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 中国区域地理(人教版)-四大地区
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地理一项技能四大地区两个考点内容导航思维导图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结构图的判读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一、北方地区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一、北方地区3.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北方地区4.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鞍山铁矿一、北方地区5.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一、北方地区6.交通主要铁路干线:京沪线、京广线、京哈线、京九线、陇海线一、北方地区7.城市太原长春二、南方地区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错分布二、南方地区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二、南方地区3.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二、南方地区4.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铜仁汞矿攀枝花铁矿二、南方地区5.工业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二、南方地区6.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二、南方地区7.城市武汉成都三、西北地区1.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三、西北地区2.气候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从东向西自然景观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三、西北地区3.农业在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和天山山麓发展了灌溉农业;该地区为我国主要牧区,内蒙古主要为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为山地牧场天山牧场绿洲农业三、西北地区4.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煤炭、石油、稀土等克拉玛依玉门南疆霍林河伊敏河石嘴山白云鄂博金昌本区矿产资源甚为丰富,比如白云鄂博的稀土矿、金昌的镍矿、石嘴山和石炭井的优质煤、克拉玛依和南疆的石油、伊敏河和霍林河的褐煤,都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三、西北地区5.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兰新铁路经过本区三、西北地区6.城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四、青藏地区1.地形世界屋脊,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四、青藏地区2.河流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四、青藏地区3.农业青海、西藏主要是高寒牧场;在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地区分布着河谷农业。高原之舟—牦牛青稞珠峰下的河谷农业珠峰下的河谷农业四、青藏地区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四、青藏地区5.城市拉萨西宁格尔木读右图,完成(1)~(2)题。(1)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2)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考点一母题导入(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A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考点一疑难剖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有色金属、水能、森林煤、石油、天然气、铁矿、森林资源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河流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云贵高原冬夏温差小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最冷月差异明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差异明显气候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跨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地形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区特征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考点一疑难剖析洪涝灾害;水体污染;改良红壤华北平原的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湿地保护生态问题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工业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种水稻,冬种油菜和冬小麦;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旱地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农业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地区特征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母题导入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地周围山麓地带。(2012·四川文综)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水源成为种植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灌溉水源较为充足的河流沿岸和有高山冰雪融水的山麓绿洲地带青藏高原,地势高,热量不足,不利于种植业发展,但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好,因此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疑难剖析1.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比较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不合理伐林、放牧、垦耕造成湿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沙尘暴。保护西部生态环境生态保护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全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基地,最大的长绒棉基地(新疆),重要的灌溉农业区(新疆绿洲、宁夏、河套)农业高寒气候,干湿季节明显。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景观垂直变化明显降水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由草原过渡为荒漠草原、荒漠。胡杨林、骆驼刺等耐旱植物自然景观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柴达木盆地高原、盆地为主。内蒙古高原;新疆三山夹两盆;河西走廊地形区青藏高原地区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位置范围青藏地区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疑难剖析2.西北地区的区域特征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二疑难剖析3.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结构图的判读技能解读图表(1)扇形图表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表示地理事物由哪几部分组成,二是表示各部分的相对比例关系(2)饼状图除了可以反映扇形结构图所反映的两方面内容外,还可以反映某一地理事物的量,从而可以从数量变化和比例关系两方面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状况(3)判读步骤①阅读图例和文字说明,明确图中反映了哪些地理事物;②分析这些地理事物的异同点,在脑中呈现相关的知识点;③对反映的地理事物进行排序;④结合其他信息回答问题。结构图的判读技能方法技巧1.归纳概括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首先仔细读图,认识结构图的组成要素,认识各要素的比例及大小关系,进而归纳总结出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3.揭示问题做出科学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对策。2.对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纵向上对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时间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认识其发展变化。横向上对比不同地理事物结构特征的差异或联系。读“山西省近年来的产业结构图”,回答(1)~(2)题。(1)该省产业结构变化是()A.第一产业比重略有回升B.第二产业的比重开始下降C.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D.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幅度最大(2)该省工业主导产业是()A.机械制造B.有色冶金C.能源工业D.轻纺工业结构图的判读技能图表应用CC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且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但下降幅度小于第一产业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1.图示区域发展过程中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劳动力B.资金C.技术D.能源D一、选择题读下图,完成1~2题。2.相对松嫩平原,该区域发展农业处于劣势的是()A.降水B.热量C.人均耕地面积D.河流、湖泊C图甲为“台湾地形概况”,图乙为“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乙中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中,能正确表示高雄的一组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C图甲为“台湾地形概况”,图乙为“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3~4题。4.下列关于台北、高雄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高雄纬度比台北低,最热月气温比台北高②台北气温年较差比高雄大③高雄降水季节变化较小④受偏北风影响,冬季台北的降水量较大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A读区域图,回答5~6题。C6.青稞是西藏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多种植于河谷地带,主要原因是河谷地带()A.热量更充足B.降水量更大C.光照更充足D.土壤更肥沃A5.西藏地区()A.河湖稀少B.年降水量西北多,东南少C.城镇主要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谷地D.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8题。D8.图中()A.M~N段铁路建设中工程难度最小B.E~F段铁路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区C.G~H段铁路连接江西的省会城市D.图示铁路选线仅受自然条件影响B7.该地区()A.地势特征为西北高、东南低B.湖泊面积最小时出现在夏秋C.天然植被主要为落叶阔叶林D.外力作用有流水侵蚀、沉积读“南疆地区现代与古代城镇分布示意图”,回答9~10题。10.历史时期以来,南疆地区大部分城镇的迁移方向及其主要原因是()A.因洪水泛滥向山坡地带转移B.因资源开发向矿产丰富地区迁移C.因交通线增多向盆地北部迁移D.因荒漠化范围扩大向河流上游迁移9.影响南疆地区城镇分布及城镇人口规模的关键因素是()A.交通线分布及线路等级B.地表形态及土地面积C.热量条件及农作物产量D.水资源分布及数量DD读“我国某省区各气候带面积比重统计图”,回答11~12题。11.根据图示信息推断,该省区()A.纬度较高,南北跨纬度较大B.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C.以热带、温带气候为主D.降水丰沛,干湿季分明B12.该省区适宜发展的特色农业是()A.棉花、瓜果、蔬菜生产B.花卉、茶叶、中药材生产C.乳品、肉羊饲养、甜菜制糖D.天然橡胶、葡萄、马铃薯B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3~15题。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地其他195415.91%38.18%9.13%0.43%32.74%3.61%200551.17%31.63%3.86%1.94%8.81%2.59%13.该地形区是()A.太湖平原B.山东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14.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A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份均温为-16.4℃,7月均温为21.9℃。下表示意该地形区1954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构成情况,读表完成13~15题。年份耕地林地草地城乡工矿用地沼泽地和滩地其他195415.91%38.18%9.13%0.43%32.74%3.61%200551.17%31.63%3.86%1.94%8.81%2.59%15.关于该地形区耕地面积变化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C.国家对粮食的大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合发展种植业A二、综合题16.右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读图回答问题。(1)说出图中①、②两地地形特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简述图示区域种植业分布的变化及其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同点:高原为主(①为内蒙古高原或鄂尔多斯高原,②为黄土高原)。不同点:①地势平坦,沙漠广布;②黄土覆盖,沟谷发育。种植业向西北(北)扩展。影响:使该区域森林、草原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加剧。二、综合题16.右图是“我国某地区图”,图中虚线为不同时期种植业分布北界。读图回答问题。(3)与成都平原相比,图中③地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有哪些?(4)长期以来,M省工业以煤炭开采为主,试根据该省资源状况列举其发展的主要工业部门。优势条件: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冬季
本文标题:中国区域地理(人教版)-四大地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86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