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占得一个恰如其分的“瘦”字。“长堤垂柳最依依,才过虹桥便入迷。”做长堤春柳,是清二十四景之一,是瘦西湖的春景。堤长一里多,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每当烟花三月之时,桃花盛开艳丽缤纷,柳丝婀娜起舞,似青烟绿雾,雨丝烟雾之中,漫步其间,确是游人销魂之处。这段长堤在园林艺术手法上,合理地运用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在进入较大的景区前,以长堤作为过渡,渐渐拉开全园的“序幕”。冶春园内最据特色的要数临水而建的两组飞檐斗角的水榭,东榭,名为“水绘阁”,是一个草榭,仿造明末清初江南才子、如皋名士冒辟疆的水绘园;西榭名为“香影廊”,取自王渔洋“衣香人影太匆匆”的诗意。冶春园中的冶春茶社是扬州的百年老店,这里的维扬点心久负盛名,比如“烫干丝、三丁包、蒸饺等。古墙、老瓦,水榭、花窗,特别是临窗而坐,脚下流水潺潺,身旁画舫荡漾,波光水影里,偶尔会传来船娘清亮的扬州小调。“长堤春柳”的尽头是一座园中园,因为是为纪念军阀徐宝山而建的,所以称为徐园。“徐园”建于1915年,中国园林讲究自然、空灵、含蓄的意境,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民族文化所在。徐园首先采用了彰景的手法,如同一道屏障挡住了游人的视线。但园门里的景色又若隐若现,这就叫“欲扬先抑”、“先藏后露”、“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增加了景观的层次感,更显园林的艺术魅力。可以说徐园是中国造园艺术的经典代表作之一。徐园虽名为祠堂,实质是一座非常精巧的湖上园林,其中“春草池塘吟榭”为客座,宜于客人小憩;“疏峰馆”为客厅,宜于宴请宾客;“冶春后社”为诗社,宜于吟咏诗句。扬州的市树有两种,一种是柳树,因为杨州白古右“绿杨城郭是扬州”的美誉;第二种是银杏,因为它的树龄一般都比较长,能够体现扬州的历史,前面这棵大树请大家仔细看一下,到底是死树还是活树呢?这棵树是唐代的时候种在扬州古木兰寺的银杏树,到现在有一千多年,建国以后,下雨打雷把这棵树劈开,这一半小的死了,以后被放在这里作为木桩景观供游人观赏。后来有心之人在它的后面种了一棵凌霄,凌霄是藤本植物,必须要有所攀附才能生长,到夏天凌霄长出叶子,开出黄花,让人以为这棵树又活了,所以起名叫“枯木逢春”。一个城市如果有城徽的话,那么在扬州城,不知还有什么比五亭桥更能当之无愧并为世人所公认了五亭桥立于瘦西湖上,瘦西湖卧于扬州城中。五亭桥是全国风景名胜中独一无二的景观。此桥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当时巡盐御史高恒为迎奉乾隆第二次南巡而建,因桥上建有五亭,大家便都称它为“五亭桥”。又因为当初巡盐御史高恒为奉迎乾隆帝南巡,开莲花埂新河直抵平山堂,并建造了五亭桥以便于南北通行,再加桥址在莲花埂上,位于莲性寺北,桥上五亭又像朵盛开的莲花,故又名为“莲花桥”。莲花桥全长55.5米,桥上的五座风亭,上有宝顶,内绘天花,外挂风铃,尽显南方之秀;而五亭桥的桥基是由12大块青石砌成,显得厚重有力,尽显北方之雄。南北两种风格融为一体。莲花出水似的五亭桥,结构巧妙,造型独特,桥亭结合,气势宏伟,举世无双,难怪中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评价:扬州的五亭桥是“中国古城交通桥与观赏桥结合的典范”。“中国最古老的桥是赵州桥,最壮美的桥是芦沟桥,最具艺术美的桥就是扬州的五亭桥。”五亭桥南面为莲性寺,原称“法海寺”,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改为“莲性寺”。里面有名的建筑是白塔,白塔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塔身为砖结构,分三层,上层叫刹,中层是龛,均呈圆形,下层是塔基,为正方形。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白塔相似。白塔属喇嘛塔,系藏传佛教喇嘛教寺院里的塔制,在瘦西湖中也仅作为点缀而已。它高27.5米,外形轮廓线也比北海白塔瘦长,塔座是砖雕的束腰须弥座,(“须弥座”又称“金刚座”,是中国古代建筑基座的一种。名称源于佛教须弥山,象征西方极乐世界。有独尊与稳固之意。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一般用于高级建筑。)八角四面,每面三龛,龛内雕刻十二生肖像,象征一年12个月,一天12个时辰。筑台53级,象征童子拜观音的53参;相轮为13层,象征天的最高处13天。二十四桥景区由熙春台、玲珑花界、小李将军画本、望春楼和二十四桥五个部分组成。
本文标题:扬州瘦西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17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