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13-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第十三章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第一节可持续发展问题第二节世界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中的人地关系第三节全球化与本土化主要内容三个最重要的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世界新的政治地理格局中的人地关系。包括政治地理新现实,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合与分,合与分的政治格局中的人地关系;全球化与本土化。包括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本土化,地理环境、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人口迅速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二、人与环境的持续发展问题世界人口爆炸1804年10亿1927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7.1150亿1999.10.1260亿2011.10.3170亿一、人口的迅速增长及其引发的问题1、对资源的压力1)土地资源退化2)水资源短缺3)生物资源破坏严重4)矿产资源消耗剧增2、引起的环境问题1)大城市的空气污染严重2)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3)臭氧层遭破坏4)水体污染加剧3、引起的社会问题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引起土壤和土地资源危机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影响,但其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耕地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非法淘金造成青藏高原严重水土流失滑坡水土流失因沙漠化被埋没的村庄由于草原严重沙化,骆驼无草可食,营养不良,骆驼产下后无法站立,无法吃奶,最后死亡。由于干旱无雨,地表水严重下降,在内蒙古的一些地区人们已无法生存,不得不背井离乡,有很多地方成为无人村。由于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我国现已有24000个村庄消失。在沙漠化地区小孩儿不上学,不接受教育可以,但不会赶水车不行。所以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会赶水车。破坏力最大的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的速度与日俱增受沙化侵蚀的公路谁来阻挡沙漠化的进程?面对唯一的河水被污染,老人无言以对。水资源保护迫在眉睫微山湖被污染,渔民无可奈何云南滇池爆发蓝藻富营养化现象-赤潮海底油田井喷造成的石油污染西班牙被原油污染的海岸受石油污染的小鸟人类将为滥砍乱伐付出沉重的代价人们仅仅用了它的部分皮毛,却把它的身体全部扔掉,就利用而言仅为千分之二。今天的世界已经不允许有如此之大的浪费,况且是极其珍贵的生物资源。他们使用的枪多是小口径步枪,也有冲锋枪和改装的半自动步枪,经常一次带几千发、上万发子弹。因此,一次作案少则猎杀几百头,多则上千头藏羚羊。偷猎者使用现代交通和武器,进行大规模的只取皮不谋肉的团伙盗猎活动,而且手段极为残忍,在猎杀藏羚羊后往往就地剥皮,而将其尸体抛在野外。对于任何一个物种都是地球的财富,更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切望避免:当我们的后人需要了解藏羚羊时,却只剩下皮毛、标本和照片!诱人的经济利益仍源源不断地将偷猎者吸引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来。要找到一条有效地保护现存的藏羚羊的方法,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如今藏羚羊总数已降至5万余只,而且每年以2万只的数量减少反盗猎行动仅仅停留在收缴皮张的水平上无法解决藏羚羊仍被猎杀的现实问题。酸雨顾名思义,酸雨就是雨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大气降水,是大气受污染的表现,最早引起注意的是酸性降雨,所以习惯上统称为酸雨。1、概念2、形成大气中的污染物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遇到水滴或潮湿空气,就会氧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液沫,在特定的条件下,随同雨水降落下来便成为人们所说的酸雨了。3、危害(1)引起农作物和森林的大量死亡(2)淋洗与土壤离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3)使湖泊、河流酸化,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4)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5)危及人体健康臭氧空洞指的是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在地球大气圈离地面20~25公里上空,平流层偏下方,聚集着一圈薄薄的臭氧层,它是抗击太阳能辐射紫外线、蔽护地球生物圈最有效的“保护伞”。臭氧空洞的成因:一种大量用作制冷剂、喷雾剂、发泡剂等化工制剂的氟氯烃是导致臭氧减少的“罪魁祸首”。另外,寒冷也是臭氧层变薄的关键,该图像发布于2005年9月11日。图像显示臭氧层空洞覆盖面积2700万平方公里,为有史以来观测到的最大值。深蓝色表明那里的臭氧水平低至可以被认为是空洞。被风沙“驱赶”的村庄采矿引起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水污染二、可持续发展问题1、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3、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人类的环境观环境悲观论环境乐观论可持续发展环境悲观论背景:经过战后2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从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被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在早期发展经济学和传统发展观的影响下,出现了“有增长而无发展”的现象,表现为单一经济的畸形发展和整个社会系统的功能失调(经济的增长并不必然带来人们普遍的福祉,反而可能引发分配不公、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同时,由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石油危机、越南战争、民权运动兴起等发达国家一系列内外矛盾的激化,部分西方学者开始对传统工业化造成的弊端进行反思。1968年成立的罗马俱乐部是一个非官方、非赢利性的组织。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提倡和广泛宣传对人类困境有更牢固的更深入的理解”,二是“在现有全部知识的基础上推动采取能扭转当前局势的新的态度、政策和制度”。自从1972年代表作《增长的极限》之后,罗马俱乐部就被当作人类前景问题上的悲观派代表。首次提出了对指数式增长持续性的怀疑,直接推动了发展观的形成,并探讨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可见,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的提出源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逐步认识和热切关注。其产生背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和资源遭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已不同程度地尝到了环境破坏的苦果。以往人们对经济增长津津乐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公害”的显现和加剧以及能源危机的冲击,几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了关于“增长的极限”的讨论。“增长的极限”关于“增长的极限”的分析,[英]约翰·斯图亚特·穆勒(Mill)早在19世纪就进行过了。1960年,福伊斯特(Forester)等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世界末日:公元2026年11月23日,星期五》的论文,可惜的是,这篇论文发出的警告当时被认为是危言耸听的奇谈而打入冷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丹尼斯·米都斯(Meadows)在1970年受罗马俱乐部的委托,与他人合作,于1972年出版了《增长的极限》(又称“世界末日模型”)。米都斯在世界模型中,提出了影响经济增长的五个主要因素,即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认为这五种因素都是按指数增长,即按照一定的百分比增长着。设一定因素的基期数量为P,每一期的增长率为r,第n期达到的数量为A,那么A=P(1+r)n环境乐观论1、代表人:[美]朱利安•林肯•西蒙2、代表作:《没有极限的增长》3、主要观点:生产的不断增长能为更多的生产进一步提供潜力。虽然目前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发展趋势给技术、工业化和经济增长带来了一些问题,但是人类能力的发展是无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会越来越多,因而这些问题不是不能解决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粮食在未来将不成其为问题,而人口也将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自然达到平衡。世界的发展趋势是在不断改善而不是在逐渐变坏。北京麋鹿苑有个世界灭绝动物墓地。墓碑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长长地排在一起,每一块上面都写着一种动物的名字和其灭绝的时间。墓碑两侧排列着工业革命后人类的“遗产”:废弃的齿轮、轮胎、钢铁铸件、塑料制品等等,反衬着这本沉重的动物死亡档案,向人类诉说着动物灭绝的原因。倒下去的墓碑的块数,每年都在增加……1、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1)人类环境会议和《人类环境宣言》(1972年,瑞典斯德哥尔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人类环境问题纳入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政治议程,也是世界各国代表针对环境的全球性影响第一次在一起共商对策。大会最后达成一个共识:“人类必须保护环境”,提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2)《世界自然保护大纲》和“可持续发展”的提出(1980年3月,国际自然与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的发表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正式形成,该报告首次提到“可持续发展”一词,引起了各国学者的高度关注,并开始了对可持续发展概念、内涵和理论的探讨。3)《我们共同的未来》和可持续发展(1987年,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主席布伦特兰把长达4年研究、经过充分论证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OurCommonFuture)提交给联合国大会,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该报告对当前人类在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评价,并指出,过去我们关心的是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而现在我们则迫切地感到生态的压力,如土壤、水、大气、森林的退化对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在不久以前我们感到国家之间在经济方面相互联系的重要性,而现在我们则感到在国家之间的生态学方面的相互依赖的情景,生态与经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互相紧密地联系在一个互为因果的网络之中。4)“地球首脑会议”:里约“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1992年6月,巴西里约热内卢)是一次确立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发展新战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名代表出席了大会,其中有117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世界21世纪议程》、《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等。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提出“地球在我们手中”的口号。中国实施《21世纪议程》的一系列行动:提出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建立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体系。制订了国家、各部门和地方政府不同层次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加快可持续发展的立法进程,加大执法力度。组织和动员社会团体及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开展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工业污染;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认真治理城市“四害”(烟尘、污水、废物和噪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能源结构;推广生态农业,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大力推广科技进步,加强环境科学研究,积极发展环保产业;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参照国际社会环境与发展精神,制定我国的行动计划。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目标:通过建立符合各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的国际标准,在全球范围内推广ISO14000系列标准,达到改善全球环境质量,促进世界贸易,消除贸易壁垒的最终目标。产生的背景: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和欧洲的一些企业为提高公众形象,减少污染,率先建立起自己的环境管理方式,这就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等文件,标志着在全球建立清洁生产,减少污染,谋求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管理体系开始,也是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得到广泛推广的基础。由ISO/TC207(国际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的一个国际通行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它包括环境管理体系、环境审核、环境标志、生命周期分析等国际环境管理领域内的许多焦点问题。其目的是指导各类组织(企业、公司)取得正确的环境行为。不仅适用于制造业和加工业,而且适用于建筑、运输、废弃物管理、维修及咨询等服务业。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5)“全球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2002年8月,南非约翰内斯堡)104位国家领导人和近2万名会议代表参加。主要议题是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人们意识到环境问题并不以国家的疆界为限,它不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社会、整个地球的共同问题。“为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应当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是大会的共识之
本文标题:13-第十三章 人文地理学所面临的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02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