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信息化促进农村社会发展柳州农村信息化论坛、中小城市信息化论坛方瑜一、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概念•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覆盖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农业信息化与农村信息化是一个整体:各有侧重,又互不可分•农业信息化主要是农业产业的信息化——经济层面——推进现代农业•农村信息化主要是农村地域的信息化——社会层面——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当前趋向:从注重形式到注重内容,从注重投入到注重运行,从注重政绩到注重效果。二、农业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现代农业六个内涵:现代的物质条件,现代的科学技术,现代的产业体系,现代的经营形式,现代的发展理念,培养新型农民。•中国国情:小农户分散经营、自然经济。靠原始积累发展到现代农业过程缓慢,需要借助外力,建立社会化的支撑服务体系。•现代农业的过程根本在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现代产业体系既包含农业生产的组织体系,也包括对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支撑体系。有了现代组织形式,才会有现代生产方式,现代流通、资源合理利用和满足现代消费才会有可能。•农业信息化不仅是装备网络、计算机和推广应用系统,而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要凭借信息化手段,打通农业产业链条,联结分散经营的农户,更有效地组织农业生产。•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支撑体系之一,信息化为农业提供了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是实现科技入户重要渠道,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环节;有利于构建现代的经营模式,解决分散的农户经营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信息化有利于运用现代发展理念,发挥农业的多种功能,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当前切入点: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切入,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化,提供普遍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深入扩展点: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大市场对接。在农民致富和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逐渐完成组织形式、流通形式的转变。•长期着眼点:现代发展理念、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农业产前信息化•政策帮扶:加强党和国家农业政策信息的传播,为农民实施有效的政策帮扶。•市场导向:加强国家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系统的建设和应用,注重市场与价格信息的采集、汇聚、整合和开发,强化市场预测和决策支持功能,•生产资料服务:加强农资产品审批信息及产品信息的公开,方便农民选购、验证和投诉。2、农业产中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过程,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控性,促进节本增效•农业实用技术信息服务•提升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预测预报、农田气象服务、产品追溯管理等重要环节的效能。•提高对重大自然灾害、动植物疫情等的信息支撑水平,增强农业生产的防灾、救灾、减灾能力。3、农业产后和流通信息化•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农产品加工储运信息化•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对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等关键环节质量安全检测的数字化管理•农村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订单农业等4、农民和农村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信息化•农业电视频道•农广校远程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农村信息化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农村信息化切入点: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产品服务。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促进劳动就业、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应急管理和党建工作等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村村通电话、通网络、通广播电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和服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工养老保险•推进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农村信息化工作要把握体制机制创新。处理好政府、企业、农民各主体间的关系。•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企业、中介机构、科研单位、社团组织多方参与,依托农村大户、经纪人、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调动和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增强农村信息化工作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注重建全公益性机制,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农民分散的组织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强烈的依赖性,面对普遍的、共性的、非特定受众的信息需求,不可能长期由某一部分企业来承担,这样做既不公平也不可能长久,必须作为公共产品采取公益服务的模式予以解决和满足。•开展公益信息服务,既是政府部门的职能和义务,也是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客观要求。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力度、完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改善农村信息化条件,制定相应的财政供给制度。•综合运用市场机制包括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和鼓励企业和社会的参与。•所谓的“市场化运作”指的是按市场规律办事。•开展农村信息增值服务,既是满足农村日趋复杂细化的信息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培育发展农村信息服务业的必由之路。•在具体工作中,还应妥善处理公益服务与增值服务的辩证关系,准确划分个性定制化信息需求与共性普遍化信息需求,合理界定政府职能与市场行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公益服务是增值服务的基础和前提,增值服务是公益服务的派生和延伸。2、工作体系•中央指导、省地推进、县镇主抓、服务到村、实惠到户•中央指导就是要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制定战略目标和进行政策支持,提供全局性的公共产品服务;•省地推进,就是要充分发挥省级和地级市政府的事权、财权和组织力,协调本省(市)涉农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进;•主抓靠县,就是要充分发挥县(市)承上启下、联结城乡的枢纽作用,主要依靠他们引导外部力量,整合内部资源,协调县级各部门提供公共信息服务,指导监督乡镇综合信息服务站开展工作;•服务到村,实惠到户,就是要通过乡镇信息服务站,通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村中介组织、农村经营大户、村农民信息员等信息延伸体,直接向农民传递信息。为农户提供服务,确保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3、坚持统筹规划、资源整合•立足顶层设计,理顺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分工,强化组织协调,突出科学规划。以集约、整合为导向,鼓励资源共享和业务融合。•整合利用信息传播渠道:促进业务融合和获取手段多样化,鼓励一网络多业务,一终端多服务,一种业务多方式进入。•全面启用“12316”全国农业公益服务电话号码。整合涉农呼叫中心和互联网门户网站。•集约建设涉农信息综合平台:融合现有部门为农服务系统功能,综合考虑上下级间涉农信息流的贯通。在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集中部署,实现平台上置,服务下延。•按需求有组织地开发农业服务信息资源:提倡以农业热线为需求收集平台,面向对象和问题整理加工信息。建立农业服务信息内容开发财政专项,按照规划,分类以政府采购形式向社会征集和购买服务,所整理的信息内容应仿效文化共享工程,作为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免费向基层信息服务站提供。•整合信息服务场所和设施,乡镇和村的信息服务站(点)实现一站多能•目前主要是担负农业技术服务、农村党员远程教育、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体验中心、万村千乡农资连锁店。•进一步可以考虑发展为便民服务中心,支持电子政务代理服务、科技普及、教育培训、文化生活、医疗健康、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
本文标题: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