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通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通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IntroductiontoUndergraduateProgram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学时:8课程学分:0.5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课程性质:专业通识类必修课通识导论是高等院校物理学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其目的在于贯彻落实“通识为基”的原则。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了解本科师范物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的“四成”教育、相关考试简介和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明确方向,提高学习效果。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大学的理念与精神(1)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简介(发展概况;机构设置;学科建设;师资状况;教学科研;办学成果)(2)大学的理念与精神(3)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第二章“四成”教育1快乐成长(1)在校安全(2)健康愉快(3)互助和谐2健康成人(1)孝敬父母、热爱家乡(2)严于律己、宽以待人(3)言行文明、良好习惯3砺志成才(1)确立目标(2)储备知识(3)提高能力4走向成功第三章考试简介1、英语四级考试简介2、英语六级考试简介3、计算机二级考试简介4、普通话考试简介第四章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1、网上登陆2、网上报名3、网上选课4、网上查询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讲授学时第一章大学的理念与精神2第二章“四成”教育2第三章考试简介2第四章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2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五、教学参书文献1、《2008版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高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大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3。3、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制定:通识导论课程组执笔人:江贵生审定人:张杰制定时间:2008年7月10日《工程制图与CAD》课程教学大纲(EngineeringDrawingAndCAD)适用专业:电子信息课程学时:51课程学分:3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科类本科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的基本规定,掌握正投影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初步能力;了解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课程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立体的投影,组合体的视图及尺寸注法,轴测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计算机绘图等。1.制图的基本知识了解本课程的地位、性质、任务,学习制图标准的相关规定掌握平面图形的画法和尺寸注法2.点、直线和平面投影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理解直线与平面投影的相对位置关系掌握点、直线、平面投影的画法3.立体的投影掌握平面及曲面立体(底面平行于投影面的直棱柱、正棱锥)和回转体(轴线垂直于投影面的圆柱、锥和球)的投影特性和作图方法掌握在立体表面上作点、作线的方法掌握平面与立体的截交线的作图方法(截平面只限于特殊位置)。理解两回转体(圆柱、圆锥和球)相贯线的作图方法(限于两回转体的轴线正交,且分别垂直于投影面)。4.轴测投影图掌握正等测和斜二测图的画法5.组合体理解三视图的形成与规律掌握组合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方法了解读组合体视图的方法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理解剖视图、断面图、局部放大图、简化画法7.计算机绘图掌握计算机绘图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AutoCAD进行计算机绘图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1制图的基本知识62点、直线和平面投影83立体的投影94轴测投影图65组合体106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67计算机绘图6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以实践教学为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使用挂图、模型、3D图形等教学手段,给学生以感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五、考核方式1.本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和上机考试结合2.学生总评成绩的考核包括三部分内容:平时作业成绩占20%,计算机绘图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50%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参考教材:周霭明、缪临平、顾文逵主编,机械制图,同济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朱冬梅、胥北澜主编,机械制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周霭明、缪临平、顾文逵主编,机械制图习题集,同济大学出版社徐炳松、宫冶平主编,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上下册)何铭新、钱可强主编,机械制图(非机械类各专业用,第四版)卢俊明编著,投影制图(画图与读图方法)制定:自动化教研室执笔人:唐飞审定人:江善和制定时间:二零零九年六月《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大纲(CollegePhysics)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以及各理工科本专科专业课程学时:理论:51×2课程学分:6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理科外系科各类专业的公共课,目的是讲授普通物理学的基础课程知识,任务是在高等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经典物理以及近代物理理论素养。二、课程的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学期主要教学内容《物理学》绪论(了解)第一章质点运动学1.质点运动的描述(理解)2.加速度为恒矢量时的质点运动(理解)3.圆周运动(理解)4.相对运动(理解)5.第一章习题课(掌握)第二章牛顿定律1.牛顿定律(理解)2.物理量的单位和量纲(了解)3.几种常见的力(理解)4.惯性参考系(了解)5.力学相对性原理(了解)6.牛顿定律的应用举例(掌握)7.第二章习题课(掌握)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1.质点和质点系的动量定理(理解)2.动量守恒定律(掌握)3.动能定理(掌握)4.保守力与非保守力(理解)5.势能(理解)6.功能原理(理解)7.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8.完全弹性碰撞(理解)9.完全非弹性碰撞(理解)10.能量守恒定律(掌握)11.第三章习题课(掌握)第四章刚体的转动1.刚体的定轴转动(了解)2.力矩(理解)3.转动定律(掌握)4.转动惯量(理解)5.角动量(理解)6.角动量守恒定律(掌握)7.力矩作功(理解)8.刚体绕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理解)9.经典力学的成就和局限性(了解)10.第四章习题课(掌握)第五章静电场1.电荷的量子化(了解)2.电荷守恒定律(理解)3.库仑定律(掌握)4.电场强度(理解)5.电场强度通量(理解)6.高斯定理(理解)7.静电场的环路定理(理解)8.电势(理解)9.电场强度与电势梯度(理解)10.静电场中的电偶极子(了解)11.第五章习题课(掌握)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1.静电场中的导体(了解)2.电容(了解)3.电容器(理解)4.静电场中的电介质(了解)5.电位移(了解)6.有电介质时的高斯定理(理解)7.静电场的能量(理解)8.能量密度(理解)9.第六章习题课(掌握)第七章恒定磁场1.电流(了解)2.电流密度(理解)3.电阻率(了解)4.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理解)5.电源(了解)6.电动势(理解)7.全电路欧姆定律(理解)8.磁场(了解)9.磁感应强度(理解)10.毕奥—萨伐尔定律(掌握)11.磁通量(理解)12.磁场的高斯定理(理解)13.安培环路定理(掌握)14.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理解)15.载流导线在磁场中所受的力(理解)16.磁场对载流线圈的作用(了解)17.磁介质(了解)18.磁化强度(理解)19.磁介质中的安培环路定理(理解)20.铁磁质(了解)21.第七章习题课(掌握)第八章电磁感应电磁场1.电磁感应定律(理解)2.动生电动势和感生电动势(理解)3.自感和互感(了解)4.磁场的能量(理解)5.磁场能量密度(理解)6.位移电流(理解)7.电磁场基本方程的积分形式(理解)8.第八章习题课(掌握)第一学期总复习课(掌握)第二学期主要教学内容第九章振动1.简谐运动(了解)2.简谐运动中的振幅(了解)3.周期(了解)4.频率(了解)5.相位(理解)6.旋转矢量(理解)7.单摆(了解)8.复摆(理解)9.简谐运动的能量(理解)10.简谐运动的合成(理解)11.阻尼振动(了解)12.受迫振动(了解)13.共振(了解)14.第九章习题课(掌握)第十章波动1.机械波的几个概念(了解)2.平面简谐波的波函数(理解)3.波的能量(了解)4.惠更斯原理(理解)5.波的衍射、反射和折射(了解)6.波的干涉(了解)7.驻波(理解)8.声波(了解)9.超声波(了解)10.次声波(了解)11.多普勒效应(理解)12.第十章习题课(掌握)第十一章光学1.相干光(理解)2.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理解)3.双镜(了解)4.劳埃德镜(了解)5.光程(了解)6.薄膜干涉(理解)7.劈尖(理解)8.牛顿环(理解)9.迈克耳孙干涉仪(了解)10.时间的相干性(了解)11.光的衍射(了解)12.单缝衍射(理解)13.圆孔衍射(理解)14.衍射光栅(理解)15.X射线的衍射(了解)16.光的偏振性(了解)17.马吕斯定律(理解)18.反射光和折射光的偏振(了解)19.双折射(了解)20.偏振棱镜(了解)21.旋光现象(了解)22.第十一章习题课(掌握)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1.物质的微观模型(了解)2.统计规律性(了解)3.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理解)4.理想气体分子的平均平动动能与温度的关系(理解)5.能量均分定理(理解)6.理想气体内能(理解)7.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律(理解)8.分子平均碰撞次数(理解)9.平均自由程(理解)10.气体的迁移现象(了解)1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理解)12.第十二章习题课(掌握)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1.气体物态参量(了解)2.平衡态(了解)3.理想气体物态方程(理解)4.准静态过程(了解)5.功(理解)6.热量(理解)7.内能(理解)8.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9.理想气体的等体过程和等压过程(理解)10.摩尔热容(了解)11.理想气体的等温过程(理解)12.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掌握)13.循环过程(理解)14.卡诺循环(掌握)1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理解)16.卡诺定理(理解)17.熵(理解)18.熵增加原理(理解)19.第十三章习题课(掌握)第十四章相对论1.伽利略变换式(了解)2.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了解)3.迈克耳孙—莫雷实验(了解)4.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理解)5.洛仑兹变换式(掌握)6.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理解)7.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理解)8.第十四章习题课(掌握)第十五章量子物理1.黑体辐射(了解)2.普朗克能量子假设(理解)3.光电效应(掌握)4.光的波粒二象性(理解)5.康普顿效应(理解)6.氢原子的玻尔理论(理解)7.德布罗意波(理解)8.实物粒子的二象性(了解)9.不确定关系(了解)10.量子力学简介(了解)11.第十五章习题课(掌握)第二学期总复习课(掌握)三、学时分配章节教学内容课程时数分配第一章质点运动学经典力学4课时第二章牛顿定律经典力学4课时第三章动量守恒定律经典力学6课时第四章刚体的转动经典力学6课时第五章静电场经典电磁学8课时第六章静电场中的导体与电介质经典电磁学4课时第七章恒定磁场经典电磁学10课时第八章电磁感应电磁场经典电磁学8课时第九章振动振动和波6课时第十章波动振动和波8课时第十一章光学物理光学12课时第十二章气体动理论经典热学6课时第十三章热力学基础经典热学8课时第十四章相对论近代物理4课时第十五章量子物理近代物理6课时总复习课2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说明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配以课堂演示实验法,提问法,双语教学法等。教学手段以传统教学手段为主,配以投影胶片,多媒体课件,放映教学录象片等。五、考核方式本课程学习结束时,考核方式:考试;具体形式:闭卷。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教材:《物理学》(第五版)上、下册,马文蔚改编,2006年4月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目:[1]RaymondA.Serway,JamesMadisonUniversity.PhysicsForScientists&Engineers.SaundersCollegePublishing.1990.[2]HughD.Young,Carnegie-MellonUniversity.UniversityPhy
本文标题:《通识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48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