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知识篇专题一古代中国与世界最新考纲学习提示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复习本讲内容要抓住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制度;两个重点:一是“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的建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二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高考会重点考查我国早期的分封制、宗法制,同时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呈现的趋势。2秦中央集权制的形成3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第1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对象:________、________和先代贵族。(3)内容:主要是分封________和________。(4)作用:①周王室与诸侯国的________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②边远地区得到开发,________扩大。(5)瓦解:春秋时遭破坏,战国各国行县制,秦统一后建立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的稳定。(2)内容:①确立了严格的________和________体系。②按________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3)作用:①强化了________,保障了贵族特权。②以血缘为纽带分配政治权力,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王族土地臣属关系疆域大宗血缘王权功臣人口小宗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形成了完备的分封制和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巩固奴隶主的统治,进而形成一套国家政治结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考点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秦朝皇帝制度:皇权__________,皇位世袭制三公九卿:协助皇帝处理政事汉朝实行________制度:三公九卿称为外朝,是执行机构;中朝参与决策唐朝实行____________,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因分权而加强了皇权宋朝设参知政事、________、________分割相权元朝废除三省,只设________,中书省的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明朝废除丞相,裁撤中书省,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设________协助皇帝清朝设________,军机大臣跪奏笔录至高无上中外朝三省六部制枢密使三司使中书省内阁军机处地方秦朝设________,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皇帝通过人事任免控制地方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实行________消除王国威胁,设刺史监察地方唐朝设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形成藩镇割据局面宋朝地方州郡用文臣;置________监察牵制州郡长官;设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元朝实行________行政区划制,由中央59D4派官员管理地方,为后来的朝代所沿用郡县推恩令通判省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一个集中——所有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两个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三个趋势——分相权集皇权,形成君主专制;分散地方权力,集中中央权力,形成中央集权;对思想控制日益加强。考点3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1.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秦朝: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两汉西汉:汉武帝设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北宋:各州设,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设特务机构,其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负责监察官民的不法行为,直接由皇帝指挥,东厂、西厂直接由皇帝控制。考点3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1.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2.秦朝: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两汉西汉:汉武帝设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北宋:各州设,监督知州,各州的公文必须由知州和通判联合署名才生效,使知州和通判互相牵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明朝:设特务机构,其中,明太祖设立的锦衣卫负责监察官民的不法行为,直接由皇帝指挥,东厂、西厂直接由皇帝控制。御史大夫刺史通判厂卫1.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考点3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和选官制度2.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世官制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族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察举制(1)由官吏察访合适的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的选官制度(2)在当时看来比较完善,但具有封闭的特征科举制(1)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2)方式:是考试选官的制度(3)评价: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行政效率。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专制,明清时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士人的思想【特别提示】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是一种代表下层地主利益、维护封建统治的选官制度。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1)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才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2)人才选拔逐步趋向制度化,形式日益严密,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3)科举制度早期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后期随着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僵化,其消极作用日益明显。考向1从古代制度创新与发展角度研判考向立意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伴随着封建经济发展和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的需要而不断创新与发展,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考趋向(2010·四川文综,北京文综)汉代郡国并行(2010·江苏)九品中正制;(2010·江苏)宣政院(2010·全国理综)郡县制;(2010·广东文综)宗法制1.右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解析:西汉年间刺史是监察官员,武帝元封初,废诸郡监察御史,设刺史监察地方,东汉刺史权力逐渐扩大,不但掌握监察权还掌握行政权,成为州的最高长官。答案:D2.(2010·福建莆田质量检测,5)“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A.实行郡县制B.建立宗法制C.推行行省制度D.设立刺史解析:元朝的地方行政区划是行省。答案:C考向2从历史主干知识即中央集权制角度研判考向立意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古代中国政治的核心内容,如历代中央机构设置、地方机构设置、选官制度、监察制度等均是该内容的体现。高考趋向(2010·山东文综)君权与相权的关系(2010·广东文综)关于谏官制度的变化(2010·福建文综)中央监察机制(2010·上海)皇权与相权3.秦始皇、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4位皇帝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坐在一起谈政治。秦始皇说:“我首创了一套沿用2000多年的政治体制,功劳盖世。”唐太宗说:“可是留下了丞相篡权的后遗症,不如我三分相权,相互监督,确保我的独尊地位。”明成祖站起来说:“得了吧,我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才感到大权在握的踏实。”雍正帝说:“都别自吹了,只有我才真正实现了皇帝们皇位世袭、权力至上的梦想。”他们的议论()A.都符合史实B.只有明成祖说法与史实不符C.有两位皇帝的言论与史实不符D.都与史实不符解析: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说法符合史实;唐朝三分相权确保君权独尊,唐太宗说法符合史实;明太祖废丞相,设立殿阁大学士,到明成祖始设内阁,明成祖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国自秦始皇就开始皇位世袭,雍正帝说法不符合史实。答案:C4.右图是“杯酒释兵权”的历史再现。宋太祖这一做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B.文官与武官的矛盾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D.百官内部的矛盾解析:“杯酒释兵权”主要是解除地方武将的兵权,这样就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故宋太祖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杯酒释兵权”并没有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可排除A项;解除武将兵权的是皇帝,故并没有反映文官与武官之间以及百官内部的矛盾,可排除B、D两项。答案:C考向3高考能力点解读能力要求高考趋向解读材料信息能力(2010·安徽文综)郡县制(2010·北京文综)郡国并行制比较问题能力(2010·浙江文综)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5.(2009·高考山东文综卷)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解析: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答案:C6.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是“千古创论”。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其优点不包括()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有利于巩固祖国大一统C.有利于减少战乱D.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解析: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措施,它不能改变君主专制、独断专行的决策方式,故无法减少决策失误。答案:D主题:解读和运用有效信息典例示范:(2011·试题调研)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急,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时间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提分要领:1.第(1)问,注意抓住“君权和相权关系”这一关键词,注意加强与“中央与地方”的区别。共同点的回答答出发展趋势即可。2.第(2)问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其故在擅专威福”分析。3.第(3)问注意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材料分析原因,在答题时一定要做到史论结合。方法归纳:1.解读和运用信息时要注意(1)分析从材料中获取的有效信息;(2)深刻理解,领会所获取信息的含义;(3)联系所学相关知识;(4)根据题目要求,合理准确解读运用信息。2.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清层次,最好是标明序号,写出提示词,让阅卷人一眼就能看出得分要点。规范答案:(1)措施:秦始皇不给丞相兵权,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中朝”决策机构,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宋太祖以参知政事等官职分割相权。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2)主要原因: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3)否,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大臣负责皇帝谕旨的传达。【试一试】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君臣衣着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材料一“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明史·舆服志》材料二“洪武二十六年,凡大祀、庆成、正旦、冬至、圣节及颁诏、开读、进表、传制,俱用梁冠,赤罗衣……凡亲祀郊庙、社稷,文武官分献陪祀,则服祭服。”材料三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素金五白鹇熊罴银钑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请回答:(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君臣衣着存在两重性,即等级性与场合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从材料一、二、三中能得出明朝的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的什么信息?答案:(1)材料一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的等级性;材料二证明明朝君和臣衣着的场合性。(2)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官服的规定,反映明朝严格的等级制度;
本文标题:第1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37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