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专题八科学技术与社会
专题八科学、技术与社会(STS)STS的时代背景•全称为Science,TechnologyandSociety,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诞生于美国的一门综合性的新兴交叉学科。•20世纪以来,科技的负面效应日益突出(全球危机、人与自然关系、物质与精神的深层矛盾等),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与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关系重大。•R·K·默顿(美国社会学学会主席,西方科学社会学之父):“当某种事情被广泛认为是现代西方社会的社会问题的时候,这种事情就成为专门研究的对象。”STS正是在这样的学术背景和社会背景下,迅速崛起。•STS代表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和新的价值观,适应了世界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强烈关注,并得到了蓬勃发展。研究内容:(1)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2)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与双重效应;(3)科技政策与创新政策的制定;(4)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本专题主旨STS研究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总看法、总观点,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专题将分析讨论:(1)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与价值;(2)科学技术的社会组织与条件;(3)科学技术的社会运行等。以求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基本内容。第一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一、科学技术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昌盛二、科学技术推动精神文明的进步三、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痛苦与反思人类载人航天历程:1961.4.12,苏.加加林乘东方1号绕地一周,108分钟1967.7.20,美.阿姆斯特郎乘阿波罗1号登月1981.4.12,美.“歌伦比亚”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1984.6.7,美.麦肯德利斯无索太空行走1995.2.6,美.“发现号”与苏.“和平号”对接2001.4.30,美.首位太空游客蒂托太空观光一周2002.6.7,美.“奋进号”航天机7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2003-10-15,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5-10-12,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8-9-20,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2004.1.4,美“勇气”火星软着陆,发回照片,行走勘测;1.24,“机遇号”再次火星着陆,共同探测火星三个月,证明火星曾有水、河、海、微生物,曾海浪起伏。2005.1.15,晨,欧洲航天局“惠更斯”号登陆土卫六,发回照片,证明曾有石、山、水、冰、海、铁矿。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积极影响•(1)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促进了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4)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发展;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痛苦与反思科学家的反思••“赢得了战争,•但是没有赢得和平”•普格沃什(Pugwash)会议1957年7月–讨论了科学用于和平和战争目的所带来的危险,控制核武器问题和科学家的社会责任问题你知道转基因技术吗?转基因食品已摆上了我们的餐桌转基因生物上图为抗虫棉你知道这只长“人耳”的老鼠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年3月,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说,美国内华达大学教授伊斯梅尔·赞贾尼历经7年研究,最终利用向绵羊胚胎注射人体干细胞的技术,成功培育出一只含有15%人体细胞的绵羊。克隆技术克隆技术与生命设计12生肖克隆一半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公元前5000年·谷物选种•1952年·克隆蝌蚪•1972年·基因复制•197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出生•1997年2月·你好,多利•1998年·克隆批量化•2000年·人类近亲被克隆•2001年·克隆人被提上日程•2004年·“克隆人类胚胎”在英国合法化•2005年·联大法委会通过政治宣言要求禁止任何形式克隆人你对克隆人是赞成还是反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1、人口问题–2、不可再生资源耗竭–3、环境污染加剧–4、生物多样性减少–5、土地荒漠化加速–6、有毒化学品的越境转移–7、全球气候变暧、臭氧层耗竭和破坏–8、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科学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第二章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观对科学技术社会价值的反思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所带来的双重效应,反映到思想文化领域里便出现了赞美和推崇科学技术与反对和否定科学技术的二元反差。“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今天的学术界流行着两种对立的科学观,即“科技乐观主义”与“科技悲观主义”。科技乐观主义:•(1)人类只要掌握了科学技术,就可以把握自己的命运并决定人类自身的发展;•(2)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决定性因素;•(3)人类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一切问题都可以由科学技术来解决;•(4)如果人类能预见科学技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并做出预防措施,就能克服一切问题。科技悲观主义•(1)科学技术和工程的发展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2)技术化社会中人类丧失了自由,人性被扭曲;•(3)科学技术是当代环境问题和人类困境的元凶。•罗马俱乐部1972年提供的《增长的极限》的研究报告认为,如果维持现有的人口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不变,那末,由于粮食短缺,或者由于资源耗竭,或由于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将会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唯一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在1975年停止人口的增长,到1990年停止工业投资的增长,以达到“增长为零”的“全球性的均衡”。•一些学者把这个世界模型称为世界末日模型。有的技术悲观主义者甚至认为,科学技术将统治人类,技术的发展将产生机器人统治人类的社会,把人类当作机器人的奴隶,甚至毁灭人类。评价(1)两者都有其合理与错误之处。(2)上述观点表明,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作出评价时,必将涉及人们的价值观念,并主要与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有关。(3)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既有它的内在规律的支配,又有诸多外部环境的影响,更受使用科学技术的人为着什么目的、满足什么需要以及怎样运用科学技术有关。(4)所以要把科学技术本身与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社会后果区别开来。第三章科学技术的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建制,表现在:•(1)科学以其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而被社会接纳并受到重视;•(2)科学有其特殊的体制目标,并存在着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有别于其他活动的自主性的规范;•(3)科学活动的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于其他活动领域。•1.科学家和科学共同体科学作为社会组织,其核心和基础是科学家队伍和科学共同体的形成。•科学家(Scientist)是由英国哲学家惠威尔在其名著《归纳科学的哲学》(1834)中正式采用的,它最初用以指称与广义的哲学家、学者和知识分子不同的,以经验为根据寻找自然规律的人,即从事实验科学工作的人。(WilliamWhewell,1794-1866)(1)科学家•今天,这个词适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各类专门研究者,它已成为一种社会职业角色。•在科技统计上(与日常语言有别),科学家就是获得学士学位并仍然在从事科技活动的人。•19世纪下半叶以前,科学家人数不多。•19世纪下半叶以来,人数迅速增加;1896年世界职业科学家人数估计有5万。•20世纪以来急剧增加,1970年世界科学家人数已达300万(贝尔纳)。•2000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00多万。•新中国的情况:建国伊始,全国科技人员不超过5万,专门从事科研的不超过500人,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主要是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的地质科学和生物学的分类,现代科学技术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采取了组建科学技术机构的措施,800多位海外科学家回国参加创建科技事业。1990’s中叶,全国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700多万,直接从事研发活动的科技人员100多万(数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有5000多个独立的和研发机构,近8000个企业技术开发机构,200多个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改革开放中诞生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认定了3500多个高技术企业,还涌现出25000个民营科技型企业。科学家的双重责任:学术责任:作为一种社会角色的科学家,不仅对科学的发展创新负有责任,而且也对科学的普及和社会应用负有责任。社会责任是促进科学朝着有利于社会进步和为人类造福的方向发展。那种认为自己的行为只受知识本身逻辑力量的影响,而实际应用是别人的事情的观点,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可能在应用方面保持价值中立。这是因为,科学家不仅是科学体制中的一员,而且是社会的一员,他应该以科学家的独特方式来为社会尽义务。•什么是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Community)•(1)英国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M.波兰尼(M.Polanyi):首先提出此概念(1942年),指科学家群体。•(2)库恩:把科学发展的认识过程和社会过程通过科学共同体与范式这两个概念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解释了科学发展的规律问题。(2)科学共同体•库恩提出的科学发展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和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范式:一个科学共同体的全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如共同的信念、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公认的科学成就和范例等。•科学共同体:这些具有共同范式的科学家组成的群体。T.S.Kuhn科学共同体的发展阶段•⑴科学家个体自由研究时期(从近代科学的产生到十九世纪末)•个人爱好和个人奋斗,通过无形学院联系起来。牛顿、法拉弟。•⑵科学家集体组织为主导时期(从十九世纪末到二战之前)•在某教授领导下有几十人的卡文迪斯实验室、李比希实验室、巴斯德实验室。•⑶国家组织协调的多学科科学共同体占主导的时期(从二战开始到冷战结束)原子弹研究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大型高能物理实验室。•⑷以民营的和官办的R&D实验室为主导的时期(冷战结束后)这个时期科学社会的特征尚未被学界进行仔细研究。•大体上说,第⑴、⑵时期属于“小科学”时期,是学术性科学组织占主导时期;第⑶、⑷时期是“大科学”时期,是工业性科学组织占主导时期。•从这四个时期的发展来看,总的趋势是:科学活动对社会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日益与技术和经济发展甚至军事目标相结合。•科学共同体的目标:大体如F.培根所言,以增进知识为己任,并用知识来造福人类.–科学目标的新变化•美国把“增进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作为科学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我国政府也强调“基础性研究要把国家目标放在重要位置”。•企业对以各种方式更加直接地利用知识创新的知识产品越来越重视。企业对大学基础研究的支持、大学与企业之间合作研究不断增加。科学共同体的功能:•生产科学成果•评价科学成果•科学家在实现目标的科学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形成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构成科学精神气质的社会规范•美国科学社会学之父默顿(R.K.Merton):科学的精神气质(ethos),即科学的社会规范:科学家在实现目标的科学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规范。•1942年,默顿发表了一篇后被定名为“科学界的规范结构”的论文,提出四类制度性必须的规范。在默顿看来,科学共同体的基本规范作为惯例,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它包括:(1)普遍性。即尚未被经验证实的学说不管其来源如何,都必须服从客观的标准。对它的接受或排斥,不取决于该学说倡导者的个人属性或社会属性,从而与他的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毫不相干。(2)公有性。即任何科学发现都是社会协作的产物并应及时地公诸于社会全体成员,从而成为整个社会的公共财富。在科学中,用人名命名的定律或理论只是一种记忆方法和纪念方式,并不意味着它们为发现者所占有。发现者除了获得某种承认和尊重外,别无其他特殊的使用和处置其发现的权力。科学共同体的行为规范(精神气质)(3)无私利性。即科学家要把追求真理和创造知识作为已任,以求知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等作为从事科学活动的动机,而不应把从事研究视为追求权力、金钱、地位的敲门砖。(4)有条理的怀疑主义。即要求科学家对所有知识,无论其来源如何,在其成为确证无误的知识之前,必须借助于经验和逻辑的标准予以仔细的考察,决不应盲目接受未经任何分析批判的东西。科学家有责任评价其他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也要允许别人对自己的成果提出质疑。(5)独创性:要求科学家依靠自己,独立思考,对于自己所提交
本文标题:专题八科学技术与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0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