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马丁.路德(1483年11月10日—1546年2月18日)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思想家、世界历史文化伟人。16世纪初他发动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基督教改革运动。在改革中他成为这一运动的思想领袖,并建立了路德宗和基督新教。我们可以从1518年,所写的《海德堡辩论》,以及1520年所写的三大名著《致德意志基督徒贵族书》、《教会被掳巴比伦》、《基督徒的自由》等著作中,看到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一)神学的分类在路德所著《海德堡辩论》中,他将神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荣耀神学,第二类是十字架神学。荣耀神学是从世界去认识神,企图运用理性,透过神所创造的宇宙去证明神的存在并掌握他的属性。中世纪的神学家所高举的就是荣耀神学,他们一方面用理性去证明神的存在,另一方面根据神的创造去推断神的属性。这样做,他们不单高举了人的理性,更将被造之物提高到与神属性同等的地位,仿佛人可以从被造物的性质看到神的本性。所以,荣耀神学就是荣耀人的理性,荣耀宇宙的奇妙。十字架神学认为人是被造物,是有限的,有限的人不可能穷尽神的奥秘,神的本性与旨意是深不可测的,是人的理性不及的,假若神不向人启示,人绝不可能认识神。要认识神,我们就得谦卑的按照他的启示,他的方法、他的途径。神最清楚的向人启示他自己的地方,并不是他的创造,而是十字架。在十字架上,神的尊贵、荣耀、权能、公义慈爱与他的谦卑、宽容、忍耐结合在一起。透过十字架看神,神不再单单是一位高高在上,在权力、威严和绝对智慧中的神,而是一位亲自来到罪人当中,为罪人死的救赎主。道成肉身与十字架受死的奥秘,粉碎了人理性的骄傲,叫人谦卑下来,听任神用他的途径去启示自己。(二)重要的神学理念(1)唯靠圣经(或惟独《圣经》)。在路德的神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圣经的权威。唯靠圣经即信仰生活最高的权威是圣经,教会不是信仰最高的权威。对路德来说,圣经是信徒信仰生活唯一的依据。教皇的谕令、议会的决定、教会的传统,这一切与圣经对照起来,便显得微不足道;它们固然可能是真理的表达,但却不是真理的依据,只有圣经是神启示的真理的依据。当时,罗马教宗在西欧居于太上皇的地位,不仅仅因为他是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敛财手段多样,经济上富有,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西欧的宗教与精神领袖,掌握着遍及各国的天主教会。为了维护教宗至高无上的地位,天主教有一整套神学理论及其支柱,以论证教宗至上、神职人员至高说教的正确性。他们认为教宗是上帝在现实世界的代表,这是教宗的一大法宝。因为基督教信仰的神是上帝,教宗宣称自己是上帝的代表,当然就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高统治者,凌驾于一切人之上,包括皇帝、国王、贵族,都要听从他的调遣。所以,他在西欧享有最高的权威,具有对世俗政权和万民的领导权、圣经解释权、教规立法权、赎罪赦免权、终审判决权,并且言出法随,他的决定就是教规,任何基督徒均不得违反。这种专制君主式的宗教领袖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路德集中世纪宗教改革之大成,以圣经为依据,在三大名著中,抓住了罗马教宗主张的神职人员是神人中介这一理论要害,提出圣经才是教会最高的权威,基督是神人唯一的中保,否定了教宗的最高权威。(2)唯靠信仰;(或唯独信心,即强调人得救靠的是信仰,不是藉圣礼或好行为得救)。因信称义是路德十架神学的中心,也是路德对神学的最大贡献。天主教会认为,世人的祈福与赎罪只有通过神职人员主持的七项圣礼,才能与上帝取得联系,始能得到降福与宽容。个人在其他场合均不可能与上帝直接交往,因而离开圣礼便不能得救。同时信徒必须行善功,做好事,包括购买赎罪券,才能赎罪,减轻或免除炼狱之苦。针对天主教的这些观点,马丁路德提出惟靠信仰,强调人得救靠的是信仰,不是藉圣礼或好行为得救。唯信称义理论,一举摧毁了教宗的理论支柱。这一理论在圣经中已有记载,如《罗马书》中即有义人必因信得生,凡信他的都得到义。这一思想过去都译为因信称义,路德认为在德语中,只有译为唯信称义才符合圣经的原义。他说:灵魂称义不因任何行为,仅由于信仰,你可以通过这种信仰而成为新人,使你一切的罪都得到赦免。意即唯因信仰,而不是由于其他,亦不需要神人中介,都可以得救。人有了信仰,根本就不需要神职人员的圣礼,也不需要念经、斋戒、施舍、朝圣、购买圣物和赎罪券等,就可以得到上帝的承认与恩典,得到上帝的生命,真理,光明,和平,正义,救恩,快乐,自由,智慧,能力和光荣,以及我们所估计不到的各种幸福之道。路德的这一简明的教义,打破了神职人员垄断人与上帝联系的特权,建立了人与上帝的新型关系,满足了人们宗教上的需要。人人都可在阅读圣经的基础上,产生信仰,从而得到宗教上的解脱。这就把以罗马教宗为代表的天主教会和神职人员抛到一边,成了多余的人,无用的人。当时,法国有一位主教对这一点认识非常深刻,他一针见血地说:路德的唯信称义使他们成为失去了咸味的盐。信心,对路德来说,不是承认一些信条,而是被神抓住与神发生关系的经历,人的信首先由神的信实开始;神首先主动地向人施恩,邀请人与他再度建立关系。当人对这作出回应,与神和好,在他的恩典中生活,那便是信心的经历。因此信心是一种与神相交的经历;信心的对象不是一堆的信条,而是神自己。当人相信时,这是表示他完全信任神,无条件的将自己的生命交与他。当人肯信任神时,他便会将自己的生命向神开放,让神的生命灌注入他里面。当我们接受基督,我们便于他联合,他的义便灌注入我们的生命中,成为我们的义。因此我们的义不是我们自己因善行得来的,而是因与基督联合从基督得来的。因此,真正的信心是完全被神的爱和恩典征服,让神自己为我们成就救恩,让神为我们建立他与我们之间的关系,而不再靠自己的能力去追求提升。信心是一种绝对的投靠和归依。更重要的,信心是每个人很个别地向神的回应,每个人都要自己向神作回应,没有人能代替:圣人不能替代,教皇也不能替代,圣礼也不能代替。人除了以自己的生命投向神,他不能用其他东西来代替,不是他的金钱、房产,也不是他的势力,神要得着的是那个人自己。(3)唯靠基督(唯独基督)天主教强调教宗是上帝在现实世界的代表,强调教士特权论,教宗、教士掌握着进入天国大门的钥匙,天主教强调圣礼得救论和善功赎罪论且圣职人员实行的圣礼才有功效。天主教认为可以向圣人祷告,向圣母祷告,圣人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由圣人把我们的需要告诉耶稣更有效。针对这一点,马丁·路德则强调惟靠基督,只有基督是神人之间唯一中保,圣人不是。(4)唯靠恩典赎罪卷是当时对救恩误解的缩影。赎罪卷将重价的恩典变成一种廉价的恩典,仿佛这恩典是用金钱可以购买的。路德认为救恩绝不是靠金钱可以购买的。路德对神的恩典体会得很深,乃因为他对人的罪性的可怕体会得很深。在他的经历中,人要立志为善,但行出来的尽都是恶。人幻想自己能够行善,也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美善,便构想美善是如何如何,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满身败坏,被罪恶的势力捆绑,完全没有能力行善。人既没有能力为善,也当然不能拯救、不能靠自己称义。那么人得救完全是出于神,是借着神的恩典,透过信心而得着。救恩乃是神怜悯的白白的恩赐,人类对于救恩完全无能为力。强调惟独恩典,就否定人不可靠自己行为得救。(5)信徒皆祭司马教廷认为,教宗握有耶稣基督通过门徒彼得授予的神权,亦称钥匙职,即打开天堂大门的权力。这种权力由教宗授予主教,主教授予神甫,因此各级神职人员掌握着神权,是上帝与人之间的中介,唯有他们主持的圣事,始能生效,得到神恩。他们的理论是,神职人员是受了神的印记的人,是属灵的等级,所以高人一等。一般基督徒,包括皇帝、贵族在内,均为属世的等级。当时的西欧社会也据此划分为三个等级:教会贵族为第一等级(包括主教以上的教职和修院院长等),第二等级是世俗贵族(皇帝、国王、公爵、伯爵、侯爵以及子爵、男爵等),第三等级为市民、农民、平民、手工业者。天主教会认为,第一等级和属灵的等级,不论其本人道德品质如何,都是特殊的人,高于世俗人士的人,所行的圣事均有效。因此世俗百姓只能听从他们的摆布,匍匐在他们的脚下,像对上帝一样,恳求哀告。路德认为,按照圣经,教会是一切基督徒的集合,哪里有基督徒哪里便有教会。基督教除了基督是领袖外,没有别的领袖。教会在现实世界上没有头,主教和教宗都不能统治它,只有天上的基督是头。这一理论就从根基上否定了教宗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彻底否认了神职人员的特权。他还说:每个基督徒,经大家同意,都可以主持圣礼,均能生效。我们都是神职,彼此没有区别。无论每一个信徒在什么岗位上,他的工作都应该是神所呼召的,因此工作没有圣俗之分,所以教会内圣品人员与平信徒的分界绝不是身分的分界,而是工作岗位的分别。路德将呼召扩充到信徒的职业上,叫信徒认识无论作什么他都是在服侍神、敬拜神,这样对职业的理解在欧洲的文化发展中,至为重要。在另一方面,既然每一个信徒都有祭司的身份,他们便可以直接来到神的面前,领受神的赦免,也可为人代求,更可以直接聆听神的话语,并宣讲神的话语。由此就彻底地剥下了教士的神圣外衣,否定了他们的特权,体现了人人平等。这样,路德大大的扩大了平信徒事奉的责任,这一点对日后教会及信徒个别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政治的角度看,“信徒皆祭司”为民主制度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既然每一个人都是祭司,每一个人都有权侍立于神的面前听命于祂,每一个人都有同等责任去服事他的弟兄。在神面前,平民、平信徒与王孙公子,与圣职人员完全平等。改教派的教会以这种人人平等的观念去治理教会。比如,长老会的长老,权力虽然很大,但他们也是平信徒选出来的。其它的如浸信会、公理会等会友的权力更大。当他们习惯了以民主的方式治理教会,也同时感觉到用同样的方式去治理国家。美国以民主制度立国,可以说完全是以治理教会的模式为蓝本。在欧洲,这种民主的思想透过教会体制孕育生长,美国民主制度的确立,更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假如没有改教运动,西方的民主政治不知还要等多久才被建立。(6)圣礼——洗礼、圣餐礼针对天主教的圣礼得救论和善功赎罪论,路德的圣礼观认为,凡圣经中无记载的圣礼,一律无效,只保留洗礼与圣餐。因这两项圣礼不仅与救恩直接有关,而且是耶稣亲自设立的。(7)路德的爱国政治纲领路德自幼年时代起,就深受德意志国弱民贫之苦,长大成人后逐渐认识到其原因在于罗马教宗的外来干涉与搜刮。所以他在三大名著中,提出新的神学思想的同时,也提出了他的爱国政治主张,使德意志走上富强之路。其政治思想主要有三点:第一,驱逐罗马教廷的政治特权、经济势力于国土之外,实现民族自主。他首先揭露了教宗的野心与阴谋。他说,教宗的野心是想统治世界。他既想当教宗,又想统治德意志帝国。他给我们一个帝国的虚名,而他和教会占有我们的城市和土地,窃取我们的财富、权力和法律。他没能当上皇帝,至少成功地做了太上皇。他羞辱我们的皇帝,让皇帝吻教宗的脚,当教宗骑驴时,还让皇帝给他拿脚蹬或缰绳。这哪像一个独立的帝国和掌权的皇帝呢?所以,必须驱逐罗马教宗的势力于国土之外,废除他的特权,实现民族自主,德意志才有出路。路德继而分析德意志国弱民贫的原因。他说,德国人赖以生存的土地大量被教宗侵占,德意志一半或一半以上的土地属于罗马教会。每年从德意志流向罗马的现金达30万金币以上。它通过赎罪券、教区、修道院、主教区、牧职把德国的金钱和财富吸尽。路德的办法是号召、吁请与依靠德国的君主和贵族,以武力驱逐教宗的势力于国土之外。他说,如果诸侯和贵族不迅速地对此加以武力干涉,德意志就快要灭亡了。君主、国王、贵族应把罗马来的这些恶棍驱逐出境,把教宗窃取的权力夺回来,使德意志民族不再受外来势力的干涉和剥削,让教宗把他从帝国搞到的一切交回来,让帝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路德的这一主张对诸侯、贵族具有很大的号召力,促使他们有理、有据地夺回教产,同时,对农民运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按路德的想法,在驱除外来势力,实现民族自主后,建立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国家。第二,政教分离,君权独立,建立民族的与廉俭的教会。路德认为,政教不分是教宗窃取与滥用政治权力的借口和漏洞,危害极大。他主张建国的一条重要原则是政教分离,政府不干涉信仰,教会不干涉政治,二者各司其职,分管世俗生活和精神生活。他说,教宗和主教只应宣扬
本文标题:马丁路德的神学思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1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