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种植基础1作物布局1课时2017年11月8日
种植制度主要内容第一节作物生长和发育(1课时)第二节作物生长与温度环境(2课时)第三节作物种类与布局(2课时)第三节作物种类与布局一、作物布局概念及设计原则二、作物布局的内容与方法三、作物布局区划和我国作物布局一、作物布局的概念与意义(一)作物布局基本概念是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结构与配制的总称。结构: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或比例配置:作物的田块分布(微观、精细)作物的区域分布(宏观、粗略)(二)作物布局的意义1.作物布局与农业经营a对于建立稳定的现代综合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作用。b直接决定种植业的格局和主要内容,c可以通过饲料作物的布局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结构和效益。2.作物布局与农业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基础。3.作物布局与农业区划是农业区划的重要依据和组成部分,搞好作物布局,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农业区划并实现区域农业有效的管理与调控。二、作物布局的原则(一)产品满足社会需求原则首先必须满足社会生存、发展、稳定、安全的崇高公益性需求。包括:消费需要、市场需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代表全社会利益的需求。表3-1我国人均农产品消费量(2004年)单位:公斤口粮肉类蛋奶水产品食粮总水果蔬菜植物油城市居民78.229.210.418.812.5283.656.5122.39.3农村居民219.319.24.62.04.5317.011.9106.65.3注:①食粮总包括口粮和其他动物性食物折算粮;②根据农业统计年鉴整理。(二)作物与环境相适应原则与当地生态环境条件的相互适应,这是科学制定作物布局方案的最重要原则。(三)布局的社会经济可行性原则生产淡水鱼小麦玉米粳稻大豆花生棉花产值4400.52309.36410.41659.09366.38561.201138.71成本3458.79260.30268.34375.69166.34311.59545.59减税纯收入610.2219.05112.81246.74168.35217.52543.42表3-2主要作物产值成本及收入单位:元/亩1.根据比较效益优化作物整体结构2.根据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区域化、专业化布局,在作物生产的最适宜区和适宜区。3.围绕种养加和区域农业综合开发,发挥种植业基础作用。4.根据市场动态及时调整作物布局,实现持续高效。(四)生产的技术可操作原则1、看作物所涉及的相关技术在当地是否成熟?2、该技术是否已被农技人员和农民所掌握?3、当地是否具有相应的基础设施?图3-1产品生命周期示意图(五)布局结构本身的生态合理性原则1.用地与养地关系的协调例如,对于水土流失地区和田块,应多配置密植作物,发挥其水土保持作用,而切忌甘薯、棉花、甘蔗等中耕作物过多的配置,以免导致水土流失的加剧。2.作物布局与农业生态系统整体功能的协调a饲料作物和加工原料作物比例;b要能够吸纳、消化养殖业和加工业废弃物,以减少环境污染。(一)作物种类布局三、作物布局的内容是指不同作物类型之间的结构与配置。具体指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之间以及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内部具体作物的比例与配置。(二)品种布局是指同一作物的不同类型品种之间的结构和配置。(三)熟制布局是不同的熟制(种植模式)的比例及空间配置。应注意:一是为了提高作物生产效益,合理安排作物的播种时间。二是因地制宜地调整作物大田生长期,开展返季节作物生产。通过育苗移栽,不仅可以节省大田生长季节,促进复种多熟。注意的问题:•一是秧田的空间布局即具体田块的确定;•二是秧田的面积的确定。(四)秧田布局四、作物布局的方法步骤(一)生产目标确定经济目标(平均亩产值或每亩净收入指标值)产品目标(生产小麦还是大麦或油菜或蔬菜)市场目标(当地还是外地销售?是零售还是批发)其他目标(土地接受废弃物总量是多少)(二)市场调查分析和预测调查:价格及变化、市场产品质量情况、市场销售数量及变化、顾客情况等。分析预测:供需平衡状况、产品价格情况、产品结构特点、产品变花更新情况、市场销售特点、预期市场价格等。(三)资源环境调查分析1.自然资源环境①热量资源②水资源③光照条件④土壤资源条件⑤植被环境⑥自然灾害2.社会经济技术条件①人口及劳力数量、质量、流动情况等;②经济状况③市场情况④农业产业化状况⑤区位优势⑥政策情况⑦科技投入水平(四)作物生态适宜性、生产适宜性分析根据调查分析,初步确定种植的作物。根据当地社会经济条件状况以及作物生产发挥最佳效益,进行相互间适宜程度的综合分析。(四)作物生态适宜性、生产适宜性分析生态最适宜区生态适宜区生态次适宜区生态不适宜区(五)作物布局方案制定作物种类及比例的确定,主体作物的确定。作物空间区域或田块安排。作物品种应用的安排。主体熟制类型及比例和空间安排。宏观作物布局规划。(六)作物布局方案综合评估及决策1.社会经济效益评价2.环境生态效益评估3.技术可行性评估4.风险性评估5.综合评估6.方案的实践检验和总结五、作物布局区划的意义1.因地制宜地把农作物安排到最合适的地区,才能充分发挥各地资源优势和潜力。2.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和产业化,可以指导各地把主要作物相对集中于最适宜和适宜区域。3.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产品竞争力。4.加快主产区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六、我国的作物布局以粮食为主,经济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园艺作物很少。(一)粮食作物布局(总体)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南方地区,以稻谷为主,兼有麦类、甘薯、玉米、豆类等;青藏高原以青稞、豌豆、春小麦为主。西北以春小麦、玉米、杂粮为主;表3-32004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单位khm2,kg/hm2华北以冬小麦、玉米为主,兼有谷子、高粱、甘薯、大豆等;东北以玉米、高粱、谷子、春小麦为主但近年来水稻种植面积上升较快,接近全国水稻总播种面积的10%;表3-32004年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单位khm2,kg/hm2(二)经济作物布局1.油料作物2.棉花3.麻类作物4.糖料作物5.烟草:西南、华南、长江流域、黄淮海16个省(区)。6.蚕桑:浙江、江苏和四川。1.蔬菜五大片农区商品菜生产基地,即南菜北运基地,黄淮早春菜基地,西菜东调基地,冀鲁豫秋菜基地和京北夏秋淡季菜基地。蔬菜作物品种:喜温、喜冷凉和耐寒。(三)园艺作物布局2.果树(略)①果树是多年生作物,更应将果树种植在生态适应最适区和适宜区。②可以利用山坡地、河谷滩地、高岗地等作物不适宜种植的土地或非耕地资源。③可与粮食、经济作物或饲料、饲草间作,并可开展果园立体种养。④考虑因素:交通运输与贮藏加工。3.花卉(略)•鲜切花:北京、上海、广东、云南、四川、河北;•苗木和观赏植物:江苏、浙江、四川、广东、福建、海南;•盆景:江苏、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种球种苗:四川、云南、上海、辽宁、陕西、甘肃。(四)饲料绿肥作物布局绿肥和栽培饲料作物:以禾本科和豆科牧草为主,另外还有藜科、菊科、蓼科以及块根类饲料(或多汁饲料),也具有重要的饲用价值。紫云英:我国面积最大的饲料绿肥作物。苜蓿:被称为“牧草之王”。饲肥兼用:豆科青饲料的作物有金花菜、三叶草、普通苕子、草木樨属、沙打旺。第三节中国优势农作物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指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优势产区: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主产区。(一)优势农作物布局区划的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产业整体开发•以质取胜•突出重点•尊重农民意愿(二)优先发展的优势农作物与优势区域布局1.优势作物的确定2.专用小麦优势区域划为3块。①黄淮海优质强筋小麦带,②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强筋小麦带,③长江下游优质弱筋小麦带,3.专用玉米优势区划分为2个。①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②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4.棉花优势区分为3个。①黄河流域专用棉花优势区,②长江流域专用棉花优势区,③西北内陆专用棉花优势区5.“双低”油菜:根据资源状况、生产水平和耕作制度,将长江流域油菜优势区划分为上、中、下游三个区。6.“高油”大豆:用于榨油的大豆。将其划分为5个优势区。即内蒙古东四盟市优势区,辽河平原优势区,吉林中部优势区,三江平原优势产区,松嫩平原优势区。7.“双高”甘蔗,重点建设桂中南、滇西南和粤西3个甘蔗优势区。8.柑橘,确定长江上中游、赣南湘南桂北和浙南闽西粤东三大优势产区。9.苹果,建立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2个苹果优势区。
本文标题:种植基础1作物布局1课时2017年11月8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8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