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历程及取得的初步理论成果,懂得这些成果的理论和实践价值。3.认识到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懂得党要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掌握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教学重点与难点1.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成果和认识的曲折发展。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3.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一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基本完成、将要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毛泽东就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总结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初步探索思考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解决如何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问题,这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第二次结合。第二,马恩经典作家不可能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需要我们把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结合.第三,“以苏为鉴”、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中的经验教训,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1.《论十大关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总结和探索的初步成果。(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那十大关系?(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7)党和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提出的《论十大关系》,已经指向了苏联模式的弊端,从而开启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如何评价论十大关系?二.党的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重要成果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党的八大于1956年9月召开,其主要成果有:1、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2、指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3、坚持既反对保守又反对冒进、在综合平衡中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4、提出了执政党建设问题,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和群众联系。总的来说,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三、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深化和拓展1957年2月,毛泽东在第十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1、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完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2、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强调了要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提出了从全体人民出发,“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4、提出了发展工业必须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的工业方针。讨论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的理论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初步探索中提出了很多重要观点,尽管有的还不够成熟,有的还没有付诸实施,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但它们都为后来的探索作了开创性的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二、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1、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为什么会出现偏差?2、党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出现了哪些偏差?3、党在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了哪些理论成果?(一)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出现偏差的原因1957年下半年以后,国际国内出现了一些复杂的情况。由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不长,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更短,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些已经比较清楚,但更多的还有待继续探索。我们党过去长期处于战争和激烈的阶级斗争的环境中,对于迅速到来的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科学研究,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缺乏深刻的认识,使社会主义建设在方向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造成了很多不可弥补的损失。(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偏差1.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出现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等不符合当时具体国情的实践偏差,造成了很多不应有的损失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正式决定当年钢产量比上年翻一番,作出《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这次会议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迅速推向高潮,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的错误,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时期全国各地大放“高产卫星”大张旗鼓宣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2.政治上,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把已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仍然看作阶级斗争,出现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对社会主义制度造成体制上的破坏错误地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3.“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悲剧,使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全面倒退的局面,也使中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二)曲折探索中的理论成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继续进行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列重要的成果。1.毛泽东的主要观点(1)提出不能剥夺农民,不能超越阶段的观点。(2)提出社会主义可以区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两个阶段的思想。(3)提出反对平均主义,发展商品生产和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4)提出“可以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的“新经济政策”。2.其他领导人的思想(1)刘少奇提出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刘少奇在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应当改进现行的市场管理办法,取消过严过死的限制;应当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一定范围内,允许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刘少奇在八大上作政治报告(2)周恩来提出提出了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等观点(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等思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4)邓小平提出了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5)朱德提出了要注意发展手工业和农业多种经营的观点(6)邓子恢提出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邓小平朱德邓子恢思考如何认识改革开放以前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和认识的曲折发展?第一,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前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二,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曲折是可以理解的。第三,不能因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犯有错误就否定已经取得的成绩,否定“文化大革命”前17年的历史。第二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由来一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由来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事物内在的、相对稳定的方面,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由事物的特殊矛盾构成。什么是本质?(一)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后来的第一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者,都没有科学地揭示出社会主义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的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消灭经济剥削;实行计划经济,限制和取消市场经济以消除资本主义制度下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列宁认为: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的无产阶级专政国家+大一统的计划经济+单纯的公有制+单纯的按劳分配。思考传统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有哪些?(二)对中外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总结,是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础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概念。20世纪80年代中期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的概括“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富裕。”这两大原则的概括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雏形。1992年南巡讲话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做了完整性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科学内涵(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思考为什么要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放在社会主义本质的首位?第一,为了从生产力层面上揭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第二,为了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一个创造性的发展。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以及实行目标的手段。科学内涵“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最本质的区别所在,是社会主义伟大理想的最本质的体现。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难道没有剥削吗?2.有研究报告表明,中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1984年是1.8倍,1995年为2.5倍,2004年是3.2倍,2008年达到3.36倍,如果把城市居民获得的各种补贴和非货币收入也计算在内,其差距可能达到5倍以上。这难道不是两极分化吗?讨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一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逐步实现的动态过程。我国人多地广,应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论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一个根本目标、两个保证”所构成。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表述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把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二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三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发展才是硬道理1.毛泽东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十五”时期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情况单位200120022003
本文标题:毛概课件第五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2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