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代城市设计强调通过三维形态整合的机制有效地组织多元城市要素的相互关系,集约、高效地使用空间,创造宜人、公正、富有活力和特色的建成环境。以整合机制解决矛盾、优化城市形态,不仅使城市设计所创造的三维物质形体环境与当代城市的多元化和多变性相适应,而且能够在重要的城市空间节点产生催化作用,带动周边区域并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城市设计在欧洲的城市复兴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伦敦金丝雀码头(CanaryWhoif)的城市设计即为这样的典型范例,作为Dockland码头区复兴中规模最大的开发工程,金丝雀码头通过城市设计对多元城市要素进行整合,创造出整体的环境和高质量的城市空间,重塑了码头区的空间形象,使之成为城市乃至区域或全球范围的经济文化标志地点,进而吸引资本的投资并带动Dockland地区的整体复兴。引言金丝雀码头离伦敦市中心4公里,位于泰晤士的弯头处,占地3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金丝雀码头的开发规模是码头区甚至是全欧洲最大的,功能定位也是最高的,同时它的开发过程长达10余年。2、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目录4、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5、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6、金丝雀码头历史资源整合3、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1、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Dockland地区复兴计划及政策金丝雀码头的开发与Dockland码头区复兴的政策与运作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位于泰晤士河畔的Dockland码头区曾是伦敦最重要的港口,由于战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交通运输方式的转变,码头区日趋衰落。Dockland的大规模复兴开始于1981年,保守党政府参照英国新城开发的成功模式成立LDDC(伦敦码头区开发公司),以吸引私营企业引领市场为核心理念,凭借中央政府赋予的特权收购区内多种所有权的土地、水域,改善基础设施,为私人投资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配合以住房、教育、公共设施的改进,提升居民对D0ckland地区的信心。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DLR轻轨及Jubilee地铁线1987年8月轻轨DLR建成通车,并于1991年延伸至伦敦内城传统的金融区Bank,该地区首次与伦敦的城市交通网络相联系,极大地改善了其可达性,并对金丝雀码头的商业开发起到了催化作用。金丝雀码头的城市设计充分把握了这一交通催化要素,在城市设计方案中将其作为核心与相关交通要素和公共空间进行整合,成功地避免了轨道交通对城市形态的割裂,发挥其催化作用,并增强了空间的活力。早期建成的轻轨投入使用后暴露出设计运量不足的问题,商业办公楼出租率仅为60%,并造成开发商公司的破产。2000年,另一条大型轨道交通Jubilee地铁线建成,每小时运量为3万人,直接与伦敦地铁系统相连,到伦敦内城的时间仅需8分钟。随着JubiIee线的通车,金丝雀码头的办公楼出租率很快上升至99.5%,成为生机勃勃的商业、金融中心。城市设计也将这一新的交通要素与基地内的既有要素地下商业空间整合在一起,形成以地铁站为核心的地下空间体系,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催化作用,保持了金丝雀码头开发的持续性。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的背景和过程交通结构和结合点辐射分析图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金丝雀码头的用地被方格网道路分为26个地块。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以大型的结构性开放空间作为整体形态的构架,并以轴线组织开放空间。结构性的开放空间有两个,即贯穿用地东西轴线开放空间和Jubilee地铁站上的公共广场。城市设计空间布局最鲜明的特点不仅是其古典的对称构图、轴线空间的变化和视觉焦点,更重要的是将两条南北向的交通空间轴线和东西向的开放空间中轴线整合,并在交叉点上形成空间序列的高潮。第一条交通空间轴线是南北两个轻轨站和轻轨高架桥;第二条交通空间轴线是JubiIee地铁站上Jubilee广场与Canada广场间的南北向轴线。它使后期建成的建筑群和地铁站与建成的建筑群和开放空间在空间布局中成为一个整体。城市设计的空间布局以大型的结构性开放空间作为整体形态的构架,并以轴线组织开放空间。结构性的开放空间有两个,即贯穿用地东西轴线开放空间和Jubilee地铁站上的公共广场。最西端的WestFerry环岛广场是连接金丝雀码头的道路系统和城市道路的立交环岛,;林荫大道尽端的Cabot广场和中部的Canada广场为长方形绿化广场,以小广场联系不同标高的滨水空间,最东端是半圆形的church滨水立体化广场,连接三个标高的滨水空间、步行交通和车行交通。东向的对景是千禧穹庐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建筑包含100万平方米的办公空间,4万平方米的商业、餐饮和休闲设施,两个400客房的酒店及相关会议、宴会设施以及6500个停车位,目标是以符合国际最高标准的商务空间和高品质的城市环境建设一个“绿地上的大型商务中心”。为26个地块中三个地块建设地标性的超高层办公楼,其余为中、高层办公建筑和酒店。三栋超高层呈三角型对称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心和东部的尽端,形成建筑群体的空间视觉焦点。主要建筑为中高层,形体规整,严谨地限定开放空间的界面,对称的建筑布局形成垂直相交的一条东西向主轴线和南北向两条次轴线。三栋超高层的视觉轮廓汇丰、金融塔、花旗金丝雀码头地面空间和建筑形态设计金丝雀码头的地下空间有功能综合化、分层化和建设分期化的特点。功能综合化表现为地下空间是集商业、休闲、服务、地铁站和停车场功能为一体;分层化表现为地下空间将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活动设置在不同的层上;建设分期化是由于建设时序的不同和水系的分隔,使地下空间的形态不是集中的块状空间,而是分为南、北两个带状的空间。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首先,在地下一层设置商业、休闲、娱乐空间,以两条商业街作为地下空间的主体,连接地下停车场和其余辅助空间。其次,在南、北两条商业街之间设置了三条东西向的步行通廊,步行通廊一侧同时设置小型商业空间,形成三纵两横的环形商业步行体系。同时,将地下空间人流汇聚的焦点Jubilee地铁站厅设置在在南、北两条商业街之间,虽然地铁站厅和商业空间不在同一层,但站厅侧廊的大型自动扶梯解决了垂直交通联系,使地铁站厅和地下商业步行体系整合在一起,成为地下空间强有力的连接纽带。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最后,在南、北地下商业街中设置四个中庭,中庭空间为圆、半圆、正方形,顶部使用玻璃直接使来自地面的自然光透入,纯粹的几何图形、明亮的光线和集中设置的垂直交通使中庭空间具有明确的标志性和可识别性,成为地下空间体系的重要公共节点和空间序列的高潮。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金丝雀码头的地下空间不仅自成体系,而且注重与地上空间的三维整合地下空间和地上公共空间的整合是通过室内中庭实现的,在金丝雀码头用地南侧的建筑群中非常典型镶嵌了两个尺度巨大的玻璃中庭,其中西中庭直接连接南码头步行桥。这两个玻璃中庭二十四小时对公众开放,墙面和屋顶全部使用透明玻璃,室内光线明亮,空间纯粹,使地上、地下空间融为一体。jubilee地铁站入口结合地面的公园设计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金丝雀码头地下空间设计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轨道交通对金丝雀码头开发至关重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穿越用地的DLR轻轨、Jubilee地铁线。SOM的城市设计方案通过交通要素与空间的整合做到了各类交通的协同、高效,尤其针对具有催化作用的大型轨道交通要素,三维的整合不仅避免了城市形态的割裂,更充分发挥了其整体效率,创造出具有活力的三维空间。利用建筑空间来组织轻轨的流线轻轨成为动态景观交通要素与空间的三维整合具体分为两类,一是交通要素与建筑的整合;二是交通结合点、公共步行交通与开放空间、水景和不同建筑功能空间的整合。滨水的立体化交通系统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滨水公交车站点轻轨与水上交通一体化形成码头的新特色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立体化的步行系统城市设计中的交通结合点既是步行体系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是交通与空间整合的节点。交通与空间的整合不仅要处理大量人流的分,更要充分利用人流的聚,通过整合多功能建筑空间、开放空间和景观,最大限度发挥大量人流汇聚带来的催化效应。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立体化步行与轨道交通用地内三维分层的交通系统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南侧步行桥北侧步行桥金丝雀码头三维交通设计重塑水系城市设计保留了总体的水系,并将水系和空间布局重新整合,在强化用地自然环境的特征的同时创造新的特色。城市设计重新利用水系,结合整体的空间布局进行填埋和开挖,或将原有水面填埋成为建筑用地,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填埋后的用地成为结构性的开放空间,增强空间布局的整体性;或将原来的用地开挖引入水系,并通过城市设计使引入的水系和重要的空间节点整合起来,最终使水系和空间有机地融为一体。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营造滨水空间、整合步行系统由于大量的中高层建筑沿水边布置,滨水用地多呈带状,不利于积极的滨水空间的营造,城市设计通过滨水用地和绿化、建筑界面以及生活娱乐休闲功能的整合,成功地创造了宜人的滨水空间。金丝雀码头的滨水空间分为两种,一种是线性空间,作为空间界面的高层建筑全部在步行尺度后退形成宽敞的骑楼;另一种是广场,有使用建筑界面围合而成的广场。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金丝雀码头自然资源整合沿水系带状布置两岸骑楼建筑沿滨水带经营的酒吧和咖啡厅金融大楼融入历史的象征性空间金丝雀码头不仅拥有码头区的历史资源,而且恰好位于伦敦城市发展的空间轴线上。这条空间轴线的一端是伦敦塔桥,代表了伦敦的悠久历史,另一端是建于北格林威治的千禧穹庐,代表伦敦城市的新生。城市设计在空间布局中整合了以上两个历史要素,使金丝雀码头不但成为码头区复兴的象征性空间,也成为伦敦城市时空发展轴上重要的标志性节点。对码头区历史要素的整合主要是空间意向的整合。SOM在城市设计:将大量的中高层办公建筑排列在水边,那里曾经是大船停泊的地方;将汽车停在中间,那里曾经是货物贮藏的地方。金丝雀码头历史资源整合对伦敦城市历史要素的整合是空间和视线的双重整合,通过空间轴线的重叠、视觉通廊的建立和新的视觉要素的切入,使金丝雀码头与伦敦的城市空间产生强烈的视觉联系。城市设计将作为主要空间构架的东西中轴线在平面上与格林威治轴线完全重叠,中轴线上的开放空间同时作为一个大尺度的视觉通廊,视廊的两端是伦敦塔桥和千禧穹庐。城市设计将三栋超高层建筑呈三角形对称布置在空间轴线上,其中最高的Canada广场1号布置在轴线的中心,为北格林威治轴线添加了新的视觉焦点,也加强了金丝雀码头在城市空间中的标志性和象征性。金丝雀码头历史资源整合
本文标题:金丝雀码头城市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89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