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一、作者与《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温州,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学者、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翻译家。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郑振铎先生致信国民党当局抗议,险遭逮捕,入欧洲避难并游学。于英法两国的国家图书馆研读中外文学,初步接触外国民俗学理论。1929年3月,郑先生所撰第一篇冠以“俗文学”之名的文章《敦煌的俗文学》,发表于《小说月报》第二十卷第三期。30年代初,离开上海入北京,任教于燕京与清华两校。1932年在北平出版四卷本《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充分肯定民间文学、俗文学之地位。译出《民俗学概论》,毁于日军炮火。又译出英国民俗学家柯克士之《民俗学浅说》,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1934年)。至此郑先生之俗文学观逐渐形成。1938年终由迁至长沙的商务印书馆推出其大著《中国俗文学史》。此书“奠定了他的民间文学、俗文学理论体系,也为民间文艺学阵容中的‘俗文学派’奠定了基础”,“代表当时国内这方面研究的最高水平”。1958年10月17日,郑振铎率领我国文化代表团出访阿联、阿富汗等国,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曾出现众多流派,以郑振铎、赵景深为代表的“俗文学派”活跃于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末。此派先吸收西方人类学派民俗学之理论与方法,后抛弃或修正西法,转而注重文学之比较考证与内容之社会分析。《中国俗文学史》之出版,被认为是此一学派确立的标志。可以这么说,郑振铎先生“横跨于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两个研究领域之间”二、郑先生专著《中国俗文学史》内容介绍目录第一章何为俗文学第十章明代的民歌第二章古代的歌谣第十一章宝卷第三章汉代的俗文学第十二章弹词第四章六朝的民歌第十三章鼓词与子弟书第五章唐代的民间歌赋第十四章清代的民歌第六章变文第七章宋金的“杂剧”词第八章鼓子词与诸宫调第九章元代的散曲(一)何谓“俗文学”?1、定义:“俗文学”就是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也就是大众的文学。2、地位:“俗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主要的成分,而且成了中国文学史的中心。3、“俗文学”的特征:①大众的②无名的集体的创作③口传的④新鲜的,但是粗鄙的⑤想象力奔放,作者气魄往往很伟大⑥勇于引进新东西4、“俗文学”的文体分类:中国俗文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就文体上分类,约有五大类:第一类,诗歌。包括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等。第二类,小说。这里的小说专指“话本”,即以白话写成的小说。“话本”可以分为:短篇、中篇、长篇三类第三类,戏曲。这一类作品,比小说数量多的多。这一类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三类:①戏文②杂剧③地方戏第四类,讲唱文学。讲唱文学可以分为五类:①“变文”②“诸宫调”③“宝卷”④“弹词”⑤“鼓词”第五类,游戏文章。(二)古代歌谣古代歌谣,主要是讲先秦到汉的歌谣。这一章主要是从《诗经》和《楚辞》里的收录的民间歌谣进行论述。在《诗经》三百篇里,自庙堂之歌以至里巷小民之歌,无所不有。而里巷之作,占得成分更多。《诗经》中里巷之歌里最多的就是恋爱歌谣和农民生活的歌谣。恋歌,描写少年男女的恋爱时的状态最为直接和天真。如《诗经·郑风》里的《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农民生活的歌谣,在诗经中这类歌谣将农民的社会生活表现的极为详尽。描写农民生活最典型的歌遥是《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楚辞》里有许多民歌性质的东西,楚歌在秦汉间是最流行的一种歌声。屈原、宋玉之作,也受到民歌的影响。《九歌》和《大招》、《招魂》最值得注意(三)汉代的俗文学正常情况下,被古典空气重重压迫之下,民间文学当然不能很发达。但从郑先生得到的资料看,古典主义竟压不死活泼泼的民间文学。民间作品在汉代依然能够顽强的生存着。1.刘邦有《大风歌》和《鸿鹄歌》,都是楚歌。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鸿鹄歌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2.汉武帝时,五言诗代替楚歌而兴起,最早的五言诗都是童谣民歌一类的东西。《汉书·五行志》载汉武帝时童谣: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华不实,黄雀巢其颠。昔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3.汉末,五言诗开始大行于世,但还未脱民歌的作风,有许多还带着浓厚的口语成分。无名氏的无言古诗,像《古诗十九首》等,带着浓厚的民歌的本色。《古诗十九首》以情诗为主,大抵这些情诗都是思妇怀人之作,其内容和辞语有些相差较远,这就是民歌所有的特质。如《行行重行行》、《冉冉孤生竹》、《青青河畔草》、《明月何皎皎》都是思妇怀人之作4.汉乐府里有不少的民歌。《江南可采莲》、《乌生八九子》、《白头吟》都有着很浓厚的民间歌谣的色彩的。以《江南可采莲》为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四)六朝的民歌六朝民歌,可以叫“新乐府”(不同于汉魏乐府,它是从民间升格的),也可以称之为“清商曲辞”。清商曲辞有“吴声歌曲”及“西曲歌”之分:.“吴声歌曲”,为吴地歌谣,即太湖流域的歌谣,温柔敦厚,绮思柔语,富于家庭趣味。“吴声歌曲”以《子夜歌》为最重要,共42首崎岖相怨慕,始获风云通。玉林语石阙,悲思两心同。见娘喜容媚,愿得结金兰。空织无经纬,求匹理自难。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前丝断缠绵,意欲结交情。春蚕易感化,丝子已复生。今夕已欢别,合会在何时?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黄檗郁成林,当奈苦心多。高山种芙蓉,复经黄檗坞。果得一莲时,流离婴辛苦。朝思出前门,暮思还后渚。语笑向谁道,腹中阴忆汝。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西曲歌为“荆、楚西声”,其句法的的结构和吴声歌曲大致相同。题材以恋爱为主,其情调也充满了别离的相思。有《三洲歌》、《采桑度》、《青阳度》、《莫愁乐》等等。(五)唐代的民间歌赋唐代的通俗诗词甚为发展,有王梵志、顾况、罗隐、杜荀鹤等人的作品。白居易的诗,号称妇孺皆知,但实在不是通俗诗。还不够通俗,还不敢专门为民众而写,还不敢引用方言俗语诗;还不敢抓住民众的心意和情绪写。王梵志他们的诗才是真正的通俗诗,才是真正的民众所能懂,所享用的通俗诗。王梵志的诗作沉眠了一千余年,于20世纪20、30年代在敦煌石室才发现几卷。他的诗多出世之意,像: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首诗就很有悲观厌世的观念。他的最好的一首诗篇也有这方面情绪:吾有十亩田,种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树,绿豆两三窠。熱即池中浴,凉便岸上歇。遨游自足取,谁能奈何我。这种通俗诗流行于民间,根深柢固。敦煌石室的发现,使我们对唐代的通俗文学研究有了极重要的收获。《叹五更》、《十二时》这样的俚曲,还有《太子赞》、《董永行孝》等这样的长篇叙事歌曲。《董永行孝》全本,藏于伦敦博物院,首尾为一篇,内容并不高明。董永的丧父母,将身卖于长者为奴。路遇一天女,要嫁于他为妻,后来又加了董永儿子董仲觅母(池边取天女紫衣,董仲见到娘),这是“鹅女郎型”故事。赋在这时是作为游戏文章的一种体裁,民间颇为流行,幽默机警的小品赋比较流行,如《敦煌文库》里的《晏子赋》、《韩朋赋》等。(六)变文、诸宫调、宝卷、弹词及鼓词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文书里,最重要的是“变文”。变文发现后,诸宫调、宝卷、弹词及鼓词的发生发展脉络才得以捋清。“讲唱文学”关系图:(南方)(北方)变文诸宫调宝卷弹词鼓词蜕化蜕化嫡出嫡出(瓦子、非宗教)(瓦子、宗教)1.变文“变文”是讲唱的。讲的部分用散文,唱的部分用韵文,“变文”的散韵交互使用不同。“变文”的来源,并非中国本土。它是印度佛教流传过来的,一部分受印度佛教影响的僧侣,在讲经的时候模拟这种新文体,以引起听众的注意。“变文”的韵式有七言的、三七言夹杂使用的、六言的以及五言的。最常见的是七言的,如《维摩诘经变文》(“变文”里最宏伟的著作)、《八相变文》、《降魔变文》等。“变文”分类:a、关于佛经的故事的关于佛经故事的变文有《维摩诘经变文》及《阿弥陀经变文》等。这些“变文”都是由佛经为源头的,每卷每节讲述之前,必先引经文一则,然后根据经文加以渲染、描写,由十几二十几个字的经文,敷衍成三五千字的长篇大幅。b、非佛经故事的非佛经故事的变文,是为了增进民众的欢喜,改变群众的视听,便采取民间所喜爱的故事来讲唱。非佛经故事有两类“变文”:第一类,讲唱历史的或传说的故事的,如《伍子胥变文》、《王昭君变文》、《舜子至孝变文》。另一类是讲唱当代的有关西陲的“今闻”的,如《西征记》。2、诸宫调“诸宫调”是宋代“讲唱文”里最伟大的一种文体,不仅以篇幅的浩瀚著称,也以精密严饬的结构著称。在宋金元三代的民间,有极大的势力,有专门的班子到各地讲唱“诸宫调”,讲唱的时间有时要连续半月至两三个月。诸宫调有三部伟大的作品即《刘智远诸宫调》、《西厢记诸宫调》、《天宝遗事诸宫调》。以《西厢记诸宫调》为例:真所谓佳期难得,好事多磨。来的是谁?来的是谁?张生觑,乃莺之婢红娘也。莺莺问所以。【仙吕调】【赏花时】百媚莺莺正惊讶,道:“这妮子慌忙则甚那?管是妈妈使来唦!”红娘低报:“教姐姐睡来呵!”促莺同归。引调得张生没乱煞,把似当初休见他,越添我闷愁加。非关今世,管宿世冤家。【尾】东风惊落满庭花,玉人不见朱扉亚。“孩儿,莫不是俺无分共伊嘛?”生怏怏归于寝舍,通宵无寐。它的散文部分是最流畅的、最漂亮的口语文,和“变文”的骈偶文堆砌不同。其韵文部分,丢弃了“变文“的三言七言的结构,而是从唐宋大曲,唐宋词调,以及宋金元的曲调里任意采取着可用的资材和悦耳的新声。3、宝卷“宝卷”,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子孙,当“变文”离开庙宇进入“瓦子”,加入了一些民间流行曲调,其讲唱的宗教的故事就是“宝卷”。歌唱方法和体裁,与“变文”无甚区别。如《香山宝卷》、《刘香女宝卷》、《鱼篮观音宝卷》等。4、弹词弹词,在讲唱文学里在今日最有势力的一支。弹词和鼓词一样,都是从“变文”蜕化而来的。弹词流行于南方,弹词在福建被称为“评话”,在广东,被称为“木鱼书”,或又作“南词”。其唱词以七字句为主,而间以“三言”的衬字。如《珍珠塔》:常言道,惺惺自古惜猩猩。弹词,都是第三人身份叙述的,如同史诗或叙事诗的描述的方法5、鼓词鼓词为流行于北方的“讲唱文学”,正像“弹词”流行于南方情形相同。弹词以琵琶为主乐,鼓词则以鼓为主乐。它也来源于“变文”。宋代变文之名消灭,鼓词兴起。赵德麟的《商调蝶恋花鼓子词》为最早的鼓词之祖。鼓词所叙述的内容,大都是金戈铁马,国家兴亡的故事,篇幅较长。如:《大明兴隆传》、《乱柴沟》(七)元代的散曲散曲是流行与元代以来的民间歌曲的总称。散曲是“清唱”的,故名“清曲”。“清曲”,是相对“戏曲”而言的。戏曲包括动作、歌唱、说白三者,清曲则无动作及道白,只是歌唱而已,故称清唱。散曲作家关汉卿有《不伏老》、《沉醉东风》、《题情》、《四块玉》、《碧玉箫》(八)明代的民歌本章所论述的民歌是流行于民间的时曲或俗曲,以及若干拟仿俗曲的作家的东西。最早的明代俗曲有成化间金台鲁氏所刊的:1、四季五更驻云飞2、题西厢记咏十二月赛驻云飞3、太平时赛赛驻云飞4、新编寡妇烈女诗曲四种,这四本薄薄的册子,重要的作品并不多,无非是些痴男怨女的心声,但也可以看出当时俗曲册子的面目。陈所闻的《南宫词记》里的《风情》、《嘲妓》,都是以《黄莺儿》的曲调来嘲咏妓女的。万历刊本《玉谷调羹》里的咏歌:如《琵琶记》、《金印记》(九)清代的民歌清代中叶,民歌编纂成为专集风气大开。刘复、李家瑞编的《中国俗曲总目稿》所收俗曲6040多种,皆为单刊小册。清代民歌收集者甚为忠实,来源可靠。像《白雪遗音》便花费了差不多一年多的编辑时间。现在所知最早的民歌集,是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京都永魁斋”所
本文标题: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43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