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序言一、建设背景与基础南京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独立设置的国有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校是国家教育部在职教领域和德国最早合作的第一所项目学校,是全国首批改革发展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全国首批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首批国家级实训基地项目学校,全国首批“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实验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位于南京河西新城区,毗邻南京奥体中心,占地1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036人。学校现有土木工程、电子信息、财经商贸等七大类十六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省级示范专业七个。学校建有全国最先进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有66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实训基地,生均仪器设备1万元,位列江苏省同类学校第一。(一)建设背景1.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十二五”期间,长三角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江苏将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南京处于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南京筹备和举办青奥会,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校通过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将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持,同时也满足了长三角地区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2.建设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是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要继续向更高层面发展,需要外部力量的推动。通过全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使全校教职工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改革步伐,在注重内涵建设的同时,培育办学特色;通过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条件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校办学的综合实力,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更好地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二)建设基础1.专业结构与布局符合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质量提高为核心,依托长三角地区,立足南京,服务江苏,根据区域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结合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和专业建设成果,形成了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为主体,以土木工程类为龙头,以电子信息技术类、财经类专业为骨干,以环保类、艺术设计类、制造类专业为特色,各专业协调发展的专业群。2.人才培养方案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要学校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重点,2007年和2010年两次全面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形成的人才培养方案坚持了面向职业岗位群、优化知识结构和课程体系、协调发展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原则,实行专业类基础平台的通用化、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理实一体化。2010年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了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3.师资队伍建设符合学校优质发展需要学校制定了《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坚持校内培养与校外引进并重、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各种政策,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扩大教师数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的师德能力和教学水平。依托专业(学科)建设,重新调整和整合了20个教研室,建立了课改核心项目部,绝大多数骨干教师均凝聚到相应的教学团队中,初步形成专业负责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教学骨干—青年教师—企业技术骨干组成的教学团队。结合校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责任体系,规范教学过程;加强科学研究,以科研促进教学,保证教学质量持续提高。4.实训基地建设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根据专业建设需要,按照“高标准规划、高规格实施、高效率使用”的原则,通过上级拨款、企业赞助和自筹经费等多种形式,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充分体现了先进性、综合性、仿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目前学校已有66个校内专业实验室和实训车间,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万元,居同类学校首位。每个骨干专业都有1个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和至少5家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土建类、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实验实训室基本完善,其中,建筑施工技术、工程造价、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安装、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网络方向)等专业校内实验实训室较为先进,其建设理念、文化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均处于同类学校领先地位。电子商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较为成功。5.社会服务符合职业教育促进民生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职业教育为富民强省、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的精神,充分发挥中国建筑总公司最重要的职业培训和考试中心的优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每年有5000多人通过参加我校的钢筋工、抹灰工、木工、管道等15个工种培训,劳务输出到新加坡、沙特、阿联酋、美国等地。同时我们与江苏省建设厅、市外经委等部门以及相关企业合作,开展了企业在职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在校学生的技能鉴定。我们还加强了与省内外兄弟学校的交流,开展了与云南玉溪工贸职业学校、新疆伊宁职教中心等西部地区学校的联合办学,在专业师资培训、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发挥了引领的作用。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主要问题学校虽然在教育教学改革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社会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注重了专任教师的学历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但是师资队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仍不太适应学校未来发展的需要,双师队伍结构和素质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二是实训基地基本能够满足校内重点专业和专业群的学生实训要求,但是校内实训基地校企共建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功能需要进一步拓展。三是校企合作的机制和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创新和推进,校企合作的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和发挥三十年来中德合作,走“双元制”特色办学之路的经验优势,依托南京市、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重点制造业基地的地区优势,以创建示范为契机、以改革为动力、以满足社会需要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和一流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融通国际职教理念,为区域经济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世界知名企业、国际劳务市场进行技能培训的基地。(三)基本思路改革发展示范校项目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就业导向和服务宗旨,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建设、开拓创新、强化特色”的方针,以重点建设专业为龙头,以特色项目建设为依托,以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带动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建设和校企共管机制改革,深化“双元制”办学特色,创新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增强服务能力,做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和管理的模范,充分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构建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体系做出贡献。1.瞄准社会需求,坚持服务于区域社会经济建设以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急需人才为目标,学校重点建设的专业是与江苏省和南京市经济社会联系紧密、与产业发展对应度高、人才需求量大、影响力强的主体专业。根据江苏省和南京市经济发展及产业调整情况,围绕重点发展的传统优势行业,继续坚持土木工程类为龙头,电子信息技术类、财经类专业为骨干,环保类、艺术设计类、制造类专业为特色,各专业协调发展专业群建设方向。2.坚持示范目标,创新中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由此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真正在专业内涵建设上为其他学校做出榜样和示范。树立学生是学校品牌的理念,真正培养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技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首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深化,做到文化基础课与素质拓展课相结合,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开展成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每个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个人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大有作为。其次要重视专业技能训练的开放性,学校要积极为企业搭台,与企业深度融合,充分引入企业的设备、技术和师资,做到企业人才培养基地与学校人才培养基地相结合。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室与教室)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进一步完善我校“双元制”教学模式,坚持并推广已实施的“订单培养”、“项目化教学”以及“产学一体化”等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养。3.强化职业导向,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按工学结合的要求,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改革单纯传授知识、积累知识的学科体系,彻底改变传统的课程模式,在解决本专业领域人才培养中最需要解决而又最难解决的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改革上有创新和突破,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专业建设。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专业定位,使学生获得个性发展与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以典型产品(服务)为载体设计训练项目,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课证融合为途径推进双证制度,课程标准要涵盖职业标准,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4.按照专兼结合,形成“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按照专兼结合的方针,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聘请更多的行业企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加强建设“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各专业要建设和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主要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或能工巧匠。学校专业课的专任教师要有计划地到企业培训,或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在完成管理工作的同时,进行岗位训练。每个专业教师都要通过考核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的高级技能等级证书。继续推进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工作,引导教师转变思想,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教学观,提高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努力使教学符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特点,遵循职业教育的规律,围绕素质和能力,以教学效果即以学生能力的提高作为标准,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并在教学中推广使用,深入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和岗位教学。5.围绕能力要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根据职业技能培养需要,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得到训练,提高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结合层次。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按照生产性的要求进行建设,积极探索不同类型的专业与企业共同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方法
本文标题:“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23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