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2015版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1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五、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1.市场经济理论形成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和任务•十七大提出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市场经济理论发展3.我国市场经济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一,市场秩序不规范•第二,生产要素市场发展滞后•第三,市场规则不统一•第四,市场竞争不充分4.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关键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强调市场不是不要政府,起决定性作用,不是起全部作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要发挥市场作用,也要发挥政府作用★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1)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2)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3)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4)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5)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经济理论内涵1.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是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和形式的总和。(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具体体现和反映决定根本性质主要特点,规定方向经济制度内容决定方向1.经济体制是否合理,对经济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同一个经济制度,可以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不同的经济制度,也可以采取相似的经济体制灵活性多样性形式经济体制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1)内容: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2)为什么实行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社会服务。(3)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形成和确立•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什么要坚持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制度的性质。•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2)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反对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3)坚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①要正确认识公有制经济实质和核心: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②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③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公有资产占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控制力、支配力)(4)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4)坚持发展公有制经济,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公有制在现实中又要通过具体的形式来实现,即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关系: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①股份制亦称“股份经济”。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②股份合作制是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相结合的公有制形式,在性质上属于集体所有制经济,兼有股份制经济和合作经济的一种经济形式。•基本特征:是职工既是劳动者,也是生产资料所有者;企业资产由集体共同占有,共同使用,风险共担;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公有制目前两种比较成熟的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四个层次财产的所有者是谁?第一层所有权财产具体由谁占有并对企业行使出资人的职能第二层占有权采取怎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第三层经营权经营者怎样组织生产第四层使用权第一层反映生产资料的最终归属关系,决定所有制的性质;后三个层次都是所有制的具体实现形式。(5)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非公有制经济的内容个体经济(既是劳动者也是小私有者)私营经济外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港澳台投资的经济(私有部分)中外合资经济中外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公有非公有(6)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1)什么叫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全社会范围内,按劳分配在所有的分配方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在公有制企业劳动者的收入中,按劳分配占有较大比重。公有制企业劳动的收入量,是其他所有制形式下的劳动者以及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获取收入的参照标准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决定按劳分配的条件•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社会分工没有消失,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第三,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3)对按劳分配的理解•第一,按劳分配的“劳”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只是以企业为单位的局部劳动;•第二,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劳动者实际提供的劳动量来计量,而只能按照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来计量;•第三,按劳分配必须借助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第四,按劳分配还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实行,只能在局部的范围内实行。2.按生产要素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从生产要素使用者那里获取收入,参与生产成果的分配。★其根源: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1)什么叫按生产要素分配(2)生产要素分类生产要素物的要素人的要素土地厂房设备资源材料货币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信息(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按管理和知识产权分配①按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劳动力收入(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要素分配)劳动收入,主要指个体劳动者和农村专业户的个人收入、事业单位空闲时从事的经营性劳动所取得的收入。劳动力收入:主要指外资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出卖劳动力,按劳动力价值取得的收入。②按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分配:资产收益、资本收益(按资分配)按资分配(资本收益、资产收益)是指资本所有者凭借其资本所有权参与他人劳动成果的分配。按资分配的重要表现形式有:资本收益:个人存款利息;购买股票、债券等获取的股息、红利等;三资企业和私营业主凭借资本占有雇佣劳动者剩余劳动所形成的利润收入。资产收益:租借土地、厂房、设备所获得的租金等③按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分配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这类生产要素来自于它们所有者的劳动或劳动成果这类收入也可以称为劳动收入(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是指国家、企业和社会为保障社会公平和各部门、各地区和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而实行的一种分配。按社会保障原则分配包括:福利性收入;扶持性收入;鼓励性收入;救济性收入。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正确处理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关系。3.完善分配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在个人收入分配调节上,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与公平公平效率(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1.认识新常态从我国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九个方面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2.新常态的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3.新常态的带来的发展机遇第一,在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经济规模决定的实际增量依然可观。第二,在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三,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第四,在新常态下,政府积极推动职能转变,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更加和谐。•(1)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2)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3)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4)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四化”道路推动经济发展,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内涵: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着力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集到创新发展上来。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三)全面依法治国•(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的统一是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的。★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依法治国,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社会主义本质(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中国民主制度的构成人民民主专政——
本文标题:2015版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70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