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园林工程 >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2020/2/15散文张中行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新课导入1、认真阅读课文,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2、理解文章,掌握本文对人物以小见大的刻画方法。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4、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学习目标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代表作品:短篇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人物简介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人,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作者简介作者和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写作背景草率()商酌()譬如()累赘()拖沓()妥帖()诲人不倦()读准字音shuàizhuópìzhuìtàtuǒtiēhuì检查预习(1)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2)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3)商量斟酌。()(5)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6)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草率不耻下问商酌颠沛流离拖沓检查预习根据下面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内心无比悲哀,写此文以示纪念。整体把握待人宽描标点(第3段)修改文章(第3段)热情送客(第4段)给我回信(第5段)文章重写话(第6段)文风重简洁(第7段)区分“做”和“作”的用法(第8段)律己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整体把握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两个方面品德?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体现?主题概括合作探究本文通过记叙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忠厚长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和爱戴。文章描写的事件都是叶先生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为什么作者要选择这些事来写?合作探究小中见大:《钓鱼的启示》《散步》《走一步再走一步》《邓稼先》《回忆鲁迅先生》《最后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对我面对两枚硬币的时候》《当我面对残阳的时候》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作者从自己所熟知关于的叶圣陶先生的事情中进行选择,最终选择了这些生活或工作琐事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这样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动人,更能引起普通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说说是怎么过渡的。(1)“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2)“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合作探究由“文字”方面的宽厚待人过渡到“日常交往”方面的宽厚待人。由“待人厚”过渡到律己严。(“待人厚”承接上文,律己严开启下文。)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合作探究示例:因此,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②高度赞扬对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作者简介(1)“我看了信,也很悲伤,不是为自己的颠沛流离,是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⑤通过叶老给“我”回信这件事,“我”明白了十年的浩劫改变了很多人,但叶老始终坚守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黑暗的日子里依旧保持着为人宽厚的一面。(2)“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⑦在当时文风应简偏繁的现实中,叶老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主张,希望大家做到文风简洁,规范写话等,其实是反对浮夸的文风。第2段提到孔子有什么作用?这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用孔子衬托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德。结构上总领全文。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合作探究①作者为叶老的逝世而感到悲哀;②正值除夕,本是团圆欢庆的时刻,因此这种悲哀又多了一层。第3段“描标点”一事中几个“他”指谁?“他”改变的是什么?吕叔湘先生。“这一次他受了教育,此后写文章,文字标点一定清清楚楚,不敢草率了事。”合作探究“描标点”一事除“待人厚”之外,还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性格?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第3段“修润文章”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性格?不耻下问、谦虚诚恳。合作探究第5段“给我回信”一事体现了叶圣陶先生的什么性格?为他人着想。第5段的两个“悲”字分别有什么含义?第一个“悲”指叶圣陶先生“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第二个“悲”指作者“想到十年来的社会现象,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合作探究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用文中的原话回答)他在这方面是怎样严格要求自己的?“写话”。合作探究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还特别重视“简洁”。一旦写的不像“话”,就坚决改。作者是怎样说明叶圣陶先生注重文风简洁的?作者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个是“了”,一个是“太”,“像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合作探究第7段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这么“感慨”?像“了”“太”,这样的废字,删去不只是意思没变,而且是变拖沓无理为简洁合理,可是竟然很少人肯删,也就无怪乎叶圣陶先生感慨系之了。合作探究叶圣陶先生在“总的用语方面”是怎样律己严的?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这是常人难以达到的。第1段“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语言赏析“万”字写出了作者没想到叶圣陶先生会在这时离世,写出了作者听闻此消息的震惊。“罩”是笼罩之意,“罩”字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除夕之时离世带给作者巨大的悲哀,这种悲哀把整个心都占满了,痛苦悲伤之情难以形容。第3段句子“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凡是”“无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不能。“凡事”指所有,“无不”指全都,突出强调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优秀品质影响之广。语言赏析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展示了叶先生的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格,表现了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阐述叶先生“写话”主张,表达了对先生的悼念之情。课堂小结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积累下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小组中进行交流。名言使表达更富文采。(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拓展延伸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刚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1)标点符号方面;(2)书面语和口语的运用方面;(3)用语的简洁准确方面;(4)是否顺口悦耳平易恳切;(5)用字用词是否准确。拓展延伸叶圣陶名言名句1、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4、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没有一个地方是荒凉地带。拓展延伸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谈谈你自己的父亲。
本文标题:《-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0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