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教育传播学的复习课件
名词解释1、传播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和影响的过称;时时有传播,处处有传播。2、教育传播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送给特定的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3、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4、先行组织者(P24)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要学的新内容加以定向与引导,以便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这些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5、信息的定义(P52)信息是指消息、情况和知识。(日常生活中)信息是关于事物运动状态与规律的表征(哲学上☆)。在信息论上,信息被定义为减少或消除一种情况不确定性的东西。(信息论上)6、把关人(P114)“把关人”(Gatekeeper)——在教育传播过程中负责搜集、处理、加工与传递信息的传播者。把关人就是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把关人就是信息传递线路上有权决定让哪些信息通过的人。把关人控制着信息的流量、流向,影响着对信息的理解。7、教育传播环境(P138)是指围绕教育传播活动四周的一切事物,是教育传播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8、编码:在发送端将信息转换为可以发送的信号,这一过程我们称为“编码”;9、译码:在接收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为信息意义则称为“译码”。10、教育传播模式: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它是对教育传播现象的概括和简明表述,是对教育传播过程的各要素的构成方式与关系的简化形式,它反映了教育传播现象的主要的、本质的特征。11、课堂教学设计(补充)是运用系统方法,在全面考察课堂教学传播系统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资源,选择教学策略,制定教学方案,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12、自学传播(补充):自学就是学习者独立进行学习活动。填空题1、传播的类型传播一般可分为四大类:自然的传播、动物的传播、人的传播、机器的传播。人的传播又可分为两类:人的内在传播、人对人的传播。☆人对人的传播主要有四种类型:人际传播(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2、传播的功能:沟通、协调、教育、娱乐。传播模式的功能:组合功能、启发功能、推断功能、测量功能;3、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1)明确的目的性;教育传播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一种传播活动。(2)内容的严格规定性;教育传播的内容是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选定的。(3)受者的特定性;教育传播有特定的对象,大学教材,不能作为中学的课本。(4)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在教育传播中,教育者既可以用口语和姿态作媒体,又可以用板书、模型、幻灯、电视等作媒体;既可以是面对面的传播,又可以是远距离的传播。1、有限效果论(20世纪40年代)传播的效果是大众传媒和种种社会和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1)布鲁姆关于大众传媒对儿童和年轻人的影响的研究2)霍夫兰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采用电影和其他媒介进行新兵教育的效果研究3)拉扎斯菲尔德关于大众传媒在美国总统竞选中的效果研究。4)克拉珀于1960年出版的著作《大众传播的效力》被公认为是对大众传播媒体有限效果论的有代表性的总结。2、使用与满足论(20世纪初40年代)传播媒体的小够部分是由受众怎样使用媒体决定的——使用媒体的需要是什么?布卢姆勒和卡茨概括了使用大众传播媒体的五大需要。3、创新推广理论(20世纪初50年代开始形成)罗杰斯在他的著作《创新推广》中提出了一个新的“采用新事物的五阶段论”4、文化规范理论(20世纪初40年代)1)理论创造者——梅尔文•德弗勒2)乔治•格伯纳关于观看电视的研究给德弗勒的理论提供支持。4、强效果论(20世纪初70年代)大众传播媒体能产生强大的影响,但必须根据传播理论的原则去指导节目的制作和运用1)麦戈比和法夸尔利用大众传播减少心脏病例的试验。2)德国传播学者纽曼在其著作《重归大众传播的强效力论》中提出一个强效力论的模式。5、教育传播的四大要素: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受教育者。6、教育传播系统四要素之间的关系:各种关系都有三种情况:(1).关系的类型:是对抗关系还是和谐关系?(2).关系的程度:亲密、一般或者疏远是程度上的差异。(3).在不同的情景中,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也不同。教育者受教育者(师生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学媒体的关系(人机关系)、受教育者与教学信息的关系。7、教育传播的演进:4个阶段: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网络阶段;3个阶段为:口语阶段、文字阶段、电子阶段;9、“士”字型知识结构:“士”字下面一横表示一般基础知识;上面一横表示专业基础知识,中间一竖表示专业知识。10、教育传播学的性质: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11、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1)信息海洋的导航者(2)情境观察的引导者(3)问题的设计者(4)协作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辅导者;12、模式的表示(1)语词的形式;(2)图解的形式;(3)数学的形式13、信息的本质:(1)揭示了信息的普遍性。(2)揭示了信息的重要性。(3)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依赖性。(4)揭示了信息对物质、能量的独立性。(5)信息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14、信息体:自然物信息体、机器信息体、人类信息体。15、信息的四种形态:自然信息、机器信息人类感知信息、人类思维信息.感知信息有两个层次:感觉信息、感知信息。16、教育信息的特性:科学性、目的性、系统性、共享性、多样性。17、现代教育学之父(P69)——索绪尔是近代最早对符号进行分类的学者,他将符号分成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18、语言特性:(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2)语言具有多层次的结构(3)语言是线性的(4)语言的社会性19、教育传播通道中的干扰:(1)来自信源的干扰;(2)来自编码的干扰;(3)来自信道的干扰;(4)来自译码的干扰。20、戴尔经验之塔:(由下至上)(1)做的经验:①有直接目的的经验②设计的经验③参与演戏(2)观察的经验:①观摩示范②野外旅行③电视④电影⑤广播、录音照片、幻灯;(3)抽象的经验:①视觉符号②言语符号21、教师的性格特征:理智型教师、意志型教师、情感型教师、组织型教师。22、对教育传播影响较直接的环境因素:校园环境、教室环境、社会信息、人际关系、校园班风、电、光、声、色、空气、温度23、人际关系有三种(P141):协作学习、同沉同浮;竞争学习,你沉我浮;个别学习,沉浮无关。24、地球村是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鲁汉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中首先提出这个概念;全球化是1969年布热津斯基在《两代人之间的美国》中正式提出来的。25教育传播媒体的功用: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学习。26、系统可以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还可以分为实体系统和意识系统。27、课堂教学传播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三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传播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传播模式。28、远距离教育传播的类型主要有:印刷教育、广播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29、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教书育人。30、自学成功的两大要素:科学用脑和珍惜时间。31、非语言符号主要包括:动作性符号、音响符号、图像符号和目视符号。32、教育传播系统按涉及的范围划分有三种:学校传播系统、社会传播系统和家庭传播系统。简答题1、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同相同点:两者都是人的传播活动,都是以信息传递为核心。不同点:(1)大众传播的目的,主要是通报消息、提供娱乐、宣传教育。教育传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公民,造就优秀人才。(2)大众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成年人为主体的一般大众。教育传播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的年轻一代。(3)大众传播的传播者,主要是报刊、电台、电视台的编辑、记者和影视片的编制者。教育传播的传者,主要是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材编制者。(4)大众传播主要是一种间接地传播,是传者通过媒体向广大公众进行传播。教育传播既可以是通过媒体的间接的传播,又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的传播。(5)大众传播中的反馈过程,迂回缓慢,具有更多的单向传播的特点。教育传播能较快地收到反馈信息,具有更多的双向交流特点。(6)大众传播中,信息的选择,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在教育传播中,信息选择,有严格的规定性,要求高度的科学性。2、互联网引发的教育传播的变革:(1)教育传播观念的变革;从主要满足教育者需要走向主要满足学习者需要的教育传播价值观;(2)教育传播要素的变革;教育传播系统的四大要素都发生了质的变化:教育者由把关人变成引导者;教育信息由模拟信息变成数字信息;教育媒体由单向交流媒体变成双向、多向交流媒体;受教育者由被动变成主动。(3)教育传播方式的变革;教育传播方式由一对或一对多的传播方式变成多对多的网络传播方式。3、香农韦弗模式从信息源中选出准备传播出去的信息,然后,这一信息经过编码器转换为符号与信号,信号通过一定的信道传达出去。在接收端,接收到的信息之后,经过译码器转换成符号并解释为信息的意义,最后为信宿所接受利用。受传者收到信息之后,必然在生理、心理上产生反应,并通过各种形式给传播者反馈信息。另外,在传播过程中还存在有干扰信号,干扰信号可以影响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等部分,这里为了简化,只集中表示对信道的干扰。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干扰反馈4.画出并解释拉斯韦尔传播模式“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是线性模式,即信息的流动是直线的、单向的。该模式把人类传播活动明确概括为由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大创举,为后来研究大众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谁(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何种渠道(媒介)对谁(受众)取得什么效果(效果)5.教育传播模式的定义及构建原则:定义:是再现教育传播现实的一种理论性的简化形式。1)科学性原则2)现实性原则3)简明性原则4)操作性原则5)创见性原则6(简答)如何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1)让校园充满信息,是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畅通的首要条件,包括有来自实物、媒体网络等多种多样的信息。2)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学校教育信息化,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教育传播通道是否畅通,作为接收端的学生,是否有能力去接收来自各种通道的信息也是一个关键要素。通过各种因素的配合,保持教育传播通道的畅通,使学习者在最少的时间内去获取更多的知识,获取最佳的教育传播效果。7简答麦克鲁汉媒体观的内容,并加以评析1)媒体是人体的延伸。2)媒体就是信息。3)媒体冷、热之分4)媒体是导致社会变动的最强大动力。麦克鲁汉的媒体理论,有许多合理的成分,也有不足之处。(1)他提出“媒体是人体的延伸”、“媒体就是信息”的观点,被人们引用最多,影响甚大。他强调媒体本身的重要性,主张研究媒体时,把它与人的感官、心理联系起来考虑,把它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去考察。他的这些看法,对于我们研究和认识媒体是有积极意义的。(2)麦克鲁汉媒体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分强调了媒体的作用,把它看成是促进社会改变的决定力量。从而使自己走进了“技术决定论”者的队伍。他的“冷”、“热”媒体理论,也是缺乏科学性的。8、教师信息加工,主要做的三件事:1)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筛选,使之成为有用的。2)将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使之成为有序的。3)将收集的信息进行编码,使之成为易传的。9、(简答题)教师的素质要求:1)热爱教育传播事业。对教育
本文标题:教育传播学的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57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