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提要]本文首先提出我国企业当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然后提出完善内部审计的有效措施,最后展望其发展趋势。关键词:内部审计;对策;内部控制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1)微观环境欠佳。内部审计发展的适当环境,即在什么条件下做,其核心是组织给予的地位。所谓地位的高低有几个衡量标志:机构设置的层次、职员的信赖度和审计人员的待遇。目前我国存在较严重的人治、内部人控制等现象,缺乏制衡机制。内部审计机构置于最高层实质性领导下(如董事长或总经理)的并不多,大多是副职领导,有的名义上为最高层领导,但具体操作则由副职代管。机构职权狭窄,并非在组织内调查畅通无阻,多数情况下仅限于对财务及相关资料的审查。职员对内部审计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所以总体上看,我国内部审计的地位较低。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与其他从业职员相比,不论是薪酬水平,还是晋升机会,内部审计人员的待遇普遍偏低。(2)职能残缺不全。内部审计职能的确定,即做哪些工作。目前我国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种类虽然繁多,如财务审计、改制重组审计、职能管理审计、合同审计、舞弊审计、效益审计、转向审计调查,有的组织也开始做内部控制评审、风险审计和IT审计,但具体到每一个组织,大多只是突出重点,并非全面审计。我们从事服务职能大多是确认服务,无咨询服务职能。而确认服务并非用系统的方法去直接评价组织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过程中的效果,以及帮助组织改善这三大领域的工作,这些无疑影响了我国内部审计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3)技术滞后。内部审计的技术问题,即怎样做。有专家也把内部审计模式称为审计方式模式、审计取证模式,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审计目标所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方法的统称,它规定了审计取证工作的切入点,规定了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从何处入手,何时入手等问题。这是狭义上理解的内部审计模式,由此可区分为控制基础审计模式、流程基础审计模式、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和风险管理审计模式等。技术问题是狭义内部审计的全部,是广义内部审计模式的核心,它至关内部审计质量,是内部审计职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内部审计在行为理念上要追求完美,必须用先进的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成本核算方法等标杆作为审计评价和建议的衡量标准,即通常所说的基准法,以更好地发现不足,纰漏问题,提出建议,提高水平。(4)目标隐藏的风险太高。内部审计的目标,即我们的工作追求的具体行动的目的在哪里。毋庸置疑,内部审计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应当是一致的,但组织目标在短期内比较注重业务的具体任务和盈亏指标,而内部审计并非这些指标的直接相关部门,组织往往要求内部审计在查处舞弊和保护组织利益不受损害做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要承担全部职责,而这些职责是不可能做到的,内部审计为完成组织的任务,而使自身应有的目标被边缘化。我国大多数组织的内部审计目标被组织要求的任务所取代,而这些任务内在拥有的风险很大,内部审计被迫接受,但实际上是承受不起的。一旦组织内部出事,内部审计将被追究连带责任。二、主要原因分析(1)内部审计管理体制不健全。由于内部审计制度建立较晚,各单位在借鉴国外经验方面不尽相同,导致我国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存在多种模式。我国企业的内审机构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一个内部部门,独立性差。内部审计由于被审部门是内审人员所在单位的组成部分,客观上造成为本单位利益服务的依附性,使得内审人员执纪执法的程度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影响,工作质量直接受单位领导的制约。甚至有些企业的财务部门负责人兼任内审部门的领导,其监督制度形同虚设,导致隶属关系不清、监督不力。我国现行有关内部审计的法律规范许多只有原则性的条款规定,比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致使实践操作五花八门,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规范性和严肃性。我国虽然出台了《审计法》、《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等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从部门和行业上来看还不够完善、特别是经济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健全,规范审计工作质量、约束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纪律的制度和法规还不够系统,使得审计人员在检查和评价各项经济活动以及处理违纪问题时,缺乏可靠依据。当内审人员碰到具体问题时感到无章可循,甚至无所适从。(2)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过于狭窄。在我国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之初,多数企业的领导人员对内部审计及其独立性本质特征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并将内部审计机构置于财会部门之内,形成财审合一的局面,其结果不仅使内部审计无力监督财会部门(自身),而且受其地位和权限的限制也很难监督其他部门(他人),做出的审计结论往往有失客观公正。后来,情况虽有所变化,但总体上没有根本性的改进。财务审计科在我国存在已久,虽然从现代内审职能角度考虑它的设置并不合理,但直至现阶段,我国仍有不少企业的内部审计仅局限于企业财务会计方面(审查),很少触及经营管理的其他领域,从而使内部审计多属财务性质,归属于财务部门领导。尽管政府机构及有关部门的指导精神要求或建议将财会部门与审计机构分立,但有些企业采取一套班子的做法,应付监督检查时才可能分为两个机构,平时却将它们合二为一,这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实际上变成了财务会计的自审过程,其客观性与公正性自然可想而知。(3)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受到限制。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目前内部审计的主要模式来看,一种是内审机构设置在财会部门内,在这种设置模式下,内审机构附属于财会部门,实际上等同于财会部门内部稽核;另一种是内审机构虽然独立于财会部门,但仍归本单位负责人领导,内审人员是本单位的职工,与本单位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此同时,又扮演着经济监督的角色,要对本单位的工作进行检查,这实际上是把内审工作当作一种管理手段,这两种模式的内审独立性荡然无存,无法保证内审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三、完善措施(1)加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制定更加具体的业务规范和操作指南,以增强内部审计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此外,企业应当在《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等内部审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进一步增强内部审计规范的可操作性,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科学、严谨、具体的内部审计执行标准和准则,是内部审计客观、公正和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同时也是建立我国内部审计监督体系的需要。对于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从法律和制度上对其资格条件及执业行为做出要求,并实行内部审计师注册考试和授证制度。(2)由财务审计向全方位审计转变的过程。内部审计应尽快完成由单纯的财务审计向全方位管理审计的转变过程。这也意味着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解决问题。有人认为管理审计对管理咨询、组织和方法、系统方法及其他检查功能产生影响。实际上,大多数咨询工作都是针对具体情况、已知问题并打算提出具体的建议,而管理审计师是在没有发现问题的情况下进行的,对企业的经营业务进行系统的也可能是周期性检查的一部分,并且可以借鉴民间审计广泛运用的基础审计方法,使内部审计人员从繁琐的财务审计上节约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以从事其他更加有意义的审计工作。(3)提高内审人员素质。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人员是高质量内部审计质量的保证,而高质量内部审计质量又是降低企业负面风险,提高企业正面影响可能性,完善公司治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选拔:首先,学历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一般必须是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学历要求比较高,就能从源头上确保人员的素质;其次,结构性要求。内部审计人员是围绕提高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工作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宽度,不仅要有较高的审计、会计专业水平,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和宏观管理知识;最后,应变能力要求。不论背景如何,当今的内部审计人员都需要面对挑战,他们必须迅速地学习和发展,否则就会丧失主动性。另外,现有的审计知识结构如果保持不变,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公司应该向内部审计人员提供新的审计知识的引入,即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养。(4)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内审机构怎样设置,直接影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关系到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性以及加大审计监督的力度。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内审机构所取得的授权及审计结果的效力。内审机构必须是一个独立的、直接隶属于企业法人的监督机构。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在董事会之下各职能部门之上,其独立性比较强。董事会作为企业最高决策机构,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代表股东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单位目标的实际情况。一方面它需要有一个独立的部门和一批专业人员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检查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直接向它报告;另一方面从审计的独立性来看,内部审计机构的地位越来越高,审计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好。从有效性来看,内部审计直接由企业管理的最高权力机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更能够从实质和形式上保持独立,更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四、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1)企业内部审计在多个管理领域得到深化。内部治理审计成为重要职责。知识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虚拟化、信息化和股权集中化进程的加快,使现行公司治理模式的弊端日益突出,而新的治理模式的优势逐渐为世人所瞩目,这必将导致公司治理改革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和深入地开展。尤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对管理创新依存度的显著增强和机构投资者、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作用的发挥,必将普遍地促使董事会强化对最高层管理当局的激励和约束。企业内部审计只能取得客观存在和内部审计的优势,民间审计的缺陷,决定了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在努力充分、有效地利用民间审计的同时,必将更加注重发挥本企业内部审计在协助其促进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受托管理责任方面的作用。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不但将强化对内部审计计划的审核,对日常审计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和不定期听取审计情况汇报并检查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情况,而且可针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随时责成内部审计人开展内部治理审计,即协助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受托管理责任,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内部治理审计成为企业内部审计人的重要职责。因此,企业内部审计人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领域开展符合性审计、科学性审计和绩效性审计时,有必要把管理创新作为审计的重要内容,肯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创新行为及其结果,找出管理创新方面显现与潜在的负偏差,包括管理创新过程中的负偏差和应创新而未创新之处,研究提出激励与推动优良的管理创新行为、纠正或预防管理创新工作中负偏差的建议,分别促进和帮助最高层管理当局与有关亚管理层管理当局有效履行其管理创新方面的受托管理责任。(2)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合作加强。随着经济与社会问题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金融衍生工具等方面的迅速发展,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的关系迅速复杂化,外部审计尤其是民间审计,不仅在非财务管理审计领域,而且在财务管理审计领域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审计风险迅速增多。这种趋势,迫切需要实施企业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全面协调,以便加强分工与合作,尽最大可能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的风险,进而减少企业和其他有关方面的风险。企业内部审计技术的发展,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方面的不断扩展以及所掌握管理技术的日益广泛,必将为他们在众多领域发挥作用创造条件。(3)企业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强化。在我国,目前外方独资、控股的大企业和一部分国有、民营大学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参照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内部审计业务,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但多数国内企业的内部审计水平还不高。因此,在今后一个历史时期内,必将立足现实做大量艰苦的补课工作。主要是为了非财务管理审计和财务管理审计的有效开展。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部审计的潜力将逐步显现出来,其发展前景是令人鼓舞的。用一句话可以概括中国内部审计发展方向,即务实权威,职能健全,技术持续改进,追求组织管理和效益水平的全面提升。环境和职能就是两个动力,务实权威的微观环境和健全的职能有力地推动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动力系统是必要的条件。技术的持续改进是内部审计的核心部分,
本文标题:我国企业内部审计问题与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630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