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酒文化第五章酒的起源与发展酒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的国家,而中国酒大部分是以粮食为原料酿造的,紧紧依附于农业。若把饮酒习俗与传统节日联系起来看,中国酒文化所反映的诸多农业文明的特征就更加突出。如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而酒业的兴衰反过来也反映农业生产的状况。自汉武帝时实行国家对酒的专卖政策以来,从酿酒业收取的专卖费或税就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古人将酒的作用归为: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几千年来,酒的作用又有很大发展:酒以成欢、酒以忘忧、酒以壮胆,酒也能使人沉湎、坠落,伤身败体,历史上还有不少君王因酒亡国。中国酒已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中国用曲造酒在世界酿酒史上独树一帜。从酒中,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的很多方面,如政治、经济、农业生产、商业、历史文化等。酒与社会经济活动、社会生活密切相关。酒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给人民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在原始社会,当农业逐渐发展,以及人们对自然认识的进一步提高,酿酒术就出现了。及至夏桀、商纣,生活奢侈淫逸,给后人留下了“酒池肉林”(《史记.殷本纪》有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的记载)的罪恶事实。我国用霉菌糖化谷物酿酒,大约可以溯源到五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当时的劳动人民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商代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酒”字。在河南安阳殷墟中还发现了酿酒作坊的遗址。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时间约在公元前三世纪)出土了大量陶制专用酒具,表明那时已能制酒。第一节酒的起源的几种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对世界酿酒技术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中,已有专用的酒具,其中除了一些壶、杯、瓜(有角旁)外,还有大口的尊、瓮及底部有孔的漏器等大型陶器,可作为糖化、发酵、储存、沥酒之用,标志着五六千年前我国已开始酿酒。在有文字记载的史料中,关于酒的记述不胜枚举,但关于酒的起源的记载并不多。酿酒起于何时?酿酒的始作人是谁?众说纷纭,有着种种传说。这里仅举影响比较大的几例:仪狄酿酒仪狄造酒说始载于《世本》”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认为仪狄是酒的始作人,后来西汉刘向《战国策.魏策》”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议狄,而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还有一种说法“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似乎是讲他们制作了不同的酒。醪是糯米经发酵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味甜,多产于江浙一带。秫是高粱的别称,杜康以高粱为原料作酒。还有一种说法“酒之所兴,肇自上皇(上古三皇五帝),成于仪狄(由仪狄总结归纳流传下来)”。至于仪狄何许人也,莫衷一是,难以考证:有说是夏禹的下臣司掌造酒的官员,有说是禹的女儿,也有说是黄帝的女儿。•三皇的说法:(1)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2)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3)伏羲、祝融、神农(《风俗通义》)(4)伏羲、神农、共工(《风俗通义》)(5)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6)天皇、地皇、泰皇(《史记》)(7)天皇、地皇、人皇(民间传说)•五帝的说法: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最为流行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杜康造酒另一传说为杜康造酒。除“杜康作秫酒”外,亦有说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晋江统《酒诰》)这就是酒的做法,并无什么奇异。由生活中的偶然的机遇,启发创造发明的灵感,也是发明创造的一种方法。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自此认为酒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不过,历史确有杜康其人,《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博物志》等以及乾隆年重修的《白水县志》对杜康均有记载。(白水有四大贤人遗址:仓颉出生于此;生前善制瓷器死后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蔡伦墓;及杜康遗址,县志载“杜康,字仲宁,相传为县康家卫人,善造酒。”村边有“杜康泉”,“俗传杜康取此水造酒”,“乡民谓此水至今有酒味。”杜康泉旁传说有杜康墓,建有杜康庙。河南汝阳也有杜康遗迹,此外湖北、山东、江苏等也有杜康传说。)上天造酒“上皇造酒”与“酒星造酒”的传说类似,前者说酒是上皇所赐予,后者是说酒是上天创造。宋《酒谱》“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李白《月下独酌.其二》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东汉末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最早见于《周礼》有二十八宿的说法,始于殷代立于周,是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伟大发明创造之一,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浩淼的星河中观察到几颗并不明亮的“酒旗星”。后世关于“酒星”、“酒旗”的诗文就有很多。当然,上天造酒是无科学根据的,只是在科学很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把人世间的一切不能解释的东西都归之于上天所创,而实际上酒只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所创造。黄帝造酒也有传说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古医典《黄帝内经.素问》载黄帝与医家岐伯讨论“为五谷汤液及醴(li)醪如何?”岐伯答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书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东晋葛洪《抱朴子》说得更是有板有眼,黄帝曾发明过“酒泉法”,即利用曲米加上丹药造酒。黄帝时期出现了很多发明创造,在远古时,人们可能先接触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从考古的有关资料都证实了古代传说中的黄帝、夏禹时期确实存在酿酒。猿猴造酒猿猴造酒,并非虚构。1953年,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在江苏洪泽湖畔下草湾(双沟酒厂附近)考证醉猿化石,发现“下草湾人”属晚期智人阶段,这些猿人是吃了含有酒精成分的野果汁,醉倒致死后成为化石的,将化石定名为“醉猿化石”。我国古代文献中对“猿酒”有不少记载:《清稗类钞.粤西偶记》”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白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紫桃轩杂缀》”黄山多猿猴,春夏采杂花果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益发,闻数百步。”清代《粤东笔记》”琼州多猿,……常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等。猿猴所酿之酒为自然发酵所得,这也可能给古人开始酿酒给以启发。第二节酿酒的起源与发展在原始社会,人们基本是本能的获取食物。而野果中含有能天然发酵的糖类物质,可以产生具有酒味的液体,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天然果酒。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后期,可能已具有野果自然发酵酿酒的知识。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可能又认识到兽乳也能在自然环境中发酵成乳酒。随着农业文明的出现和发展,谷物酿酒取代了天然果酒。这标志着酒已开始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物质出现在社会生活中,人类有了饮酒的需要。大约在5000年前的龙山文化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谷物酿酒。到商代,曲蘖(nie)开始出现。“蘖”是用发芽的谷物制成的酿酒糖化剂,所酿的酒叫“醴”(一种甜酒),“曲”主要是以含淀粉的谷物为原料培养的微生物载体。以“曲”酿酒同时起到糖化和发酵的作用,从而把谷物酿酒的糖化和发酵结合到一起。为我国后来独特的酿酒方法——曲酒法和固态发酵法奠定了基础。1、先秦时期氏族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提高,农产品有了剩余,粮食酿酒才有可能出现。从公元前2000年的夏王朝到公元前206年的秦王朝,历时1800多年,《尚书.商书.说命下》”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若作和羹,尔为盐梅。”曲蘖的发明,使中国成为最早用曲酿酒的国家。这一发明与古阿拉伯地区的麦芽啤酒、爱琴海地区的葡萄酒酿造,并称世界酿酒技术的三大发明。我国早期酿制的芳香甘醇、风味独特的谷物就是黄酒,大约在商武丁时期,已出现了中国独有的边糖化、边发酵的黄酒酿造工艺,人们已有了饮酒的习惯,并用酒来祭神。酒的别称有醴、醪、酎、醇等。一般分为浊酒与清酒两大类。浊酒酿制时间短,曲少米多,成酒稠浊,味道甘甜,稍带酒味。酒初酿成时,汁与渣混在一起,若经过滤就变成清酒,酿制时间稍长,酒度较高,滋味醇厚,酒液清澈。《乡饮酒义》载“太古本无酒,以水行礼,故后世因谓水为玄酒,不忘本者,思礼之所由起也”。酒当时被称为“玄酒”,是为祭祀才制出来。酒的产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影响着人们的身体,随着历史的发展,酒的影响也在向纵深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在反思太康失败的原因,总结五条经验教训中第二条“其二曰,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获不亡。”夏桀、商纣因酒亡国,可从另一面看到夏商时饮酒之风相当盛行,曲药酿酒技术及产量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到西周人们通过对酿造工艺的总结“六必”即“秫稻必齐,曲药必时,湛膳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从原料、曲药、卫生、用水、容器、火候等已有很高认识。酿酒不仅成为独立的手工业,还设立了专门的“酒正”,执掌制酒之政令,不仅负有根据政府规定的造酒方法及标准监督造酒,而且在曲药发展、倡导酒与礼乐等方面,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夏启之长子为太康,荒于酒色,喜好游猎,被后羿夺国,拥立其弟仲康为王,自掌实权。仲康忧郁死后,其子后相为王,但被替代后羿的寒浞杀死。后相妻子侥幸逃脱,产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复国,被后世称为“少康复国中兴”。到商代,饮酒更加普遍,酒的制作经验已很丰富。酒的广泛饮用也引起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前已提及夏禹“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伊尹在商汤去世,给继位的太甲作《伊训》,力劝太甲认真继承祖业,不忘夏桀荒淫无度而至亡国的教训。《尚书.酒诰》记有周武王在建国后也曾下令禁酒,这是我国第一部禁酒文告,以免饮酒误国。诰词规定,不许经常饮酒,即使诸侯国君,也只能在祭祀时才能饮酒。然哉后世的奴隶统治者并不能接受教训,《资治通鉴》论及夏桀“作瑶台,罢民力,殚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之乐,一鼓而牛饮着三千人。”不理朝政,直至亡国。600多年后的商纣有过之而无不及,“以酒为池,悬肉为林”被西周取而代之。周幽王与褒姒纵酒为乐,“烽火戏诸侯”,西周衰落。2、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分裂局面。秦始皇在焚书时,酒制作与使用属于医药书类而被保存。秦王朝的暴政仅维持了十五年就被汉王朝所推翻。汉吸取秦的经验,采取与民休养生息政策,农业、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酿酒业自然也兴旺起来。但在汉初,国贫民苦,对酒有所制约,如汉文帝、汉景帝号召大家生活节俭,提倡戒酒,以减少粮食消耗。景帝甚至曾“禁酤酒”,后来因为丰收,“大甫(酒旁音pu,聚会饮酒)五日,民得酤酒”。制曲由汉以前的散状已作成饼状。西汉杨雄《方言》载有十多种酒曲名。《汉书.食货志》”一酿用粗米二斛(hu),曲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东汉末年,曹操发现家乡已故县令郭芝家有一独特酿酒法,称为“九酿春酒”,曾亲自试制,果然很好,并写一道奏章上报汉献帝。汉代酒的品种日渐多样,有廉价的行酒,有少曲多米一宿而成熟的甘酒等。张骞从西域大宛国带回葡萄在西北及中原种植后,至东汉时民间可能开始有了葡萄酒。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当时官酒应用原料比例与出酒比例,与今天的绍兴淋饭酒所用原料与成酒数量的比例大体相当。可见汉代以来的传统酿造对后代酿酒的影响。魏晋南北朝时,南方比北方相对安定,加之北方人民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生产力发展较快,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制曲技术进一步提高,晋代已出现药曲。晋嵇含《南方草术状》记载有制曲时加入植物枝叶及汁液的方法。《齐民要术》汇编了9种制曲方法和39种酒的酿酒工艺。西晋医学家葛洪谈酒著作有《抱朴子.酒戒》、《肘后备急方》,其所著各种药方,不少是配酒而服。他主张戒酒,而治病又多用酒,所以主张用酒适量,以度为宜。3、隋唐五代公元581年,随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结束了270余年的南北分裂。隋初继行北魏均田制,经济发展极快。但隋二世炀帝杨广,沉湎酒色,统治苛政,天下又大乱。618年,唐王朝建立,吸取隋灭亡教训,推行有利于缓
本文标题:酒的起源与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78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