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绩效管理 >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题)
第六节神奇的眼睛1、人眼睛的就相当于凸透镜,就相当于光屏.人看树时,棵树在人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立缩小的实像.2、人的眼睛是一个精巧的系统,人的眼睛是靠调节的平凸程度,改变而获得清晰的像。当你登山远眺时,睫状肌,晶状体变,远处的风景清晰地映在你的视网膜上。当你看书写字时,睫状肌,晶状体变,使文字的像恰好落在你的视网膜上。3、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片,通过晶状体的调节将远近不同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如图是不同位置处的两个物体的成像示意图,由图得出: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眼若长期观察近处物体,会造成晶状体过度弯曲,当他看远处物体时,像会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加以矫正。4、物体在视网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实像5、近视眼是指人()A看不清远处的物体B看不清近处的物体C看不清小的物体D必须从远处看物体才能看清6、(双选)产生近视眼的原因可能是()A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B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C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D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7、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②①B③①C②④D③④8、近视眼有两种成因:一是晶状体比正常眼睛些;二是距过远。两种成因都使远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因此,近视眼的矫正可用适当的做成的眼镜,使像落在上。9、远视眼的两种成因是:一是晶状体比正常眼睛;二是距过近。两种成因都使这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因此,远视眼的矫正可用适当的做眼镜,使像落在上。10、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如图表示某二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甲需配戴_______镜,乙需配戴______镜。希望同学们养成良好用眼习惯。11、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如图(甲)所示她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1)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图,其矫正做法是______图。(选填“A”、“B”、“C”或“D”)(2)若在图(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2、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视网膜。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A.保持在原来位置B.靠近透镜C.远离透镜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13、小明用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来研究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步骤一:如图(a)所示,调整蜡烛、凸透镜A和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为止。步骤二:如图(b)所示,保持步骤一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一个直径相同,但厚度比A小的凸透镜B。当把B放在原来A所在的位置时,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将光屏右移一定的距离,可得到清晰的像。步骤三:如图(c)所示,步骤一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换用一个直径相同,但厚度比A大的凸透镜C。当把C放在原来A所在的位置时,光屏上不能成清晰的像,将光屏左移一定的距离,可得到清晰的像。(1)在步骤一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与凸透镜A的焦距f的关系必须满足_______,此时光屏到凸透镜A的距离v与焦距f的关系为_________。(2)由________两图可说明近视眼的成因。(3)由________两图可说明远视眼的成因。(4)在进行步骤二时,若不向右移动光屏,但仍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B的左侧相近的位置再放一只合适的_______透镜。(5)在进行步骤三时,若不向左移动光屏,但仍想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在凸透镜C的左侧相近的位置再放一只合适的________透镜。14、近视眼是青少年常思的一种疾病;近视眼究竟是怎么回事?某较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探究实验。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使光屏上映出清晰的像,标出光屏位置,表示近视眼的视网膜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位置。(1)你猜想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实验中的。(2)近视眼患者不载眼镜时,看见的物像落在视网膜(选填“前方”或“后方”)。(3)矫正近视眼应配载的眼镜是凹透镜,其作用是。15、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7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①将眼镜甲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只将光屏远离透镜移动时,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②将另一只眼镜乙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也变得模糊了,只将光屏靠近透镜移动时,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1)分析实验现象可知:甲乙两个眼镜中,是凸透镜,是凹透镜。(2)在实验现象①和②中,属于近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属于远视眼矫正原理的是。(填写实验现象序号)16、在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来探究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2)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3)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远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远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17、我们看到周围的景物时,总感觉到物体越远越小,越近越大,其原因是什么?
本文标题:第六节神奇的眼睛(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808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