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学_01_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1东南大学MBA课程会计学21.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1.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1.1.1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会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会计自从产生以来,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会计萌芽阶段(原始社会—1494年)第二阶段——近代会计阶段(1494年—1900年)第三阶段——现代会计阶段(1900年——至今)3(1)会计活动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存在,而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经济愈发展,会计愈重要。(3)会计实践和会计理论是两个不同的范畴。41.2会计概念性结构1.2.1会计的概念国内外主要会计权威机构的表述列示如下: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AAA)对会计所下的定义是:“会计是鉴定、计量和传递经济信息的过程,借以使信息使用者能够作出可靠的判断和决策。”1970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对会计的定义是:“会计是一项服务活动,它的职能是提供有关一个经济单位的数量信息(主要是财务性质的信息),借以制定经济决策。”1978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阐述的会计定义是:“会计是计量、处理和传送有关经济单位财务信息的信息系统,依据它所提供的信息,报表使用者可据以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该定义指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5我们的定义: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它是连接企业和经济决策制定者之间的一个纽带。首先,会计记录和计量了企业的经营活动数据;其次,将数据储存起来,并加工处理成为会计信息;最后,通过报表形式将会计信息传送给经济决策制定者。可见,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输入的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数据,输出的则是经济决策制定者所需要的会计信息。6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的经济信息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2)以资金运动作为会计对象;3)以提供决策使用者相关决策信息为会计目标;4)具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专门技术和方法;5)具有反映和控制两种基本职能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71.2.2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会计管理会计1.财务会计财务会计(FinancialAccounting),是以传统会计为主要内容,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企业经济活动中的业务数据,经过记录、分类和汇总,编制成会计报表,向企业外部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集团和个人提供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8财务会计的特征主要体现在:(1)财务会计主要通过定期编制会计报表,使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股东、银行、政府、供应商等)能够及时地、准确地了解到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使其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财务会计被称为对外报告会计或外部会计;(2)财务会计是对企业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事后的记录和总结,对企业过去的经营活动进行客观的反映和监督。因此,我们往往称它为事后会计;(3)财务会计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按照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定期披露企业的会计报告。按惯例向公众披露的会计报告需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92.管理会计管理会计(ManagementAccounting),是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突破原有会计领域而发展起来的一门相对独立的会计学科。其特点有:(1)管理会计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及其他有关管理信息,运用数学、统计和计算机等技术方法,通过对比、计算、分析等手段的运用,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制定计划、管理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报表。因此,管理会计被称为对内报告会计或内部会计;10(2)管理会计也被称为事中控制会计和事前决策会计。因为管理会计包括规划与控制两方面的内容:前者主要是通过确定目标,编制计划和确定实现计划的手段与方法,来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筹划;后者则主要通过落实责任、考核实绩和分析计划的执行情况,来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控制。(3)管理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要严格按照一定的方法、程序进行,它采用的方法和程序都十分灵活。111.2.3会计理论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会计理论是指会计的基础观念,它主要是由下列内容组成: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概念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121.会计目标即会计信息是作什么用的,哪些人需要会计信息。会计目标明确了,才能够进一步确定会计应该收集哪些会计数据,以及如何加工和处理这些数据,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业主、债权人、股东、企业职工、政府机构、社会公众。132.会计假设会计假设(AccountingPostulates),是指会计人员面对着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作出的一些合理推论(亦称环境假设)。依据这些假设所收集和加工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可以满足使用者作经济决策的需要。14会计假设有四个组成部分:(1)会计主体(AccountingEntity)假设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一个特定单位。凡具有经济业务,存在价值运动的任何特定的单独实体,都需要也可以用会计为之服务,成为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Going-Concern)假设,持续经营的意思是说,企业或者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继续下去。这一概念,使财务会计上的一些公认原则和基本原理,如历史成本原则、收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等得以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为很多常见的财产计价和收益确定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15(3)会计期间(AccountingPeriod)假设,该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补充。如果假定一个会计主体应持续经营而无限期,而会计目标要求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及时相关的信息,在逻辑上就要为会计信息的提供规定期限。这一假设认定,企业在持续经营中发生的经济业务可以归属于人为地划分的各个相等的期间。这个期间,通常是以“年”作为会计期间。(4)货币计量(MonetaryMeasurement)假设,因为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用于接收、加工并发出在每个会计主体中进行的价值运动的信息,而货币是价值的必然表现形式,因此,把货币确定为基本的计量单位是必然的选择。163.会计概念会计概念(AccountingConcepts),是指对会计基本要素所下的定义。对会计基本要素,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成本、利润等定义加以确切的阐述,是建立会计理论的一项基础工作。171)资产(Asset)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为: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的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1)资产的实质是经济资源。(2)这种经济资源必须为特定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控制。(3)这种经济资源必须是过去交易或事件的结果。即企业形成资产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这主要是为了排除或有资产项目。(4)经济资源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商誉,商标权、专利权等。18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均属于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192)负债(Liability)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认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以上定义包括以下几个基本含义:(1)负债是企业具有的现存义务,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现已承担的义务。(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无论负债对应的现时义务是法定义务还是推定义务,其履行预期均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具体表现为交付资产、提供劳务等。20负债象资产一样,通常又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预提费用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等。流动负债指那些要动用流动资产来偿付的债务。所以,流动负债和流动资产之间有一层直接的关系,通常就用这种关系来说明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即为非流动负债,通常又称为长期负债,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213)所有者权益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定义是: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22上述三个基本概念即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构成第一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三个要素一起反映企业于某一特点时点上的资金运动的状态特征,属于静态要素。23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原理设计,按一定格式反映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信息的报表即为资产负债表(BalanceSheet)。它的左方反映资产,右方反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由于负债又称债权人权益,所以右方也可统称为权益)。左右两方金额合计必定相等,保持平衡。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经济实力,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经营能力,以及企业未来的财务趋向等方面的信息。24对某一主体资金运动于某一期间循环和周转价值量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的表述,我们称其为“经营成果”,它包括下列三个基本概念:4)收入(Revenue)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定义: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255)费用(Expense)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与费用慨念紧密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成本。一般地说,成本是指为特定目的而发生的资金耗费,即费用的对象化。费用与一定的时期相联系,而成本通常与一定数量和品种的资产相联系。所谓成本计算,实质上是在确认了费用的基础上,对费用按一定的对象进行的重新分类组合。266)利润(Profit)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概念。它们的内容及关系如下:这三个要素,反映出企业主体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即企业于某一期间内的资金运动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属于动态要素。净利润等于:利润总额=收入—费用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27根据上述关系设计,按一定格式反映企业收入、费用、利润信息的报表即为利润表,它清楚地反映了企业利润总额的形成步骤,准确揭示了利润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便于报表使用者进行企业盈利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工作成绩。将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相相联系,可得如下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284.会计原则会计原则是指为了实现会计的目标,在会计假设基础上所制定的规范或规则。会计原则与会计目标、会计假设的区别是:会计目标和会计假设是基础的会计观念,它决定着会计的核算目的、范围、时间和对象;而会计原则是建立在会计基础观念之上的规范和规则。29我国会计一般原则有12项内容,分为4类,具体列示如下:1)体现整体性要求的一般原则(三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一致性原则2)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四个原则)(1)相关性原则(2)明晰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4)实质重于形式原则303)体现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的一般原则(四个原则)(1)历史成本原则(2)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3)配比原则(4)权责发生制4)体现会计修订性惯例要求的一般原则(两个原则)(1)稳健性原则(2)充分揭示原则311.2.3会计程序和方法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是指某一个会计主体在记录和反映某项经济业务时所采用的会计技术方法。在广义上,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并没有什么区别;但狭义上,会计程序仅指会计账务的处理步骤和过程,其中包括记录、分类、汇总,分析等。而会计方法仅指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具体技术。有关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具体内容将在下一章论述。
本文标题:会计学_01_会计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27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