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一、佛教产生的背景•二、佛教的起源•三、佛教的教义•四、佛教的仙佛•五、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一、佛教产生的背景•社会背景:种姓制度•婆罗门:掌握神权、精神贵族•刹帝利:掌握政权、军事贵族•吠舍:被统治阶级首陀罗:无任何权利•在兼并战争中,一部分出身于刹帝利的武士崛起,上升为新兴的王族。伴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一部分出身于吠舍的商业人士经济实力增强。这两部分人要扩大自己的权利,提升自己的地位,就必然与高高在上的,极力维护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婆罗门祭祀贵族发生各种矛盾。•这些社会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就是代表刹帝利和吠舍利益的“沙门(出家者)思潮”兴起,释迦牟尼所创立的佛教,当时也是属于“沙门运动”中的一支。二、佛教的起源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左右的古印度,创立人名悉达多,姓乔达摩。因为他出身于释迦族,所以后来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贤人”。这个尊称以后非常流行,以致他的本名很少被提及了。二、佛教的起源•释迦牟尼出身于刹帝利种姓,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6~486年。29岁时,由于看到每个人都要遭受生老病死等各种痛苦,他便离家外出,寻师访友,立志探索人生的解脱之道。•释迦牟尼出家之后,先是跟随两位哲学家学习,然后开始了长达6年的苦行生活。•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认识有关,当时人们认为,摩擦湿木头是不能生火的,摩擦干木头才能取火。同样的道理,人们只有经过一系列的苦行生活,清除了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悟出真理。于是,他逐渐减少饮食,后来7天才吃一顿饭。他穿鹿皮、树皮,晚上睡在鹿粪、牛粪上,有时还睡在荆棘上。但是,6年之后,他身体消瘦,形同枯木,仍然没有发现什么人生的真理。他认识到苦行无助于解脱,就开始净身进食。二、佛教的起源•他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今印度的菩提伽耶),坐在毕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沉思冥想。经过7天7夜,他终于悟出了“四谛”,因而被称为“佛陀”,或简称“佛”,意思是“觉悟者”。•释迦牟尼得道之后,到鹿野苑(在今印度瓦腊纳西附近)为情陈如等5人讲说“四谛”的道理,由于从不同角度讲了3遍,佛教史上称为“三转法轮”。情陈如等5人信仰了释迦牟尼的教义,成为首批僧侣,号称“五比丘”。至此,有了成道的释迦牟尼(佛),有了他所证悟的真理(法),又有了信徒(僧),传统称为佛、法、僧“三宝”具足,标志着佛教真正建立。三、佛教的教义•其他世界宗教相比,佛教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色彩浓重,具体表现之一,是典籍浩瀚,教义庞杂。•佛教的基本教义,都是围绕解决现实人生痛苦的主题而展开。这是佛教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三、佛教的教义•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缘起论系以“法印”为基础,以“十二因缘”、“四谛”、“八正道”为中心思想。所有佛教之教法均以缘起论为依准。•法印,即作为印证是否合乎佛法的标准。•四谛,又作四圣谛。谛,意为真理或实在。四谛即:(1)苦谛:指三界六道生死轮回,充满了痛苦烦恼。(2)集谛:集是集合、积聚、感招之意。集谛,指众生痛苦的根源。(3)灭谛:指痛苦的寂灭。灭尽三界烦恼业因以及生死轮回果报,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称为灭。(4)道谛:指通向寂灭的道路,主要指八正道。佛教认为,依照佛法去修行,就能脱离生死轮回的苦海,到达涅盘寂灭的境界。三、佛教的教义•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因果,或称因果律,为佛教教义系统中,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谓一切事物皆由因果法则支配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已作不失,未作不得”。若否认这种因果之理的存在,则称“拔无因果”。对因、缘、果的具体分析,佛教有六因、四缘、五果之说。六因即:能作因、俱有因、同类因、相应因、遍行因、异熟因;四缘即:因缘、等无间缘(又称“次第缘”)、所缘缘、增上缘;五果即:异熟果(又称“报果”)、等流果、士用果(又称“士夫果”)、增上果、离系果(又称“解脱果”)。(三)佛教的教义•八正道,即合乎正法的八种悟道成佛的途径,又称八圣道(1)正见:正确的见解,离开一切断常邪见。(2)正思维:正确的思维,离开一切主观分别、颠倒妄想(3)正语:正确的言语,也就是不妄语、不慢语、不恶语、不谤语、不绮语、不暴语,远离一切戏论。(4)正业:正确的行为活动,也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等,诸恶莫做,众善奉行(5)正命:正确的生活方式,即远离一切不正当的职业和谋生方式(6)正精进:正确的努力,去恶从善,勤奋修行,不懒散度日(7)正念:正确的念法,即忆持正法,不忘佛教真理,时时以惕励自己。(8)正定:正确的禅定,即专注一境,身心寂静,远离散乱之心,以佛教智慧去观想事物的道理,获得人生的觉悟。三、佛教的教义•三界六道是佛教业报轮回说的主要内容。佛教认为,众生由惑业之因(贪、瞋、痴等)而招感三界六道之生死轮回的果报,如车轮之回转,永无尽止,故称轮回,或生死轮回、轮回转生。•三界,指众生所居住的三种世界,或者说三类生存形态,即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又称六趣,指众生以自己所作的行为(业)而趣向来生的六种生存形态或生存世界,亦即众生生死轮回的六种去处,分别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三、佛教的教义•三十七道品,又作三十七菩提分,指为追求智慧、获得觉悟而进入涅盘境界的三十七种修行方法和途径。三十七道品分为七科,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等七个方面。•涅盘,意译作灭、寂灭、灭度等,是佛教修行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一般指破除烦恼、无明后所证得的精神境界,这是一种不生不灭、超越生死、永恒安乐的境界。此外,出现于此世为人的佛(特指释迦牟尼),其肉体之死,称涅盘(寂灭)、般涅盘(圆寂)。后来,也将佛教高僧大德的死亡,称作涅盘、般涅盘三、佛教的教义•密宗的教义系统具有其显著的独特性。密宗认为,佛教其它诸宗的教义,是作为应化佛的释迦牟尼对娑婆世界的众生所作的教化,是显教;惟有密宗的教义,是作为法身佛的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在法界心殿对金刚萨埵等从心流出自内证之内眷属,宣说佛自内证之境界,深妙奥秘之秘密法门,是大日如来的真言教法。密法于释迦牟尼入灭后之八百年,由龙树菩萨开南天铁塔,亲从金刚萨埵受之而流传于世。四、佛教的仙佛五方佛三世佛四大金刚八菩萨十大弟子十八伽蓝二十诸天十八罗汉四、佛教的仙佛五方佛大日如来佛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四、佛教的仙佛竖三世佛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世的释迦佛未来世的弥勒佛(四)佛教的仙佛横三世佛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四、佛教的仙佛四大金刚泼法金刚胜至金刚大力金刚永住金刚四、佛教的仙佛八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四、佛教的仙佛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十大弟子四、佛教的仙佛十八伽蓝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四、佛教的仙佛二十诸天•日天大梵天多闻天金刚密迹•鬼子母神月天帝释天持国天•大自在天摩利支天辩才天功德天•增长天散脂大将婆竭龙王韦驮天•坚牢地神广目天菩提树神阎摩罗王四、佛教的仙佛十八罗汉•托塔罗汉探手罗汉过江罗汉•芭蕉罗汉静座罗汉骑象罗汉•看门罗汉降龙罗汉举钵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开心罗汉•喜庆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伏虎罗汉沉思罗汉骑鹿罗汉五、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公元58年汉明帝刘庄登基,由于多年战乱纷争,明帝期望永修太平,从而建国号永平,希望通过“法外施恩”来达到消除皇族的手足之争,对佛教传入中国很有利。皇族中有人谋反,只需面壁思过就可了事,这样对天下百姓也有个交待,同时还免除宗族兄弟间的斯杀。公元60年,在汉明帝“法外施恩”的精神指导下,佛教顺利地传入中国。公元250元在洛阳的白马寺有了中国第一个佛教徒。五、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在唐三藏前,中国已有佛经,但经文不正统,唐僧取经主要想获得西天真经,并在翻译真经的过程中去掉中国人不能接受的地方,因而从这儿就开始了佛教的中国化过程。能熟练背诵5000本佛学经典:《佛、律、论》成为印度佛学史上第十位获得印度佛学院的最高学位:“三藏法师”称号(总共就十位)。在印度佛学院,他讲经布道,与经文高手进行辩论,他所发表的经文论文无人能改一字,赢得了印度佛门弟子普遍的尊敬。五、佛教的传入与中国化•真正使佛法中国化的是“禅宗六祖”慧能,是他使佛教在中国大众化,他提出诸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顿悟成佛”的许多观点.使众多佛教徒免除修行之苦。所以我们仍认为:慧能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同时也使佛教在中国达到了顶峰,从慧能以后,中国的佛教就走向教条化,并逐步哀落。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一)对艺术的影响•(二)对民俗、道德观念的影响•(三)对语言文学的影响•(四)对科技的影响•(五)对思维方式的影响•(六)对哲学的影响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一)对艺术的影响•佛教对艺术创作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佛教的传入和佛教造像的盛行,极大促进了中国雕塑、建筑、绘画艺术的发展。其中,尤以雕塑领域更为突出。存世作品中,佛教造像不仅数量众多,更有着令世人瞩目的艺术价值。如果没有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等众多石窟中数以千万计的佛教造像,没有巍峨梵宇中的诸佛菩萨,雕塑艺术宝库将减少一半以上的珍藏,中国雕塑史也决不会象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么丰厚、那么有份量。而存世的古建筑中,也有相当部分是寺庙建筑。如现存最早的两座唐代古建,均为佛寺殿堂,即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大殿。至于古塔,基本都是佛教建筑。尤其是那些经典之作,如嵩山嵩岳寺塔、山西应县木塔、大理崇圣寺三塔、苏州云岩寺塔等等,虽然风格造型各异,但都是清一色的佛塔。敦煌莫高窟莫高窟石像莫高窟壁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佛光寺大殿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开元寺塔大理崇圣寺三塔少林寺塔林嵩山嵩岳寺塔苏州云岩寺塔山西应县木塔扬州栖灵寺塔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一)对艺术的影响中国的绘画、书法作品,同样离不开佛教题材。山水画中,有古寺梵刹、阿兰若处;人物画中,则有诸佛菩萨、金刚罗汉、高僧大德。而各个朝代抄写的经书,则在弘扬佛法的同时,为我们保留了大量的古代书法作品。其中,书法大家的抄经名作便不胜枚举,如王羲之书《遗教经》、张旭书《心经》、柳公权书《金刚经》、苏轼书《圆觉经》、赵孟頫书《妙法莲华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欧阳渐书《心经》、弘一大师书《华严经》等等。此外,敦煌还保存有大量唐人写经,既是珍贵的佛教典籍,也是不可多得的书法艺术宝库。在这些作品中,不仅直接以佛教相关题材乃至佛教经文为创作内容,更蕴涵着佛法的境界和精神。山水画古寺梵刹人物画高僧菩萨柳公权书《金刚经》王羲之遗教经弘一大师书《华严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张旭书《心经》林则徐书《阿弥陀经》赵孟頫书《妙法莲华经》苏轼书《圆觉经》唐人写经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二)对民俗、道德观念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也走入了寻常百姓家。极盛之时,普及至“家家观世音,户户阿弥陀”。于是乎,佛菩萨圣诞等宗教节日也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民俗节日。其中,尤以腊八节和盂兰盆会的影响为最。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中国古人,立身处世,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皆以孝道为本。佛教之传入,益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佛教言孝,不仅侍奉供养,继其志,展其业,更要使其止恶行善,进而了生脱死,离苦得乐。佛教孝道之提倡,确可令社会充满孝敬与亲善,而人心之向善,前途之幸福,亦可指日可待。所以说,佛教之孝,不止使中国孝道内容扩大而充实,抑亦可以敦风化俗,有助于道德之发扬。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此外,国人的很多道德观念也深受
本文标题:佛教文化概述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763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