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2虽有嘉肴《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五经: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一、作品介绍•《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是“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翻译课文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以后才会知道不足,教人以后才会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思自己;知道困惑,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推动、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合作探究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中心论点)?——“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合作探究2、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类比论证以“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类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引出下文关于教与学的关系的论述,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中心论点)合作探究3、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引用论证。引用古代名言,进一步论证自己“教学相长”的观点。增强文章说服力。4.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述的(作者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然后,从“教”与“学”两方面进行论述,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话论证观点。•全文论述逻辑严密,条理清晰。5、这篇短文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①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②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改进,不断提高③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大道之行也《礼记》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字注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jǔmùguānfènwù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施行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选举有贤德的、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崇尚和睦与(jǔ),通“举”,选举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因此动词,以……为亲动词,以……为子抚养同“鳏”,老而无妻的人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职业、职分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因此这是作乱害人兴起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能的人(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发挥自己的才能,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有职分,女子有归宿。对于财物,人们厌恶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却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和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因此门从外面带上,而不从里面闩上。这就叫做“大同”社会。•4.“大同”社会有什么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一对应的句子•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不独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男有分,女有归•货尽其用:•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人尽其力:•力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4、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从三个方面来说明: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各个年龄段的人或者说人一生中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到应有的照顾,得到合适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需要特别关爱的人都能得到应有的生活保障。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工作着并快乐着,把共同劳动看作是分享快乐。全文结构:全文可分三层:“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1.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二层(第三、四句话)第一层(第一、二句话)对“大同”社会的概括性说明。(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第三层(第五、六句话)全文的总结语。(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不满现实,向往美好•激励人们,仍有意义•世外桃源,美好空想•1、在当时看来:•2、在现在来说:•3、能否实现?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其思想意义极为深远。6.这两则短文多运用对偶句,造成铺陈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试从文章中各举一例加以分析。“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强。“男有分,女有归”一句运用对偶句式,言简意丰,有很强的节奏感。7.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用类比的手法,强调了人学习的重要性。②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说明学习只是要在少年时期,等到年纪大了就晚了。古人以此警告人们,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只有珍惜时间,才能学有所成。③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没有同学在一起研讨,切磋琢磨,便落得孤单落寞而少见闻。因为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所以成了“井底之蛙”。④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善于提问的人,就像加工处理坚硬的木材,先从容易处理的地方下手,然后再针对节疤和纹理不顺的地方,时间长了,问题就愉快地解决了。形容在学问上善于问难的人,应当是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像木工砍硬木先从容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林觉民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本文标题:礼记二则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91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