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自主积累]积累中运用,构建知识的殿堂……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钻.探()地壳.()诗兴.不作()气冲斗.牛()硕.果()校.补()锲.而不舍()昂()首挺胸:慷慨.()弥.高()迥.乎不同()炯炯..目光()()迭.起()臧.克家()目不窥.园()兀兀..穷年()()2.根据拼音写汉字。无xiá()hè()然piǎo()白一反jì()往3.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气冲斗牛..(星宿名)迥.乎不同(差得远)B.锲.而不舍(刻)气冲北斗.牛(北斗星)C.仰之弥.高(更加)兀兀..穷年(劳苦的样子)D.迭.起(屡次)沥.尽心血(沥青)(2)下列成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错别字应改为:;(2分)(广东(课改)学业水平题)A.人声鼎沸B.家喻户晓C.锲而不舍D.不记其数(3)对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闻先生)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②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③“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④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A.①无②排比③引用④对比B.①反复②比喻③对比④引用C.①无②比喻③对比④.对比D.①反复②排比③引用④引用4.揣摩语言。(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这一句话运用了修辞,其作用是(2)“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句中的加点词“钻探”的意思是,其作用是(3)“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这个比喻好吗?谈谈你的看法。5.根据提供的语境,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湖南株洲(新课程)毕业题)人生如同山中的树,生于南坡,阳光充足,,可谓顺境;生于,,土壤贫瘠,可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家庭背景,但可以选择生活态度。6.填空。(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运用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方面和作为方面的和的事迹,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高尚人格。(2)作者,是闻一多先生的,诗人,山东诸城人,1932年以新诗《》成名,因此被誉为“”,第一部诗集是《》。(3)闻一多先生,本名,他是我国著名的、、,有著作《闻一多先生全集》共四卷。(4)他,是;他,是。[阅读探究]品读中探究,体味语言的蕴籍……(一)课内精读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气闻充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为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7.“望闻问切”是古代名医_发明的中医传统诊疗方法,文中的“望”的意思是。8.文中划“”的句子是一个倒装句,请你改为正常语序的句子。(2分)9.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这句话的意思概括起来说,就是废寝忘食,这里为什么不用成语,反而写了这么多呢?10.体会下列句子中引文的两层含义。(4分)(1)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2)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11.选文末段属于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表达方式作用是(二)课外拓展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到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什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捶击桌子)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要是这样可以的话,世界上早没有人了。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足我们协人,都是我们的力责!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存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翻开历史看看,你们还站得住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我们的光明就要出现了。我们看,光明就在我们眼前,而现在正是黎明之前那个最黑暗的时候。我们有力全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热烈鼓掌)12.为了证明“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这一观点,闻一多列举了、的例子来证明的,这种方法是。13.划线句子是一个句式。请你改为一般陈述句。14.讲演者闻一多在提到敌人时,先是称“他们”,后又改称为“你们”,这是否矛盾?为什么?15.本文节选自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与《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相比,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中考链接]真题中撷英,把握中考的脉搏……(一)阅读链接(临沂(课改)中考题)每个人对于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都应该有一个自我设计。但这种应该是相对模糊的,是不完美的和有待修正的。可生活中偏偏就有人跟自己较劲,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好,觉得现实中的自己距离设计中的自己相差太多,并因而痛苦不堪。其实这些人往往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就是人人都有缺陷。“玉,有点瑕疵才是真的。”②有一位腿有残疾的私营企业主,经过自己十几年的奋斗拼搏,终于成了闻名遐迩的雕刻家和经营雕刻精品的大老板。有人对他说:“你如果不是残疾,恐怕会更有成就。”他却淡然一笑说:“你说得也许有道理,但我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如果没得小儿麻痹症,我肯定早下地当了农民,哪有时间坚持学习,掌握一技之长?我应该感谢上帝给了我一个残疾的身体。”还有罗斯福和丘吉尔,罗斯福曾连任四届美国总统,但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个信奉巫神、酗酒成癖的人;丘吉尔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首相,1953年获诺贝尔奖,但他也曾经是一个贪睡、贪酒的人,还曾因吸食鸦片两次被赶出办公室。但他们都痛苦地改掉了自己年轻时不良嗜好,经过不懈的努力,成就了伟大的事业。。③完美欲是人类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会用不满足地向前发展。我们要努力追求完美,但同时我们必须学会接纳我们的不完美。④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源自我们常常拿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进行比较而产生的焦虑感。必须明白,理想的自我是要经过若干年成一生的不懈努力才能接近而始终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的一个终极目标,只要每天进步一点,快乐一点,我们离目标也就近了一点。倘若因为不能接纳自己的缺陷而生出健忘失眠等痛苦,只能使我们离目标越来越远。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还源自和别人不正确的比较而产生的自卑感。拿自己与高过自己一大截的人比,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拿自己的各个方面分别与不同人的优点比,比较的结果是事事不如人,谁都比自己好。⑤其实,每个人都有足以让自己确立自信的优于别人的长处。“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翠欲滴;如果花和叶子都不漂亮,也许枝干会长得错落有致;如果花、叶子和枝干都不漂亮,也许它处的位置很好,在蓝天的映衬绰约多姿。⑥席勒曾经给成年人写过一篇童话:一个圆的一部分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它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漫漫滚动,由此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灿烂,并与蚯蚓娓娓而谈。有一天,它终于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部分,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一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地滚动,它在快速滚动中发现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下来,毫不犹豫地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部分丢在路边,然后漫漫滚动着向前走去……⑦人生就是如此,不完美才是真的,只要我们真诚地面对,有点缺憾,人生照样精彩。(选自《中国教育报》,有改动)16.从文中看,人们往往“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答:17.文中席勒的话说明了什么样是道理?作者引用席勒的童话有什么作用?(3分)答:18.请你为本文第②自然段横线处补写一个理论论据,使文章论证更充分,上下文衔接的更顺畅。(3分)答:19.作者在文中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分)答:20.人,不可能没有缺陷。读了本文后,你一定有所反思。你发现自己的缺陷了?你认为你的缺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请为诊治这种缺陷开一个“处方”。(3分)名称:形成原因:弥补办法:(二)新题链接(乐山市(新课程)中考题)21.课外名著阅读。(4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教材推荐给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名著之一。这部小说是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病榻上历时三年写成的。出版后对全世界一代代的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相信你一定读过这部小说,喜欢小说中的人物和故事。请你回答下面几个问题: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人公是②主人公是在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③在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精神,的意志,的高贵品质。④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21.(4分,每小题1分))答:①保尔•柯察金②朱赫来③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④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创新写作]共鸣中挥笔,放飞思想的小鸟……22.有人说“人”字是一撇一捺,你是那一撇,我是那一捺,要两个人才能写成。如果人人光想着自己的那一撇或那一捺,那么“人”字永远也组合不到一起。请根据上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13.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1.zuān;qiào;xìng;dǒu;shuò;jiào;qiè;áng;kǎi;mí;jiǒng;jiǒngjiǒng;dié;zāng;kuī;wùwù。2.略。3.(1)D点拨:沥尽心血(沥青,建筑材料)错误,在这里“沥”应为:滴。(2)(2分)D;记——计。(各1分)(3)B4.(1)运用了比喻,这一句交待了研究的目的,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2)钻探是比喻的说法,后面再说出喻体,好处是让人对“钻探”二字更有切实的理解。这种比喻的特点是,先使用跟喻体有关的词语,然后打比方,可见语言的运用是门大学问,循规蹈矩、照抄照搬,是学不好语言的。(3)“排衙”的情形早已经没有了,不但很难唤起人们的联想,反而会成为阅读的障碍,况且那形象也不美好。可见,打比方应力求通俗易懂,这样才能收到预想的效果。5.参考示例:土壤肥沃北坡风雪交加逆境(每空1分)6.(1)夹叙夹议;学者;革命家;说;做;说做统一;表里如一。(2)臧克家;学生;老马;农民诗人;烙印。(3)家骅;诗人;学者;民主战士。(4)口的巨人;行的高标。7.扁鹊;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8.他为了贪精神食粮几乎忘了吃饭。9.不难推知,常用成语往往被人用滥了,人们对它的语感已经钝化了,成语固然精练,但也笼统,反映不了具体情景
本文标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步练习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092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