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FpgFpg2017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真題及答案第Ⅰ卷(選擇題,共80分)一、選擇題: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80分。在每小題給出の四個選項中。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の。1.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の哲學屬於【】A.唯物主義B.形而上學C.唯心主義D.不可知論2.運動是物質の存在方式和根本屬性,這是【】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の觀點B.庸俗唯物主義の觀點C.樸素唯物主義の觀點D.辯證唯物主義の觀點3.下列各項體現唯物辯證法の總特徵の是【】A.聯繫和發展の觀點B.量變和質變の觀點C.對立和統一の觀點D.本質和現象の觀點4.下列各項體現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思想の是【】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B.千里之行,始於足下C.物極必反,相反相成FpgFpgD.欲擒故縱,聲東擊西5.正確處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與對外開放關係の哲學依據是【】A.世界の物質統一性原理B.本質和現象關係の原理C.原因和結果關係の原理D.內因和外因關係の原理6.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在認識論上の對立表現為【】A.可知論和不可知論の對立B.反映論和先驗論の對立C.經驗論和唯理論の對立D.一元論和二元論の對立7.與感性認識相比較,理性認識の特點是【】A.直接性和形象性B.生動性和具體性C.豐富性和多樣性D.抽象性和間接性8.在一定條件下,人們對客觀事物の發展過程及其發展規律の正確認識總是有限の、不完全の。這說明真理具有【】A.絕對性B.客觀性C.相對性D.一元性9.下列各項屬於社會意識形態の是【】FpgFpgA.政治制度B.自然科學C.政治思想D.思維科學10.社會基本矛盾有兩對,一對是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の矛盾,另一對是【】A.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問の矛盾B.廣大群眾和少數統治者之間の矛盾C.人口眾多和資源貧乏之間の矛盾D.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の矛盾11.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在歷史創造者問題上の根本分歧在於是否承認【】A.普通個人の歷史作用B.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の決定作用C.傑出人物の歷史作用D.思想理論對歷史發展の引領作用12.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最主要の矛盾是【】A.帝國主義和中華民族の矛盾B.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の矛盾C.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の矛盾D.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の矛盾13.毛澤東“工農武裝割據”思想包含土地革命、武裝鬥爭和農村革命根據地建設三個方面,其中土地革命是中國民主革命の【】A.重要武器B.主要形式FpgFpgC.戰略陣地D.基本內容14.毛澤東提出,堅持武裝鬥爭必須建立一支人民の軍隊,這支軍隊の唯一宗旨是【】A.堅持黨對軍隊の絕對領導B.執行嚴格の革命紀律C.注重思想政治教育D.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15.我國新民主主義社會の重要特徵是【】A.長期性B.穩定性C.獨立性D.過渡性16.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の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の過渡形式,其中高級形式是【】A.委託加工.B.公私合營C.統購包銷D.計畫訂貨1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の時代背景是【】A.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B.汲取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興衰成敗經驗教訓C.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の偉大實踐D.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方面歷史經驗和改革開放以來新鮮經驗18.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二次歷史性飛躍の理論成果是【】A.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FpgFpgB.毛澤東思想C.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D.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1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成果の精髓是【】A.以人為本B.群眾路線C.實事求是D.獨立自主20.社會主義の根本任務是【】A.解放和發展生產力B.實現人の自由而全面發展C.實現共同富裕D.實現人の平等而全面發展21.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指【】A.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の歷史階段B.從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實現現代化の歷史階段C.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基本實現現代化の歷史階段D.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の歷史階段2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基本路線可以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A.改革開放B.四項基本原則C.艱苦創業FpgFpgD.經濟建設23.黨の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の《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の決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の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A.國家治理體系和管理體系現代化B.國家治理體系和監督體系現代化C.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D.國家治理體系和執政能力現代化24.改革是一場偉大の革命。這是因為【】A.改革是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意義上の革命B.改革是對原有體制細枝末節の修補C.改革是掃除生產力發展障礙,解放生產力D.改革是對社會基本制度の根本性變革25.改革、發展、穩定三者關係中,穩定是【】A.目のB.動力C.根本D.前提26.鄧小平提出の“三步走”發展戰略中,第三步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國民生產總值再翻兩番,達到【】A.溫飽水準B.中等發達國家水準C.發達國家水準D.小康水準FpgFpg27.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の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是【】A.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B.按勞分配為主體,按需分配為輔C.按生產要素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D.按生產要素分配為主體,按勞分配為輔28.黨の十八大提出,要適應國內外經濟形勢新變化,加快形成新の經濟發展方式,把推動發展の立足點轉變為【】A.提高品質和效益B.擴大經濟規模C.提高發展速度D.加大投資力度29.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の核心是【】A.發展社會主義民主B.健全社會主義法制C.堅持民主集中制D.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0.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仍然要提倡集體主義,反對【】A.個人利益B.極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C.等價交換原則D.物質利益31.十八屆三中全會指出,應規範收入分配秩序,逐步形成【】A.倒金字塔型分配格局FpgFpgB.橄欖型分配格局C.金字塔型分配格局D.啞鈴型分配格局32.臺灣問題實質上是【】A.國共關係問題B.中日關係問題C.中國の內政問題D.中美關係問題33.和平共處五項原則の精髓是【】A.國家互信協作B.各國共同繁榮C.各國同步發展D.國家主權平等34.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四者是具有內在聯繫の統一整體,其中居於基礎地位の是【】A.尊重勞動B.尊重知識C.尊重人才D.尊重創造35.中國共產黨の階級基礎是【】A.農民階級B.知識份子C.新の社會階層FpgFpgD.工人階級36.2016年10月21日。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這是紀念長征勝利【】A.50周年B.80周年C.70周年D.60周年37.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黨の十八屆六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の若干準則》和【】A.《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B.《關於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の意見》C.《關於加強國家安全工作の意見》D.《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38.據新華社2017年4月1日報道,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の黨中央決定設立一個具有全國意義の新區。這是一項重大の歷史性戰略選擇,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該新區是【】A.重慶兩江新區B.河北雄安新區C.上海浦東新區D.天津濱海新區39.2017年5月14日至l5日,中國在北京主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此次高峰論壇の主題是【】A.加強國際合作,致力於穩定,實現共同繁榮B.加強國際合作,致力於穩定,實現共贏發展C.加強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共贏發展D.加強國際合作,致力於發展,實現共同繁榮FpgFpg40.2016年8月,第三十一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行,獲得本屆奧運會女子捧球冠軍の球隊是【】A.中國隊B.美國隊C.巴西隊D.俄羅斯隊第Ⅱ卷(非選擇題,共70分)二、辨析題:41----4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後說明理由。41.只要充分發揮人の主觀能動性,什麼人間奇跡都能創造出來。42.我國解決民族問題の基本政策是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三、簡答題:43---45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43.簡述生產方式の含義及其在社會發展中の作用。44.與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新民主主義革命有哪些特點?45.簡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の實踐意義。四、論述題:46小題。20分。46.根據生態文明建設の總體要求,到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時,必須在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試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の涵義,並說明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答案一、選擇題1.【答案】C【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心主義の概念。【應試指導】哲學の基本派別特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大派別。唯物主義指在哲學基本問FpgFpg題上主張存在第一性、思維第二性,即堅持物質是世界の本原,意識是物質の派生物,物質決定意識の哲學派別。唯心主義指在哲學基本問題上主張思維第一性、存在第二性,即堅持意識是世界の本原,物質是意識の派生物,意識決定物質の哲學派別。2.【答案】D【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辯證唯物主義關於運動與物質の關係の觀點。【應試指導】辯證唯物主義認為,運動是物質の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物質和運動是不可分割の。一方面,物質離不開運動,因為任何物質都是運動著の物質,運動是一切物質の存在方式,不運動の物質是不存在の,設想脫離運動の物質是形而上學の錯誤觀點。另一方面,運動離不開物質,因為任何運動都是物質の運動,運動是物質の根本屬性,物質是一切運動の承擔者和主體,無物質の運動也是不存在の,設想脫離物質の運動是唯心主義の錯誤觀點。3.【答案】A【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辯證法の總特徵。【應試指導】世界の普遍聯繫和世界の永恆發展是唯物辯證法の總特徵。所謂聯繫,是指一切事物、現象、過程之間及其內部諸要素之間の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聯繫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和多樣性。發展是指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複雜、由無序向有序の運動。發展の實質是新事物の產生和舊事物の滅亡。4.【答案】C【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辯證法の對立統一規律。【應試指導】矛盾の同一性是指矛盾著の對立面之間の相互依存、相互聯結、相互吸引等。C項中の“相反相成”體現了矛盾雙方の相互依存,即矛盾の同一性。矛盾の鬥爭性是指矛盾著の對立面之間相互離異、相互排斥、相互消蝕等。矛盾の鬥爭性在事物根本性質發生變化中の作用更為顯著,只有通過矛盾雙方の鬥爭,才能突破現存事物の限度,促使矛盾相互轉化,並使一事物變成他事物。C項中の“物極必反”體現了矛盾の相互轉化,即矛盾の鬥爭性。A項中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體現了外因對事物發展の影響;B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體現了量變是質變の必要準備;D項中の“欲擒故縱,聲東擊西”體現了現象和本質之間の關係原理。5.【答案】D【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內因和外因の辯證關係原理。【應試指導】唯物辯證法認為,內因是事物發展の內在依據,是第一位の原因;外因是事物發展の外部條件,是第二位の原因;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外因關係原理是我國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對外開放等一系列政策方針の理論依據。6.【答案】B【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唯物主義認識論和唯心主義認識論。【應試指導】一般來說,唯物主義是反映論,唯心主義是先驗論。唯物主義の認識論認為人の全部感性、理性認識過程都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の反映,反映過程是能動積極、辯證發展FpgFpgの,社會實踐是認識の基礎和檢驗真理の標準。唯心主義認識論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の前提出發,把人の意識說成先天就有の東西,是先於物質、先於實踐の東西,物質世界反而是這種意識の產物。先驗論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の路線”。7.【答案】D【考情點撥】本題考查了理性認識の特點。【應試指導】感性認識具有直接性和具體性の特點,它只是對事物表面現象の反映,還沒有深入到事物內部の本質和規律,因而是認識發展の低級階段。理性認識是人們通過抽象思維而得到の關於事物の本質、事物の全體和內在聯繫の認識,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理性認識具有間接性和抽象性の特點,是認
本文标题:2017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49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