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七章领导激励一、激励的基本原理二、领导激励的方法和技巧一、激励的基本原理(1)(一)激励的本质行为科学家认为,激励是通过某种方式引发行为,并促进行为以积极状态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段。要激发人的行为,就要刺激人的需要,在满足个体需要的过程中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可见,激励就是刺激需要、引发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的一个动力过程。它一般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含有激发动机、鼓动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激励这一概念中包含着三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一、激励的基本原理(2)努力因素是强度指标。我们不仅要考虑努力的强度,还必须考虑努力的质量。指向组织目标并且和组织目标保持一致的努力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后,我们把激励看作一个满足需要的过程。需要在领导学中意味着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因此,激励的定义中隐含着个体需要必须和组织目标一致的要求。一、激励的基本原理(3)(二)激励的过程1、洞察需要:激励机制的源头。2、明确动机:激励机制的起点。3、鼓励行为:激励机制的核心。4、确立目标:激励机制的建立。洞察需要:激励机制的源头需要是人们对生活和工作中所希望得到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行为产生的原动力,也是人们积极性的力量源泉。人的积极性发挥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需要满足的程度。从这层意义上讲,需要是激励的逻辑起点。领导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满足下属的各种需要,才能在组织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形成凝聚力,才能团结协作、克服困难,共同把事业推向前进。因此,领导者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就应从满足下属的需要人手。明确动机:激励机制的起点动机是人们发动和维持其行为的原因,是需要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动力。动机和需要的区别在于:需要是人们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动机是推动人们活动的直接原因。需要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动机,只有当具有能够满足需要的对象和目标时,需要才会转化为动机。动机激发首先就是激发人的需要,如果被领导者认为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满足需要,就会激发他们工作的动机.鼓励行为:激励机制的核心人的行为是直接由动机引起的。具体地说,人的行为是人体受到外部的刺激、影响而发生的反应,是人的思想、感情及欲望在行动上的表现。领导者在激励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员工的正确行为,抑制其不良行为。这是领导激励的着力点。确立目标:激励机制的建立目标是用来表示人们所期望达到的成就或成果,它对人们的行为起着引发、导向和激励作用。领导激励的主要方法就是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来诱发和激励人的工作积极性。目标对人的激励力量的大小,也就是激励程度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目标的价值,即目标在人的心目中价值的大小,目标价值的大小与激励作用成正比;二是期望值,就是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期望值越高,激励作用越大。一、激励的基本原理(4)(三)西方激励理论1、内容型激励理论。注重对具体内容进行研究。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等均属于这一类型。2、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激励目的的理论。表扬和批评。3、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动机的形成和行为目标的选择,即激励过程的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均属于这一理论类型。二、领导激励的方法和技巧领导激励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整体讲,可以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大类。具体讲,可分为物质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榜样激励、惩罚激励等等。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必须根据人的不同特点进行。(—)物质激励法(1)物质激励,就是按照按劳取酬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实施物质奖励,以满足其个人物质利益的需要,来调动和催发人们积极性的一种基本方法。(—)物质激励法(2)领导者运用物质激励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有量化的奖励标准,把物质激励和相应制度保障结合起来,坚持按标准实行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二是物质激励必须公正,但不搞平均主义。三是要逐步满足职工的物质需要,使职工利益年年有所增长。(二)目标激励法(1)目标在心理学上被称谓“诱因”它是组织对个体的一种心理引力。所谓目标激励,就是确定适当的目标,诱发人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人的积极程的目的。(二)目标激励法(2)“目标和起点之间隔着坎坷和荆棘,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只能用奋斗去统一;困难会使弱者望而却步,却使强者更加斗志昂然;远大目标不会像黄莺一样歌唱着向我们飞来,却要我们像雄鹰一样勇猛地向它飞去。只有不懈地奋斗,才可以飞到光辉的顶峰。”(三)荣誉激励法(1)荣誉激励是一种较高层次的激励方式。所谓荣誉激励,是指领导者根据人们希望得到社会的承认和集体的尊重的心理需要,对那些为社会做出贡献者给予相应荣誉称号的一种激励方法。(三)荣誉激励法(2)领导者在运用荣誉激励方法时,一要注意发现、宣传和爱护先进人物,使先进人物成为激励人们进步的一面旗帜;二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实施荣誉激励时不照顾,不凑数,不搞一言定音,要让群众自己选他们佩服的人;三要注意不可忽视集体荣誉的激励。(四)情感激励(1)情感是影响人们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任何人都有渴求各种情感的需求。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所谓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人们都知道,在心境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总是迅速。(四)情感激励(2)惠普的创建人比尔·休利特说:“惠普的成功,靠的是‘重视人’的宗旨。就是相信惠普员工都想把工作干好,有所创造。只要给他们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就能做得更好。”有人将惠普的这套做法称之为“惠普之道”。惠普之道就是关怀和尊重每个人和承认他们每个人的成就,使每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承认和展现。(五)榜样激励法人的情感总受行动的支配,而人的激励又将反过来支配人的行动。所谓榜样激励,就是以富有情感的行为来激励他人,从而达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榜样激励首先要求领导者以身作则,同时,还要树立好先进典型。(六)工作激励法(1)工作激励是指领导者把工作本身作为激励的内容和手段,以提高下属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激励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工作将成为人们的优势需要。因此,工作激励日短发挥着积极作用。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这表明了工作本身具有激励力量。(六)工作激励法(2)领导者动用工作激励时需要注意:第一,告知员工工作的重要性。第二,鼓励员工参加工作的全过程。第三,创造工作本身的丰富性。(七)惩罚激励法(1)惩罚激励是运用批评和处分等手段,防止或抑制人的不良行为,促使犯错误者认识其危害性,并觉悟过来努力改进的一种激励方法。这种方法在激励理论中称为“负强化”。惩罚激励运用得当,可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自尊心和责任感。(七)惩罚激励法(2)目前国内外流行的文化激励、群体激励、参与激励、压力激励、危机激励、产权激励等方法,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要根据领导工作实践,将这些激励方法用好用活,更好地提高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小结人是具有能动性、创造性的组织资源。满足需要是有效激励的首要前提。激励的方法和技巧对激励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标题:第七章 领导激励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560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