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中俄关系中的时空概念“时间”概念=历史概念中俄关系的历史划分1、中国与沙俄之间的关系(1917年以前)2、中国与苏联之间的关系(1917年以后--1991年)3、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1992年至今)中俄曾经不是邻居时间与空间的交错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17世纪以前中国不与俄罗斯接壤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近代沙俄的拓张:俄国是找上门来的邻居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吞并中亚:17世纪初期,俄国开始蚕食哈萨克草原各汗国,到19世纪最终完成对中亚三个汗国的吞并。浩罕、布哈拉和希瓦。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国17世纪沙俄不断向东扩张,遇到康熙统治下的大清国的抗击。1689年《尼布楚条约》。第一个平等条约。近代以后《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约记》。150万平方公里。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居苏联是扩大了的俄罗斯列宁的两次对华宣言蒙古的独立,唐努乌量海地区中俄互为最大的邻居俄罗斯是缩小了的苏联苏联的坍塌中亚的独立中俄关系的四种范式历史上1、欺压2、结盟3、对抗4、正常关系中苏关系的性质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1949年--60年代中期结盟,兄弟关系一边倒针对帝国主义阵营意识形态化中苏关系斯大林与毛泽东中苏关系的性质新中国与苏联的关系6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分裂对抗武装冲突意识形态化“第三者”中苏关系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与毛泽东俄罗斯是中国最大的邻居邻居因素:不可选择性只有打交道与不打交道的选择只有选择与之打交道的方式中俄关系的影响对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中俄关系的现实定位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的性质不结盟不对抗不意识形态化不针对第三国中俄关系的三个层面双边关系地区合作国际战略协作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三个阶段和现状二、1992年以来的中俄关系1.1991年12月27日钱其琛外长致电独联体12国承认独立,中苏大使级关系转变为中俄关系4.1992年12月叶利钦首访中国、《联合公报》:互视为友好国家、24个文件、目的:建立睦邻关系,避免交恶历史重演,利用地缘优势开展经济合作首批C-27到货2.1992年1月31日李鹏在联合国会见叶利钦,承认两个联合公报3.1992年3月科济列夫访问中国,双方交换《中苏国界东段协定》批准书5.1993年成为俄罗斯外交的中国年中俄全面军事合作启动第一阶段:“互视为友好国家”(1991.12-1994.8)1.俄罗斯与西方的蜜月关系结束,俄希望与中国建立特殊友好关系2.《中俄国界西段协定签署》:总长55公里,没有争议点3.1995年12月C-27生产线交付中国,总价值22亿美元,1999年进入试生产,沈阳第二阶段:建设性伙伴关系(1994.9-1996.3)1、北约东扩计划的推进和美国支持台湾当局使中俄联手维护自身利益2、1996年4月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概念的提出,元首、总理、外长会晤及热线联系3、1997年4月《关于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宣言》:战略协作的三个层次4、1997年12月两国边界勘界工作如期完成,目前的两个待议点第三阶段;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4至今)圣彼得堡莫斯科中国蒙古哈萨克斯坦中俄边界走向5、军技合作的进一步发展:C-300地空导弹系统,C--30MK歼击机,956A导弹驱逐舰目前正在洽购956E、预警机、远程雷达,两国导弹专家小组合作帮助中国发展分导技术、远程精确巡航导弹6、地区合作的加强;由上海五国论坛到上海合作组织7、2001年7月《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署8、两国经济合作概况:注:1992年为中苏贸易总额,其中80%为中俄贸易。2004年双边贸易额首次超过200亿美元,达到212.3亿美元,同比增长34.7%,相当于2001年的两倍。2005年双边贸易额再升至291亿美元,同比增长37.1%。两国政府提出了到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600亿—800亿美元、2020年前中方向俄罗斯投资120亿美元等重要目标。1996年4月-1999年2月中俄两国在反对北约东扩、车臣问题和台湾问题上相互支持,理论共识广泛,关注问题并不重叠;中亚:两国地区安全合作最成功的领域2001年9月至今俄罗斯战略收缩条件下的中俄协作避免谈及多极世界回避俄美矛盾;美军驻扎中亚使上海合作组织影响力大为下降;中俄协作重心向双边层面转移;中俄合作与台湾问题1999年3月-2001年9月两国在全球层面的战略协作完全重叠:反对科索沃模式和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维护《反导条约》保持全球战略稳定、中国战略导弹的现状:第一代:DF-4、DF-5和JL-1;第二代:DF-31、DF-41和JL-2123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三个阶段和现状D.为牵制美国的单极政策与中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1996年),并谋求建立俄罗斯-中国-印度轴心(1997年)E.加强独联体地区的一体化最为俄罗斯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1995年、9月《对独联体国家的战略方针》1999年11月联合中国和白俄罗斯等国在联合国提出维持战略稳定的提案2000年下半年宣布废除俄美之间关于对伊朗进行武器禁运的秘密协定2000年12月《俄古联合宣言》、率先单独解除对伊拉克制裁2000年10月俄印战略伙伴关系2000年7月《中俄北京宣言》D.力图与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建立反对美国单极霸权的国际网络。1、俄罗斯在进行全面的战略收缩:放弃以反西方为核心内容的“全球性大国政策”,自我定位为“地区性(欧洲)大国”,避免外部孤立和自我孤立。修改在多极世界构想基础上外交政策,以避免主动地卷入与美国和西方的对抗。回避多极世界的提法。2、主张学习中国20年来的外交经验:他们认为,80年代以来,中国最初放弃了与美国的对抗,后来放弃了同苏联的对抗,着手进行国内建设。对俄罗斯来说,重整国家政权,实现经济的稳定和高速增长,以及奉行使俄罗斯顺理成章地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方针,这无疑是重中之重。3、避免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特别是与美国的冲突:强调要同那些俄罗斯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国家和地区搞好关系。三、中俄关系的战略共识1997年4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联合声明》2005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1)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中俄两国所追求的国际战略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达成了高度的战略共识。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2)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成为中俄两国所追求的国际战略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中俄两国达成了高度的战略共识。(3)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不是一国或者几国的事情,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和集体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确保所有国家的社会稳定,公正合理地维护各国人民的利益。中俄两国愿意为建立国际经济和政治新秩序贡献力量。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4)对话是建立合理和公正的21世纪国际秩序的重要途径。在中俄看来,世界的未来、人类进步及应对挑战与威胁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一对话的结果。因为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寻求各方都可接受的立场和决定的过程。只有在国际社会所有成员都认识到国际新秩序对自身的战略益处并赞同其宗旨和准则,国际新秩序才真正具有普遍性。因此,国际社会应就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开展广泛对话。各国的事情应由各国人民自主决定,世界上的事情应以多边集体为基础通过对话和协商决定,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国际事务中存在的原则性问题。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5)国际社会应彻底摒弃对抗和结盟的思维,不寻求对国际事务的垄断和主导权,不将国家划分为领导型和从属型。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明显改善为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注入了积极因素。为了建立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就需要各大国不扩大现有的或建立新的军事政治联盟,不搞对抗或相互遏制,放弃瓜分各地区势力范围的意图。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6)那么什么是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呢?中俄两国认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应该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其发展道路,别国不应干涉。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差异不应成为发展正常国家关系的障碍。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7)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联合国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制定和执行国际法基本准则的核心。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8)中俄两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抱着合作的态度,真诚认为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是促进世界多极化、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力量,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振兴发展中国家经济和加强它们在国际事务中的建设性作用,对推进人类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中俄重申,愿意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并呼吁发达国家更积极地促进亚、非、拉各国的不断进步。1、关于建立21世纪国际秩序问题(9)中俄两国十分重视人权问题,认为人权具有普遍性。国际人权保护应建立在坚定维护各国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基础之上。2、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应促成国际社会达成共识,使和平与全面协调发展成为人类在新世纪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中心任务是维护全人类和平、稳定和安全,在平等、维护主权、互相尊重、互利和确保子孙后代发展前景条件下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的涵义第一种涵义,发展问题依然是中俄两国所面临的最重要的任务。第二种涵义,中俄两国的国内发展离不开与世界的总体发展。第三种涵义,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对和平的理解1、冷战结束后,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没有改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也没有改变。2、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交织在一起,恐怖主义危害上升,单边主义倾向抬头,地区冲突时起时伏,南北差距仍在扩大,人类还面临着一些深刻矛盾和突出问题,例如国际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贫富差距、环境恶化、传染病、有组织跨国犯罪、贩毒等诸多全球性挑战。对和平的理解3、在和平这个问题上,中俄主张确立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观,建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型安全架构。新型安全架构应建立在公认的国际关系准的政治基础上,建在应对立在互利合作和共同繁荣的经济基础上,建立在尊重各国平等安全权利的基础上。对和平的理解4、中俄两国在处理观察当今世界和处理国际事务方面十分尊重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及其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问题。两国都强调,任何旨在分裂主权国家和煽动民族仇恨的行为都是不能接受的。不能无视主权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进程,不能从外部强加社会政治制度模式。对和平的理解5、世界文化和文明呈多样性,这就决定了世界文化和文明的多样性应成为世界各国相互充实而不是相互冲突的基础。当今世界的主流要求不是搞“文明冲突”,而是必须开展全球合作。应尊重和维护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样化。各国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社会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不应成为干涉别国内政的借口。应在相互尊重和包容中开展文明对话与经验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应加强人文交流以建立国家间友好信任的关系。中俄两国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民族传统,中俄两国为促进世界的和平就必须更多地进行相互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和谐世界6、中国在国内倡导和谐社会,在国际上倡导和谐世界。在中国看来,和谐世界,应该是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是一个民主、公正的世界,一个互利、合作的世界,是开放的、包容的世界。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战略选择。这条道路的精髓就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国际和平。中俄两国都强调
本文标题:中俄关系的若干问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812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