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1节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1.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夏具有一定的工程技术水平;雏形商开始出现了城市雏形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城市建设春秋《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战国多种城市规划布局模式发展秦“相天法地”、复道汉布局不规整、无轴线、宫殿与居民区相互穿插三国曹魏邺城南北朝佛教道教的影响隋唐长安城宋开封城元大都2西方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古希腊希波丹姆模式古罗马营寨城、《建筑十书》欧洲中世纪自发生长14-16世纪文艺复兴16-17世纪城市改建3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的特征(异同):城市发展的阶段建城的目的城市职能城市规模城市形态城市规划第二节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产生与发展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简述时代背景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主要是针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由此构筑了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框架。城市集中、人口扩张、低劣的工业住宅、卫生环境恶劣、贫民区…1.119世纪中叶(2)空想社会主义:莫尔的“乌托邦”英国傅立叶的法朗吉法国欧文的“新协和村”法国(2)城市美化运动:1850年代末公园运动ParksMovement1862年G.P.Perksn等人在《人与自然》中就提出了自然环境的重要性1893年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909年伯恩海姆D.Burnham“芝加哥规划”1859年奥姆斯特德F.L.Olmsterd纽约中央公园1.2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霍华德与柯布西埃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霍华德希望通过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来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问题柯布西埃希望通过对大城市结构的重组,在城市内部解决城市问题。1.320世纪20年代(1)《雅典宪章》1933对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城市规划应当处理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的功能关系,是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2)城市区域理论、社会人文学科的发展城市-区域研究芒福德区域规划从经济合理性出发为城市中各项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安排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而成为城市规划进行城市土地使用和空间分配的基本依据(3)社会人文学科的发展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方法(4)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在城市规划的领域中,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是城市规划在工程性方面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城市规划所确立土地使用和各类空间关系能够得到充分实现城市交通研究及其理论1.4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行为——空间理论从对城市空间的认识角度,强调城市中人以及人在空间中的活动是认识空间和组织空间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将人及其活动与空间分析结合在一起,才能创造有活力的城市空间;系统思想和方法在城市规划中的运用强调了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组织和安排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也为城市规划的方法论提供了新的起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思想着力于从社会政治结构的运作过程来探讨城市问题的根本性原因,把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的解决及与城市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结合在一起,使城市规划的作用能够得到更为全面的发挥。《马丘比丘宪章》及时地对城市规划领域的思想、方法等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城市规划要处理好物质空间环境,但更为重要和根本的,应当是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也是城市规划应当关注的主要方面。1.560年代至今l城市规划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思想、内容和方法纳入到其中《华沙宣言》在延续了《马丘比丘宪章》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建筑—环境”作为整体的框架来处理好城市问题《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则将发展与保护进行综合的考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城市规划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路标2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早期探索2.1霍华德与田园城市思想(1)思想内核——社会改革的主张1902《明日的田园城市》(2)空间模式——城乡交融、群体组合的“社会城市”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分离的旧社会形态田园城市必然是一组城市群体的概念“三磁力”图田园城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①城市与乡村的结合具体体现为城市周围拥有永久性的农业用地作为防止城市无限扩大的手段。②限制单一城市的人口规模;当单一城市的成长达到一定规模时,应新建另一个城市来容纳人口的增长,从而形成“社会城市”。③实行土地公有制,由城市的经营者掌管土地,并对租用的土地实行控制。将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经济利益的一部分留给社区。④设置生产用地,以保障城市中大部分人的就近就业。英国第一个田园城市1903年列契沃斯实践:第二个“田园城市”1919年韦林(3)田园城市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田园城市”与“花园城市”“田园城市”是为安排健康的生活和工业而设计的城镇,其规模要有可能满足各种社会生活,但不能太大;被乡村带所包围;全部土地归公众所有或托人为社区代管。“花园城市”单纯注重景观设计“田园城市”与“卫星城”“田园城市”通过一个适度规模、协调共生的城镇群体来取代特大城市的发展“卫星城”主张以发展与“中心城”体量悬殊、承担局部功能的“卫星城”来继续推进特大城市的发展,更没有触及“田园城市”中关于社会改革方面的实质(4)“田园城市”的历史贡献①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移。②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③设想了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④首开了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2.2勒•柯布西埃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勒·柯布西埃(l887~1965)被誉为开创现代主义建筑的鼻祖、20世纪最富激情的建筑师。他一生致力于现代高层建筑的设计,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传世之作。(1)思想基础1923年出版了论文集《走向新建筑》明确地提出了机械美学的观点和相应的理论体系主张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要向前看,否定传统的装饰和含情脉脉的空间美,认为最代表未来的是器械美,未来世界基本应该是按照机械原则组织起来的机器的时代,房屋只是“居住的机器”、“只有驴子才会走出曲折的线条”。(2)勒•柯布西埃的功能理性主义规划思想《明日城市》1922“300万人口的现代城市”规划方案1922“光明城”RadidantCity1930《光明城》1933“明日城市”规划方案“光明城”规划方案高度功能理性的“集中主义城市”①城市是必须集中的,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他坚决反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模式:“从社会方面看,田园城市是某种麻醉剂,它软化集体智慧、主动性、激动性、意志力,它把全人类的能量喷成最不定型的细沙砾…”,而“大城市是精神工厂,那里可以创造天下最好的作品”。②传统的城市由于规模的增长和中心拥挤程度的加剧,已出现功能性的老朽,但市中心地区对各种事物都具有最大的聚合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技术改造以完善它的集聚功能。③拥挤的问题可以用提高密度来解决。高层建筑是柯布西埃心目中关于现代社会的图腾,从技术上讲也是“适应人口集中趋势、避免用地紧张、提供充足阳光与绿地、提高城市效率的一种极好手段”。④集中主义的城市并不是要求处处高度集聚发展,而主张应该通过用地分区来调整城市内部的密度分布,使人流、车流合理地分布于整个城市。⑤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必然需要一个新型的、高效率的、立体化的城市交通系统来支撑。(3)柯布西埃的“形式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及其影响印度昌迪加尔规划1951年“形式理性主义”“功能主义”+“象征主义”(4)柯布西埃城市规划思想的贡献与争议成功的——战后西方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了他的规划思想,强烈地影响了战后西方城市的大规模重建,很快形成一堆摩天大楼。失败的——他提出的设计方案基本上被西方国家所否决,1960年代以后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学术批评。2.3马塔的带形城市模式索里亚·伊·马塔1882年西班牙背景:产业功能的出现导致了城市功能分区与城市组成形态的变化;铁路运输工具以及后来汽车的普及为旅客与货物在城市内部各地之间,甚至是城市之间的快速移动提供了可能。内容:在带形城市中,各种空间要素紧靠着一条高速度、高运量的交通轴线聚集并无限地向两端延展,城市的发展必须尊重结构对称和留有发展余地这两条基本原则。城市沿一条高速、高运量的轴线不限延伸,以取代传统的由核心向外围一圈圈扩展的城市城市形态。缺点:忽视了商业经济和市场利益这两个基本规律,使得城市空间增长的集聚效益无从体现贡献:在线性城市的理论中,最为重要的并不是它的形式或形态,而是这种形式和形态依凭的思想。线性城市所揭示的城市动态发展和有机增长的可能性,是当今城市规划中寻求城市结构的生长性和开放性的重要内容。2.4戛涅的工业城市理论背景:工业革命后,以工厂为代表的大机器生产模式成为城市经济与城市社会活动的重要内容。内容:工业城市模式中,将城市的各个功能部分像机器零件一样、按照其使用的需要和不同的环境需求,进行分区并严格地按照某种秩序运行。特点:1、摆脱了传统城市规划追求气魄、大量运用对称和轴线放射线的现象。2、强调功能分区,遵守一定的“秩序”,并考虑到以后扩建的需要3、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3现代城市的发展理论3.1城市分散发展理论(1)从田园城市到新城田园城市霍华德1898年卫星城理论恩温(2)有机疏散理论TheoryofOrganicDecentralization沙里宁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思想核心:对城市发展及其布局进行重新结构来缓解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目标: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上述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3)广亩城BroadancreCity赖特(美)《消失中的城市》《宽阔的田地》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汽车的普及就是广亩城市构思方案的技术支柱反城市的“城市”3.2城市集中发展理论(1)聚集经济理论巴顿《城市经济学》(2)大都市、巨大城市、大城市带大都市Metropolis也称为大城市地区,是指由主要大城市和郊区及附近的城市群组合而成的城市区域,其中,主要城市发挥主导经济、社会影响的作用。对于大都市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指人口规模在50万以上的城市地区。城市聚集区urbanagglomeration被一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它和城市的行政界线不尽相同。大城市带megalopolis指的是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的下限是250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至少250人。因此,大城市带是人类创造的宏观尺度最大的一种城市化空间。4城市空间组织理论4.1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1)同心圆理论伯吉斯1923(2)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城市整体而言是圆形的,单核心,交通线路由市中心向外作放射状分布(3)多核心理论哈里斯和尤尔曼1945年影响城市中活动分布的四项基本原则:1)有些活动要求设施位于城市中为数不多的地区2)有些活动受益于位置的互相接近3)有些活动对其他活动容易产生对抗或有消极影响,这些活动应当避免同时存在4)有些活动因负担不起理想场所的费用,而不得不布置在不很合适的地方一定的地区范围内保持了相对的独特性,具有明确的性质,使地区形成各自的核心,从而构成了整体城市的多中心。4.2邻里单位与居住小区佩里1939年目的:要在汽车交通开始发达的条件下,创造一个适合居民生活的、舒适安全的和设施完善的居住社区环境。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1、规模size2、边界boundaries3、开放空间openspace4、机构用地institutionsites5、地方商业lo
本文标题:2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414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