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草根历史带来的畅销文学与新闻学院编辑出版班张仕琦0741047029●基本信息●起源:网络创作●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写作特点●销售情况●精彩书评●浅析通俗历史热的成因●个人看法●经典语录●不同的声音: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作者:当年明月(石悦)著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6-9-1定价:24.80至30.00元出版社: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4-1开本:16开书籍属性书籍类别:历史军事政治书籍作者:当年明月书籍字数:861285字书籍状态:已完结《明朝那些事儿》一书最早是悄悄走红于天涯论坛的一个小众论坛“煮酒论史”。2006年3月,当年明月的写作迅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到5月份,他的帖子已经超过了100万的点击,这对于“煮酒论史”这样一个小论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以前的帖子最高的也才十几万。这样的点击率甚至引起了该论坛一些资深网友的质疑,明矾”们甚至因为版主对《明朝那些事儿》的不作为,发起了持续三个月的大规模“倒版运动”,导致三名版主被免职。当年明月,本名石悦,男,顺德海关公务员,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明史学会会员,青年历史学者,心灵历史开拓者,担任国内多家电视台文史类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1980年出生,现为中国海关总署缉私警察。以《明朝那些事儿》起于网络江湖,受到读者的热捧。当年明月堪称草根讲史的集大成者,读者的认可印证了当年明月的观点:“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这个网络红人原被领导认为“很一般”,成名后获重用,最近被借调北京任海关总署下属杂志《金钥匙》编辑。而作者当年明月也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一个年仅27岁的年轻人,一个非文学和历史学专业出身的普通公务员,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历史本身很精彩,金戈铁马,儿女情长,权谋诡谲,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有些事件之诡异之匪夷所思,哪怕是再高明的小说家,也无法构思出来,即使写出来,别人也多半要耻笑他胡编,但现实却是历史上发生的那些事,远比小说家们的想象精彩。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主要讲述的是从大明太祖皇帝朱元璋起,到明朝灭亡近三百年的时间内,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绎。语言风趣,情节生动,作者采用了流行文学的手法,如幽默、推理、悬疑等,关注人物命运,介入个人情感。虽然一样是说史,但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笔下,人物不再是一些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明朝那些事儿》销量过五百万册;❤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位列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2007-2008年度系列畅销书第一名;❤该系列作品已被译为日、韩、英等多国文字出版发行;历史是千百万人的历史,是大家的历史,每个人都有解读历史的权力。让我们以更为轻松的状态走进历史吧。当年明月写轻松的历史,其实并不轻松;大家轻松地读历史,希望真的很轻松。——毛佩琦(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作为朱元璋的后人(家谱为证),能够看到你这样好的文章真是三生有幸。——竹筏渡海(网友,有家谱证明是朱元璋×重孙)文章以通俗的小说方式,用瑞士表匠的耐心,德国制造工人的严谨,法国酿酒师的情怀,美国戏剧演员的幽默,讲述了600多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元末农民起义,并将继续讲述至明末的276年历史。此文做工严谨而又不乏幽默,可做明史普及读物,也可用于茶余饭后消遣,乃是居家旅行,学习阅读,无事消遣之首选读物。——接近真理的理(网友,归纳中心思想形成条件反射的学生)《明朝那些事儿》中的政治争斗、权谋之术、战争之术满足了国人的胃口。我很怀疑这个作者是不是一个政府官员。《明朝那些事儿》一是好看,二是正好起到了普及历史的功能,并且普及的还是正史。所以喜欢读它的人群会特别宽泛。我预感它会大红大紫。——周枝羽(文学博士)我有个宏大的展望,希望大伙能坚持不懈地一起将《明朝那些事儿》直接顶入中学课堂,成为每个中学生必备的书!——潜水潜到2008年(网友,热心中学教育者)由于简体字和繁体字的割裂,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分离,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能够直接进入史籍原典的读者已经少之又少。像吕思勉先生那样三次标点《二十四史》的学者,在当下也属凤毛麟角。早在民国期间,通俗历史就已经出现并受到大众欢迎。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作品,黎东方的著作(2007年已经再版)都在此列。如果仅仅以表达方式来评判,黄仁宇的系列史学著作,以及备受称赞的茅海建作品《天朝的崩溃》,同样属于以流畅通俗的语言,写严肃历史的典范。然而,这并不影响两者成为先畅销,后长销的史学图书精品。当年明月有一句话“把历史嚼碎了传递给读者”。在如今这个人心浮动,趋利而为的时代,已经很少有人愿意静下心来读读史书。而传统的史书一般又与“枯燥”“艰涩难懂”“掉书袋”相联系,也使得大众对正统的史书望而却步。当年明月另辟蹊径,用小说的笔法写历史,加以适当的演绎和发散,将自己对历史的看法和观点融入其中,使人读之自觉有趣,又能同时对历史有一定的认识,可谓两全其美、皆大欢喜。我认为《明朝那些事儿》最重要的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还原”。即真实地再现某个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大环境的描写和人物的语言、行为,全面地向读者呈现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历史画卷。同时真实而全面地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历史人物,使读者跳出以往对某个历史人物的特定而局限的印象,真切地去体会他们在特定历史环境下或大义、或卑劣、或无畏、或忠勇等不同的情操胸怀。▶因为天真的理想主义者纵使执着、纵使顽强,却依然是软弱的。他们并不明白,在这世上,很多事情你可以不理解,却必须接受。只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丑陋与污浊,被现实打击,被痛苦折磨,遍体鳞伤、无所遁形,却从未放弃对光明的追寻,依然微笑着,坚定前行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不经历黑暗的人,是无法懂得光明的。▶“即使日后身处绝境,亦需坚守,万勿轻言放弃!”是的,这句话我一直牢记在心,要隐忍,要忍受痛苦和折磨,要坚强地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胜利的希望。▶明知不能成功,明知必死无疑,依然慷慨而行。一般说来这种行为有着很多称呼,比如愚蠢、不自量力、飞蛾扑火等等,而在西方人的眼中,这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违反逻辑的行为。而在中国古老的哲学中,这种行为有着一个恰如其当的名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深信,这正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魂魄。▶张牙舞爪的人,往往是脆弱的,因为真正强大的人,是自信的,自信就会温和,温和就会坚定。无需暴力,无需杀戮,因为温和,才是最高层次的暴力。▶自然界从诞生的那刻起,就有了永恒的规律,春天成长,冬天凋零,周而复始。人世间也一样,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规则恒久不变,是为天道。在史书中无数的尸山血河、生生死死背后,我看到了它,它始终在那里,静静地注视着我们,无论兴衰更替,无论岁月流逝。它告诉我,在这个污秽、混乱、肮脏的世界上,公道和正义终究是存在的。天道有常,从它的起始,到它的灭亡,恒久不变。在当年明月笔下,明朝的皇帝不是“能人”,就是“好人”:篡位的明成祖朱棣虽然灭方孝儒十族、割反抗者铁铉耳鼻令其自食,但他开创了永乐盛世,又派出郑和七下西洋,扬我国威,因此是个“好皇帝”;明英宗朱祁镇虽然“打错一仗,杀错一人”(指的是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致50万明军“死伤过半”,自己也被俘;归国复辟之后又以“谋逆罪”杀害曾在土木堡之变后守住京师的功臣于谦),但很有人缘,是个“好人”;同样地,在对残酷好杀的朱元璋、荒淫无度的朱厚照进行评价时,当年明月的宽容度依旧让人啧啧称奇,朱元璋是开国英主自不必说,朱厚照呢,也不过是个王朝规矩的反叛者。当然,《明朝那些事儿》也不是部没有批判性的作品,像王振、刘瑾、严嵩这些巨宦、贪官就是书中的大反派。尤其是严嵩,当年明月几乎花了《明朝那些事儿》(肆)一半的篇幅描述了他的贪婪无耻,众忠臣与他的斗争更是被写得波澜起伏。可与此同时,历史上著名的嘉靖皇帝却被轻描淡写为一个对修道更感兴趣的“聪明人”。豆瓣某读者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对于嘉靖的荒淫好道、怠政误国揭发得非常不够,没看出作者对嘉靖的批判”。《明朝那些事儿》的特色在于对官场权谋和战争风云的叙述,这既是全书出彩之处,也是当年明月历史观的集中体现。官场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其中的权谋斗争是历史小说永恒的主题之一,《明朝那些事儿》的不能免俗也在情理之中。重要的不是写了什么,而是怎么写,《明朝那些事儿》的问题就在于怎么写权谋上。以朱元璋对功臣大开杀戒为例,当年明月指出他这样做是为子孙即位扫除障碍,这是事实没错,但这样做对吗?当年明月对此不置可否。对权术政治的迷恋使当年明月对历史缺乏必要的反思,在朱元璋那里达到极致的君主集权所造成的政体僵化的恶果未被提及,基本的人道主义处于缺席状态。战争也是当年明月津津乐道的话题,朱棣如何将蒙古铁骑追得落花流水,大明军队如何为属国荡平叛乱都成为了他笔下鲜活生动的故事。可以说,战争为帝国赢得的光荣已经在书中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然而战争所带来的“一将功成万古枯”的悲剧却被一笔带过。也许泱泱大国,四方朝拜才是当年明月的历史情结,普通百姓的生活并非他关注的所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旨在寻找近代中国衰落的源头,而《明朝那些事儿》迷恋的却是大明王朝万国来朝的荣光,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后者只能成为“轻阅读”代表作的原因。
本文标题: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816336 .html