德的(ethical):指所开展的研究将不会造成对参与者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也不会有害于参与者所生存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也要做到严格保密创新性或独特性:即研究问题要具有新的元素,或是具有某种与众不同的地方,亦或是有自己独特的一面2.5好选题的特点适合研究者的个人特点的:包括研究者的研究兴趣,对研究问题相关的社会领域的熟悉程度,与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程度,以及研究者所具有的资源、条件与该问题的要求相符合的程度选题存在的问题选题过敏选题过大选题过疏选题过暗选题过浅选题过难选题过时2.6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选题过激选题过小选题过早选题过酷5与后续研究工作相衔接1课题有研究的必要性2有开展研究的客观条件3有适宜的主观条件4潜在结果的匀称性6选择有利于资助或发表的课题2.7选题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必要性:有社会科学价值,有用的潜在结果的匀称性与后续工作相衔接客观条件:所需材料、论据、经费等满足选择有利于资助、易发表的课题注意事项2.7选题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主观:发挥个人所长,避开短处;选自己感兴趣且有话要说一个课题总会有一个潜在的结果,如用某实验去检验某假设,可能成立也有可能不符;假设与结果间有无必然联系。注意潜在结果的匀称性是指尽量选择那些研究结果总能符合学位论文创新需求的课题,即“旱涝保收”,可减少有劳无获的风险,也可避免研究人在研究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走入极端,背离科学原则。3确定题目论文题目:简称为题目,即论文的总标题,是具体的文字表达形式,选择题目是战术性问题。3.1论文题目的定义魏晋题目初始于人物品评,品评是指品评这个人的长相、气质、姿态等,把人物作为审美的对象来研究。品评人物在当时就被称为题目,题目某个人就是指用最简短的几个字把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特长给概括出来。之前诗文和著作都没有题目。如:《尚书》、《诗经》、《史记》本无名,后有人取名为《太史公书》,再后来称《史记》3.2题目的起源当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题目的,必须有相当的程度,请当时的名人取个题目。如:诸葛亮---题目为“卧龙”,庞统----“凤雏”,曹操请中正给他个题目,却被说他不配有题目,后来等到他打下半个江山时,才有个题目,即“乱世奸雄,治世能臣”。从此之后写诗写文便开始有题目了。题目是论文的眼睛,“眼前一亮”,可加副标题。简明扼要,语言锤炼,语法规则。忌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但也非可以追求另类,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出新,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大小与文章内容、篇幅相称,忌题大文小,如:《素质教育漫谈》过大。过小导致文章不深刻,蜻蜓点水;过长往往写不出来或知识储备不够新简奇般配3.3好的题目的特点价值原则3.4确定题目的几个原则创新原则量力原则限定性原则不精练5大要素:研究范围、内容、目的、对象、方法语言不规范加强知识储备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不新颖3.5题目拟定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掌握题目的核心掌握题目的特点最大的特点:新1)努力学习;2)做到“三多”:多读(范文),多练,多改;3)规范语言,简明扼要。总而言之,选题不宜过大,过宽,最好是取某个小问题或一个问题的某个侧面来写,摆事实,说清道理,启发受益。题目要新颖、具体不宜宽泛、规范,突出亮点,简练、准确,用简练、具体、准确的词来概括文章的内容。多使用偏正短语,多用肯定句,也可使用疑问句来吸引读者眼球。如:文革时有篇文章讲述一个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干了很多好事,文章的题为《壮志凌云》,当然不妥,后改为《根深页茂》,还是不太好,后改为《一个知识青年扎根农村的故事》。浮躁是做学问的大忌,需沉下心来,认真研究方能成大事!L/O/G/O!
本文标题:如何确定选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03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