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富民优先与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调整
1富民优先与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调整范从来南京大学商学院fancl@nju.edu.cn2一、问题的提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3一、问题的提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浙江富而不强江苏强而不富”。人均GDP:苏南地区在1992年(苏、锡)和1993年(常)就达到人均1000美元;温州直到1997年才达到1034美元。2004年,苏州的人均GDP水平为7006美元,无锡为6349美元,常州为3811美元,而温州仅为2277美元。2004年,温州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为17727元,而苏州为14451元,无锡为13588元,常州仅为12868元最大差距接近5000元,最小的也有3000多元。4一、问题的提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江苏、浙江如此,中国也如此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日本1999年分配率为54.18%,美国2000年分配率为58.31%,德国2000年分配率为53.84%,英国2000年分配率为55.27%。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宋晓梧指出,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这一比重虽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5一、问题的提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2003地区工资/GDP(工资+福利)/GDP北京30.00%39.00%西藏21.03%27.34%甘肃17.70%23.01%新疆17.66%22.95%青海16.27%21.16%贵州15.43%20.06%天津13.29%17.28%云南12.78%16.61%内蒙古12.66%1***6%上海12.30%15.99%南京大学小百合经济学版黑龙江12.09%15.71%重庆11.29%14.67%广西11.16%14.51%广东11.12%14.46%四川11.08%14.40%河南10.22%13.29%湖北9.63%12.52%安徽9.09%11.81%浙江8.35%10.86%河北7.72%10.04%山东7.68%9.98%江苏7.36%9.57%6工资总额GDP分配率200420052004200520042005北京1315.11520.14283.316886.3130.70%22.07%江苏1050.31252.115403.16518305.666.82%6.84%浙江1003.11298.41124313437.858.92%9.66%湖南513.2591.55612.266511.349.14%9.08%全国16,90019,790136,584183,95612.37%10.76%7一、问题的提出:苏南模式与温州模式这种现象是不是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这种现象对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会产生那些影响?“浙江富而不强江苏强而不富”在经济总量上,江苏占有优势;但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上,江浙两省已由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平起平坐”,发展到目前浙江领先于江苏。钱明霞:“常州与温州民营企业家的比较研究”,《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过去,温州的经济基础较之常州要薄弱得多,但其后来的发展速度却要快于常州。以至于在本世纪初,温州的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226.4亿元,超过常州325亿元,而且经济发展的活力又大大强于常州经济。8二、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的国际比较我们根据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对全球60个国家自1965年至2000年的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状况进行了分析我们将60个国家分为高收入国家、上中等收入国家、下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四组,然后将各国的经济发展分为1965-1980年、1980-1990年和1990-2000年四个阶段进行对比分析。分组标准:2001年GNI在745美元以下的为低收入国家,746-2975美元的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76-9205美元的为上中等收入国家,9206美元以上的为高收入国家或地区。中国2005为1740美元(经济研究0702)9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的国际比较比较组别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所差百分点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1965-19801980-19901990-20001965-19801980-19901990-2000高收入组-0.7-1.77+0.3784%44%113%上中等收入组-2.97-3.85+1.552%-133%下中等收入组-2.8-3.93+0.8448%-128%低收入组-4.26-0.77-0.96-49%16%10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增长的国际比较结论(1)在不同时间段内,各国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均表现出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偏差越小的趋势;(2)除低收入国家外,大部分国家在近期的经济发展阶段,其收入增长率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而且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上中等收入国家,其收入增长率超过经济增长率的比率也是最高的,收入增长率是经济增长率的133%;(3)收入增长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接近经济增长率,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从低收入进入下中等收入水平),收入增长超过经济增长率,平均超过率达25%(这是前三组的平均值)。111978-2005中国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比较表(%)年份GD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97811.7--19807.812.716.6198513.51.57.819903.88.41.8199510.54.95.319969.63.99.019978.83.44.619987.85.84.319997.19.33.820008.06.42.120017.38.54.220028.013.44.820039.39.04.3分阶段算术平均增长率1978-19909.207.538.731990-20007.946.014.412000-20038.159.333.85200410.111.2122005200610.210.711.412.110.910.2121978-1990,1990-2000年所有收入的增长均低于经济增长;2000年至200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偏差为—4.3百分点,和低收入国家1965-1980年的水平相当;2000年至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超过GDP的增长率,但超过率仅为14%,比25%的平均超过率低了近一半之多。中国的收入与增长13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收入偏差对经济持续增长的威胁:经济增长促进机制总需求=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净出口需求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经济增长的促进机制可分为消费促进机制和投资促进机制。14各因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8.7926.494.7390.3831.49-21.8773.1626.97-0.1346.7653.62-0.3841.652.066.3434.1166.68-0.7941.4654.224.3229.2946.4624.24-20%0%20%40%60%80%100%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消费投资净出口15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一国消费占GDP的比重是由人均收入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收入偏差必然导致经济增长主要是投资促进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12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04年固定资本形成对GDP的贡献率仍然达到48.1%,而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则为37.8%;刘伟:消费需求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0%,国际一般水平为80%(经济研究0702)1617收入偏差的效应:早期消费不足论西斯蒙第:收人不足消费不足生产过剩。马尔萨斯:过快的资本积累生产的迅速增长有效需求的相对不足商品的普遍过剩。18收入偏差的效应:近代消费不足论哈伯勒在《繁荣与萧条)中,指出:1、购买力在某种方式下从经济体系消逝,资金被贮藏起来,不能再转化为收入和消费需求。这样,“消费不足”等同于“通货紧缩”。2、在扩张阶段,工资没有足够迅速的增长,其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物价的上涨,形成强制储蓄。而企业家从中获得超额利润,刺激了投资,引起信用膨胀.中国正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保持较高的投资率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过高的投资率会产生一系列问题191、投资增长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固定资产投资已经连续40多个月过热刘伟0702经济研究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回落2个百分点,但新开工项目1-11月增长3.7,回落24.4.这说明,投资下降主要原因是新开工项目清理和土地调控,是行政性的,具有不稳定性。201、投资增长超出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2004年中国GDP总量占全世界总量的4.4%,但消费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水泥分别占世界消费总量的7.4%、31%、30%、27%、25%和40%;21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2、消费是最终需求,缺乏相应的消费来实现产品的价值,有可能形成生产能力过剩;商务部,《600种主要消费品中7成供过于求》,新华网,2006年2月13日:600种主要消费品,430种供过于求(71.7),平衡的170种(28.3),供不应求的没有;生产资料:69种供过于求(23),平衡的218种(72.7),供不应求的13种(4.3);22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3、投资回报减少。投资持续增长,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成本上升。即,一方面煤电油运全面紧张,另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却导致了工业消费品价格持续下降,下游行业生产和经营的市场环境持续恶化。2006年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5%,2003年CPI上涨0.7%,2004年CPI上涨3.9%,2005年CPI上涨1.8%固定资产投资品价格上升幅度2003年为4.8%,2004年为11.4%,2005年为8.3%(刘伟经济研究0702)23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4、投资过快挤压消费需求现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每增长一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增长的速度减少0.56%。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如果增速超过23%,再向上增长,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消费需求将减少0.8%。假如中国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达到30%再增加1%的话,消费需求将会出现负增长。(刘伟)24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5、收入偏差,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化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新三座大山据统计,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没有基本养老保险,85%以上的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险。居民储蓄率:46%而7个最发达的西方国家平均的人均储蓄率只有6.4%。社会保障与自我保障收入政策25三、中国经济增长:投资促进向消费促进的转变结论当经济增长已经越过低收入阶段后,消费促进型的经济增长更适应于中国这样一个连续多年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大国。“富民优先”是我国在经济发展新阶段,应该实施的新的经济增长战略。26四、如何实现“富民优先”1、收入功能的重新定位:是目标,也是增长的源泉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传统的收入分配政策把收入仅仅看成是一种利益的瓜分,没有把收入分配看成是发展的目标,更没有把收入增长看成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源泉。收入不仅仅是成本,是人力资源的价格,是激励机制的源泉27四、如何实现“富民优先”2、调整工资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生存工资理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描述的理论,更多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一个现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边际生产率工资理论”20世纪中期的“劳资谈判工资理论”现在,分享工资理论已经成为主流的工资理论。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分享企业发展的好处,已经成为劳资双方的共识。282、调整工资理论在中国,很多人对工资的认识更多的还停留在残酷的“生存工资”阶段。最低工资制度:《劳动法》第48条明
本文标题:富民优先与中国经济增长战略的调整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41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