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吉尔吉斯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吉尔吉斯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吉两国邻邦山水相连、历史源远流长,共同边界约1100公里。吉尔吉斯斯坦面积为19.99万平方公里,位于中亚东北部内陆:东南和东面与中国相接、北与哈萨克斯坦相连、西界乌兹别克斯坦,南同塔吉克斯坦接壤。吉国境内多山,其中三分之一的地区在海拔3000-4000米之间。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阿赖山脉绵亘于中吉边境,胜利峰最高点7439米。这种高山地形使该国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吉境内有6个水力发电站,向邻近的中亚国和阿富汗提供电力。水力发电能力为1450亿千瓦时,仅开发利用了10%左右。高山地形也为多种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境内生长着3786种植物,其中草本植物3175种,约1600种具有经济价值,包括具有药用价值的甘草、麻黄、沙棘等并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野生核桃林和野苹果林。山中有珍奇动物马鹿、马熊、猞猁、雪豹等。主要河流有纳伦河和楚河。属大陆性气候。大部分谷地的平均气温1月份为-6℃,7月份为15-25℃。年降水量中部为2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坡为800毫米,主要矿产有黄金、煤、银、锑、钨、锡、锌、汞、铅、铀、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煤的产量在中亚国家中首屈一指,被誉为“中亚煤斗”,锑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锡和汞的产量居独联体第二位,有色金属产品销往40多个国家。吉境内共发现各类矿产地2000多处,拥有门捷列夫化学元素周期表大多数元素。一、吉尔吉斯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吉尔吉斯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穿越之地:2000多年前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出使西域拓宽古丝绸之路;中国唐代高僧玄奘(602年-664年)西行取经曾经过这里,“大清池”(伊塞克湖)曾留下他的足迹;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701-762)诞生地,就是楚河畔的托克马克城(即安西四镇碎叶)……吉尔吉斯斯坦在地理上位于“丝绸之路”中段,处于多条道路和不同文明的交汇处,处在历史上首条跨国道路的中段,这条道路数千年前就用丝绸之路交通枢纽将东西方连接起来。吉尔吉斯意为“草原上的游牧民”,公元前3世纪已有文字记载,历史悠久。《史记》称吉尔吉斯人为“鬲昆”或“隔昆”。2000多年前,吉尔吉斯大部分土地从西汉一直到西晋都是中国版图,唐朝再次纳入中国版图。吉尔吉斯族的先民就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汉初曾属匈奴,汉征服匈奴后,大部分摆脱了匈奴统治,其中一部分随匈奴西迁至今新疆天山和中亚一带。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三万铁骑出征匈奴。两军在天山相遇,随即摆开战场。为减轻正面战场的压力,骑都尉李陵主动请缨,要求领五千步卒从居延海以北深入敌境,开辟第二战场,牵制匈奴军队。李陵部队与匈奴单于率领的八万骑兵在浚稽山展开激战,十天共斩杀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最后因寡不敌众,矢尽粮绝,李陵被俘投降。李陵投降匈奴后,与他不和的公孙敖便诬陷李陵传授兵法给匈奴单于准备侵犯汉朝。汉武帝一听勃然大怒,下令将李陵一家灭门。直到后来汉朝遣使匈奴时,才弄清楚教兵法给匈奴的并非李陵,而是另一位降将李绪。李陵被俘后匈奴单于封为坚昆部落(坚昆人是吉尔吉斯人祖先)首领。单于对李陵十分器重,不仅把女儿嫁给了他,还封他为右校王。同时随李陵一起被俘的数千将士也予以妥当安置并与当地人通婚。李陵在匈奴生活了二十余年,其间其与其众将士子孙繁衍。李陵于公元前74年病故。公元648年,一支来自唐朝西北数千里、今俄罗斯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朝贡团,在其酋长失钵屈率领下,抵达了唐朝首都长安。这些人黑发黑瞳与西域民族有较大差别。那时来自四面八方的朝贡络绎不绝,但这支黠戛斯使团有点特别,他们除朝贡之外,还肩负着“认亲”使命。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宗。吉尔吉斯各界长期热议吉尔吉斯人的“中国起源”,称该国至今仍存在如“中国”、“蒙古”、“卡尔梅克”、“哈萨克”等多个部落,这些名称都反映其起源,“中国”部多半就是古代中国人的后裔(据说著名作家艾特马托夫、现总统阿坦巴耶夫都出自该部落)。640年唐朝统安西四镇,龟兹、疏勒、于阗、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辖境相当今新疆及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北部楚河流域。657年,唐高宗发大军分南北两道进攻西突厥,一举灭掉了西突厥,西突厥领土全部为唐所有。661-663年,唐军平定西突厥,辖区扩大至今阿尔泰山西至咸海及葱岭的东西各部直至阿姆河两岸城的诸城邦国包括今吉尔吉斯斯坦大部分。670年安西都护府治所移至碎叶城。唐朝前中期,在中亚的领土一直延伸到中亚的咸海。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都护府下面设都督府都督府下面设州。安西都护府管辖地域包括哈萨克斯坦东部、塔吉克斯坦大部、吉尔吉斯斯坦全部、阿富汗斯坦、伊朗等国的部分地区。公元6世纪吉尔吉斯汗国建立。15世纪后半叶吉尔吉斯民族基本形成。吉尔吉斯族的传统、语言、宗教跟中国柯尔克孜族相同,属同族跨国而居。关于其族源说法不一,早期民族史与匈奴、丁零、乌孙、塞种人等有联系,后因蒙古人进入中亚地区,部分突厥部落逐渐向西迁徙,往南直到帕米尔山脉。16世纪受沙俄压迫,自叶尼塞河上游迁居至现居住地。从6世纪至8世纪于叶尼塞河沿岸定居,成为突厥汗国的一份子。黠戛斯于840年攻灭回鹘,建立黠戛斯汗国。他们有自己的可汗,名为阿热(牙帐在阿巴坎河西)。阿热以下有丞相7人、都督3人、职史10人、长史15人、将军、达干(答剌罕)。汗国与唐关系甚密黠戛斯拥众数十万,胜兵八万,多次助唐征突厥之乱。在蒙古帝国崛起之前,他们一直扩张,版图直达今日的图瓦共和国。在吉尔吉斯汗国崩溃后,退回叶尼塞河。被辽朝和西辽降服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并与当地的突厥、蒙古部落相融合。1864年10月7日,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边记》强行割让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其中就包括原来的中国领土,现今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1876年被沙俄强占;1876年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被沙俄吞并,至此,原来的中国领土、吉尔吉斯全部土地被沙皇俄国吞并。1917年11月-1918年6月建立苏维埃政权。根据中亚民族国家的划分,1924年10月14日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自治州,名为卡拉-吉尔吉斯自治州。1925年5月25日称吉尔吉斯自治州。1926年2月1日改为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1936年12月5日成立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加入苏联。苏联卫国战争时大型工厂向中亚疏散转移,客观上大大加速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工业发展。苏联时期,按照当时全苏的经济分工,吉尔吉斯斯坦主要负责畜牧业生产和有色金属开采,为全苏经济发展提供工业原材料,而它所需要的其他生产资料和生活品则由俄罗斯联邦和其他加盟共和国提供。在这种情况下,吉尔吉斯斯坦自然不能形成完善的国民经济体系,生产结构畸形单一,成为了典型的原材料供应基地,这给苏联解体后吉国出现的严重的经济危机埋下了巨大隐患。1941-1945年卫国战争胜利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1946年工业已全面转为生产民用产品。50年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吉在物质和精神文明方面都得到较大提升。在随后的时间里,吉形成了较强的经济体系,其基础是多领域的工业体系和大型农业、先进的科技及具有专业技能的工农技术人员。到60年代,吉建立的工业企业数量达150多家,有些企业对整个中亚地区都具有重要意义,吉尔吉斯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20世纪70-80年代,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道路是粗放式的,这是国家在这一时期经济停滞和衰退的主要原因。尽管吉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暂时遏制了经济衰退,但整个国家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直到今天还存在残迹。史诗《玛纳斯》。吉尔吉斯斯族,是中亚民族中最先创立文字的民族之一,最著名的是有1000年历史的《玛纳斯》三部曲,即《玛纳斯》、《塞米提》和《塞特克》。这部杰作之所以著名,不仅因其长度是《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16倍,还因其内容丰富。它以事实和传奇相互融合的手法,把吉尔吉斯斯坦九世纪以来最有影响的动荡历史记载了下来。玛纳斯是吉尔吉斯族传说中的著名英雄和首领,是力量、勇敢和智慧的化身。史诗叙述了玛纳斯一家子孙八代人,领导吉尔吉斯族人民反抗异族统治者的掠夺和奴役,为争取自由和幸福而进行斗争的故事。史诗共分八部,以玛纳斯的名字为全史诗的总名称,其余各部又都以该部史诗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史诗的每一部都独立成章,叙述一代英雄的故事,各部又相互衔接,使全诗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整部史诗长达23万多行,共2000万字。《玛纳斯》的最大特色体现在人物及场景刻画方面。史诗中除了主人公玛纳斯及其子孙之外,还有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既有支持玛纳斯的智慧长者,拥戴玛纳斯的亲密战友,也有凶残成性的卡尔玛克汗王,无耻的叛徒,以及作恶多端的妖魔等等。史诗中有几十个大规模征战场面,不要说各种兵器,光是英雄们的坐骑,毛色就有30多种。中国现年85岁的居素甫·玛玛依被誉为“活着的荷马”,他一生致力于搜集、整理和演唱《玛纳斯》。1940年,在劳动之余,他为人们连续七个晚上演唱《玛纳斯》从此名字传遍四方。从1984年到1995年,居素甫·玛玛依相继演唱出版了全部8部18卷《玛纳斯》,这是中国三大史诗中,唯一由一人唱完的一部。吉尔吉斯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流传内容只包括《玛纳斯》史诗的前三部,而我国《玛纳斯》演唱大师居素普·玛玛依的唱本则为八部。作为吉尔吉斯族民间文学的优秀代表作品,《玛纳斯》在吉尔吉斯人中影响深远,人们在传说着玛纳斯英雄没有死去。同时,《玛纳斯》在中外文学史上享有巨大声誉,联合国曾将1995年定为“国际玛纳斯年”。史诗《玛纳斯》有吉尔吉斯说、吉尔盖孜说和民间流传的“吉尔乌古孜”说、“吉尔奥古孜”说等。乌古孜是古代的一位勇敢、机智的国王,他的孩子中的一个与兄弟们不和,就带领他自己的部落迁到了日阴方向(北方)一座“吉尔”(大山)脚下,以狩猎为生。于是乌古孜国王的其他子孙们就称这部分人为“吉尔人”(山里人)。吉尔人与其周围邻近的蒙古勒(蒙古)、塔塔尔(鞑靼)经常来往。很早以前,北方有两座大山,一座大山流出10条河,另一座大山流出30条河,这些河汇合为一条大河,叫做“艾乃赛河”(母亲河),流入大海。居住在这两座大山上和这些河流两岸的人被叫作“吉尔奥古孜人”。在古吉尔吉斯语中,“吉尔”意为大山,奥古孜意为大河。后来“吉尔奥古孜”在口语中逐渐演变成“吉尔吉斯”。在吉尔吉斯族中间,长期广泛流传着将山称为父亲,将河称为母亲的说法。这与吉尔奥古孜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是崇拜图腾。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吉尔吉斯族的世界著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讲述的也是跟母鹿有关)。信奉祖先和天神,他们朝南方祷告,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到了清代,才转信伊斯兰教,属于正统的逊尼派。吉尔吉斯族的史诗最著名的是《玛纳斯》,有22多万行,为世界三大民族史诗及我国三大民族史诗之一,为世界十大史诗之一,是一部传记性的英雄史诗,是吉尔吉斯族重要的标记和象征。描绘了玛纳斯及其后代共八代人反抗异族侵略、保卫家乡和吉尔吉斯族人民的安宁生活这样一个主题。这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的口头文学,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二、吉尔吉斯斯坦的现在和未来1991年8月31日通过国家独立宣言,宣布独立,改国名为吉尔吉斯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21日加入独联体。2015年8月12日,吉尔吉斯斯坦正式加入欧亚经济联盟,吉尔吉斯斯坦行政划分为7州2市:楚河州、塔拉斯州、奥什州、贾拉拉巴德州、纳伦州、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和比什凯克市、奥什市。州、市下设区。吉尔吉斯斯坦属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政治上推行民主改革并实行多党制。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奉行大国平衡、全方位务实外交政策。吸引外资、寻求外援为国内经济建设服务是其外交重点。亚洲内陆小国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外交政策有如下特点:首先是全方位有重点的外交。吉国政府提出愿意同世界各国建立和发展富有成效的双边和多边联系与合作,但由于历史传统、经济联系等原因其对外关系的重点首先是俄罗斯、中亚近邻和独联体其他成员国。其次是经济外交。吉尔吉斯推出了类似于丘吉尔1948年所提出的“三环外交”,将其对外合作层次分为三个环:第一环是区域合作,
本文标题:吉尔吉斯斯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1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