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要点](1)对生产装量、设施及危险作业依据确定的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识别;用确定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2)定期: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3)导致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在生产实践中,严重程度往往容易判断,更多的工作量在控制可能性上。如登高作业、工艺调整、临时用电作业等。(4)风险的定义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组合。风险(R)=可能性(L)×后果(C)可能性:是指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发生后能够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其中任何一个不存在,则认为这种风险不存在。对风险的理解:(1)控制风险首要任务是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其次是减弱事故后果。(2)影响可能性大小的首要因素是管理状态,在未采取减弱事故后果的措施前,后果的大小往往是可以客观推定的。(3)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小,而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大;事故发生的频次高,而后果相对较轻,则风险很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趋向无穷小,即使客观后果严重,则风险很小;但不论后果多么轻微,在风险控制上均应期望可能性趋向无穷小。(4)没有可能性,谈论后果则没有了意义。但让可能性等于“零”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风险的分类(1)固有风险—设备、设施、场所等本身固有(赋存、带有)的能量(电能、势能、机械能、热能等等);危险物质(氢气、煤气、油品等)燃烧、爆炸等产生能量或有害物质。(2)法律风险—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等要求的法律责任,如各类人员的安全资格培训、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职业健康安全与消防投入及验收等。(3)现实风险—人员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缺陷。(4)潜在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不健全可能导致现实风险发生的各类因素。(5)纯粹风险—不同于投资风险和机会风险。纯粹风险发生的结果一为发生导致损失,二为不发生没有损失但有潜在效益或间接效益。(一般在保险业使用)风险管理的理解:(1)“基于风险”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2)企业应熟悉自身的固有风险、规避法律风险、控制潜在风险、消除现实风险;(3)安全工作的本质是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核心是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4)企业应注重管理风险,而不是仅仅关注风险管理;(5)所有的优秀的安全管理模式都是基于风险的。如OHSAS18001、NOSA五星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杜邦的STOP、MOC等等。危险源(hazard)定义: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疾病的根源、状态或活动,及其它们的组合。疾病:由工作活动和/或工作相关的情况所引起和/或加剧其严重性的可鉴別的、有害的身体或心理状态。(与职业病的概念不相同)根源—能量或危险物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活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危险源的分类:第一种分类法:根据GB/T13861—2008《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四类:①人的因素;②物的因素;③管理的因素;④环境的因素。人的因素“核心”模型人的因素管理因素环境因素物的因素第二种分类法:参照GB6441—19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进行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事故分为20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14、火药爆炸;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第三种分类法:可按照事故发生致因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客体-能量或危险物质)和“第二类危险源”(非客体-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或泄漏的因素)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往往是一些物理实体。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比如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等一些异常现象。危险源的辨识:第一类危险源的类别(1)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和设备。如变电所、锅炉、电炉、转炉等。(2)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起重提升机械,登高作业等。(3)能量载体。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吊起的重物、带电的导体等。(4)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如液氧储罐、LNG储罐等。(5)一旦失控可能产生能量蓄积的装置、设备、场所。如压力容器设备、易产生静电积聚的场所等。(6)危险物质。如可燃气体、液体、忌水性物质(高温物料)、混合性危险物质。(7)生产、加工、储存危险物质的场所、装置或设备。如燃料罐区、制氧车间等。(8)人体一旦与之接触将导致人体能量释放的物体。如锐利的毛刺、棱角等,人体行动中与之碰擦人体的动能意外释放,将使人体受到伤害。第二类危险源的类别(1)人的不安全行为(2)物的不安全状态(3)管理的缺陷(4)环境的不安全因素人的不安全行为(1)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规程)一一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一一使用有缺陷的机械、工具、用具等;一一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一一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一一机械运转超速;一一送料或加料过快;一一机动车超速;一一机动车违章驾驶;一一其他。(2)不采取安全措施一一不防止意外风险;一一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一一没有信号就开车;一一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一一其它。(3)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等一一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一一对带电设备;一一对加压容器;一一对加热物;一一对装有危险物;一一其它。(4)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一一拆掉、移走安全装置;一一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一一安全装置调整错误;一一去掉其他防护物。(5)制造危险状态一一货物过载;一一组装中混有危险物;一一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一一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一一其它。(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一一不使用保护用具;一一不穿安全服装;一一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7)不安全放置一一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一一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一一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一一其它。(8)接近危险场所一一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一一接触吊货,接近或货物下面;一一进入危险有害场所;一一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一一攀、坐不安全场所;一一其它。(9)某些不安全行为一一用手代替工具;一一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一一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一一扔代替用手递;一一飞降、飞乘;一一不必要的奔跑;一一作弄人、恶作剧等。(10)误动作一一货物拿得过多;一一拿物体的方法有误;一一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一一其它。(11)其他不安全行动物的不安全状态(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a)设计不良一一强度不够;一一稳定性不好;一一密封不良;一一应力集中;一一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一一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一一构成的材料不合适;一一其他。b)防护不良一一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一一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一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一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一一其他。c)维修不良一一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一一出故障未处理;一平时维护不善;一一其他。(2)物料a)物理性一一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一一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一一粉尘与气溶胶;一一运动物。b)化学性一一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一一自燃性物质;一一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一一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一一其他化学性危险源因素。c)生物性一一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一一传染病媒介物;一一致害动物;一致害植物;一一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环境的不安全因素(1)作业场所一一没有确保通路;一一工作场所间隔不足;一一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一一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一一物体堆积方式不当;一一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一一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一一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2)环境因素一一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一一通风不良或缺氧;一一温度过高或过低;一一压力过高或过低;一一湿度不当;一一给排水不良;一一外部噪声;一一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3)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4)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5)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一一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紫外线等)。管理的缺陷(1)对物(含作业环境)的性能控制的缺陷,如设计、监测和不符合处置方面的缺陷;(2)人失误控制的缺陷,如教育、培训、指示、雇用选择、行为监测方面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如工艺、技术错误或不当,无作业程序或作业程序有错误;(4)作业组织的缺陷,如人事安排不合理、负荷超限、无必要的监督和联络、禁忌作业等;(5)对来自相关方(供应商、承包商等)的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如合同签订、采购等活动中忽略了安全健康方面的要求;(6)违反工效学原理,如使用的机器不适合人的生理或心理特点。
本文标题:风险辨识评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75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