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发泡性化疗药物周佳概述静脉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若发生药物渗漏或处理不当,轻者引起局部肿胀、疼痛和炎症,重者引起周围组织坏死,甚至造成功能障碍。不仅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加重了经济负担,而且耽误了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因此医务人员了解药物渗漏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十分重要。化疗外渗的原因(一)药物因素1.药物的PH值2.渗透压3.药物浓度4.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化疗外渗原因(二)血管因素1经常采集血标本、或静脉注射均可使血管脆性增加。2血管栓塞、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肿瘤压迫上腔静脉压迫征等引起上游血管阻力增加。化疗外渗的原因(三)操作因素1.穿刺技术的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2.选择血管不当3.针头固定不牢4.拔针后按压针眼不准确化疗外渗的原因(四)其它因素1.淋巴水肿2.输液量大3.病人不合作而穿破血管、针头滑脱4.病人血小板数量少5.静脉注射部位弯曲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和体征三阶段I期:局部组织炎性反应期红、肿、痛、热II期:静脉炎性反应期上症沿静脉扩散III期:组织坏死期损害向静脉外扩散化疗药物外渗分类化疗药物发泡性化疗药物刺激性化疗药物非刺激性化疗药物化疗药物外渗分类发泡性-渗漏后可引起局部组织严重坏死溃烂如:蒽环类(阿霉素、表阿霉素等),植物碱类(长春瑞滨(诺维本)、长春花碱、长春新碱、长春地辛),抗生素类(丝裂霉素、柔红霉素、放线菌素D、光辉霉素),氮芥、胺苯丫啶、美登素等化疗药物外渗分类刺激性-渗漏后可引起灼伤或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氮烯眯胺、足叶乙甙、威猛、卡氦芥、链脲霉素、丙脒腙等化疗药物外渗分类非发泡性-无明显发泡或刺激的药物如:吉西他宾(健泽/择非)、铂类环、环磷酰胺、氟脲嘧啶、氨甲喋呤、博莱霉素、塞替派、阿糖胞苷、米托蒽醌、门冬酰胺酶等外渗引起局部反应的机理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蒽环类渗出后嵌在DNA链,引起组织慢性反应。因为存在正常细胞吞噬坏死细胞的链性反应,所以愈合很慢。刺激炎性细胞的生成引起成纤维细胞的受损化疗药物的预防计划(合适的静脉)了解(药物分类及毒性)观察(是否渗漏)评估(化疗后静脉状况)宣教(病人及家属)1冷敷:冰袋24h,最长3天2药物湿敷:氢考,33%MgS04,2-4%NaHC03,利百素等3中药湿敷:金黄散,六神丸+蜂蜜发泡性化疗药物外渗停止输液,留针头,回抽局封(注射解毒剂)发泡性化疗药物的外渗及处理冷敷或热敷记录并观察常见发泡性化疗药物阿霉素、表阿霉素嵌入DNA而抑制核酸的合成抗癌谱较广: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实体瘤:乳癌、肺癌、骨肉瘤子宫内膜、睾丸、前列腺、子宫颈、头颈部癌不良反应:骨髓抑制、心脏毒性(阿霉素强)常见发泡性化疗药放线菌素D(更生霉素)•嵌入到鸟嘌呤和胞嘧啶(G-C)碱基对之间,与DNA结合成复合体,阻碍RNA多聚酶的功能,阻止RNA合成,从而妨碍蛋白质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瘤谱较窄。对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淋巴瘤、肾母细胞瘤、骨骼肌肉瘤疗效较好•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皮炎、畸胎等常见发泡性化疗药物植物碱类•具有使细胞分裂(有丝分裂)在中期停止的作用,可以与微管蛋白结合而抑制其生物活性•主要用于急性白血病、何杰金病及绒毛膜上皮癌,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骨髓抑制、神经毒性、消化道反应、脱发。常见发泡性化疗药物丝裂霉素对肿瘤细胞的G1期及早S期最敏感,可与DNA发生交叉联结,抑制DNA合成主要用于慢性淋巴瘤,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癌,胰癌,结肠、直肠癌,肺癌,胰癌,肝癌,子宫颈癌,子宫体癌,乳癌,头颈部肿瘤,膀胱肿瘤•不良反应:骨髓抑制是最严重的毒性,恶心、呕吐,间质性肺炎、不可逆的肾功能衰竭等。常见发泡性化疗药氮介鸟嘌呤与第7位氮共价结合。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及癌性胸膜、心包及腹腔积液。对卵巢癌、乳腺癌、绒毛膜上皮癌、前列腺癌、精原细胞瘤、鼻咽癌等也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局部刺激性强,必须静脉给药,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脱发、黄疸、月经失调、耳鸣、听力丧失、男性不育及药疹等
本文标题:发泡性化疗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3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